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副霍乱疾病英文名称: paracholera疾病概述: 副霍乱(paracholera)...
养生
疾病名称: 副霍乱
疾病英文名称: paracholera
疾病概述:
副霍乱(paracholera),是因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呕吐、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属国际检验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副霍乱与霍乱(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相比,两者临床所见基本相同,但副霍乱轻型病例较多。可是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抵抗力更强,还能出现慢性带菌者,间歇排菌最长达9年,所以副霍乱流行更难控制。副霍乱与霍乱的治疗均应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并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亦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副霍乱弧菌(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
重要提醒: 霍乱及副霍乱在我国已经绝迹,但副霍乱在国外仍有流行,因此,仍需提高对本病的警惕与认识,积极做好本病的防治。
临床分类:
临床上对于有症状者,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量等情况主要分为轻、中、重三型,副霍乱以轻型病例多见。另外,新发疫区可出现极罕见的暴发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副霍乱患者及带菌者,尤其是轻型病例,容易被忽略,是危险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副霍乱与霍乱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其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另外,由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抵抗力较强,还可经由空路传播或远距离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世界上共有过7次霍乱与副霍乱的大流行,其中,前6次主要由于古典型霍乱弧菌所致,而1961-1971的第7次大流行则因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致,此后副霍乱流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病因-总述:
副霍乱是由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引起,副霍乱弧菌与霍乱弧菌在某些生物学特征有些不同,但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
病因-基本病因:
1、副霍乱弧菌与霍乱弧菌一样,均可产生三种毒素,即Ⅰ型毒素(内毒素)、Ⅱ型毒素(外毒素或肠毒素)和Ⅲ型毒素,其中,Ⅰ型和Ⅱ型毒素具有致病性,以肠毒素最为显著。
2、当副霍乱弧菌未被人体分泌的胃酸所杀死时,就会侵入小肠肠腔中,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且产生大量肠毒素。
3、副霍乱弧菌所产生的肠毒素会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神经节苷脂迅速结合,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发挥其致病作用,使患者的肠道黏膜细胞分泌功能增强,肠液分泌增加,大大超过肠道再吸收的能力,出现剧烈腹泻、脱水等表现。
症状-总述:
副霍乱与霍乱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副霍乱患者以轻型病例居多。典型患者的病程主要包括泻吐期、脱水期和反应期(恢复期)三期。另外,在新发疫区可出现极罕见的暴发型患者。
症状-典型症状:
1、泻吐期表现
(1)腹泻: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频繁腹泻,腹泻多为无痛性,亦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初为黄色稀水便,继为典型米泔水样便(这是因为剧烈的吐泻导致胆汁分泌减少)。部分副霍乱患者可见血水样便。
(2)呕吐:通常继发于腹泻之后,一般无恶心,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之后亦可呈米泔水样。
2、脱水期表现
由于剧烈的吐泻,患者很快会出现脱水及循环衰竭征象,主要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安、耳鸣、声音嘶哑、眼眶凹陷、皮肤寒冷、弹性消失、皮肤干而皱缩、肌肉痉挛、少尿、无尿、意识模糊、昏迷等。
3、反应期表现
大多数患者的脱水经及时纠正,大部分症状可消失,病情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因输液后循环改善,肠毒素又被吸收,而出现发热反应,发热程度轻重不一。
4、其他表现
(1)逍遥型(极轻型):部分患者病情极轻,仅有轻微腹泻,无脱水表现,几乎与常人无异,容易被漏诊。
(2)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极重,不待典型的泻吐症状出现,即因中毒致循环衰竭而死亡。
症状-并发症:
副霍乱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低钾综合征、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剧烈腹泻伴呕吐。
2、脱水、肌肉痉挛。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为烈性传染病,患者应前往传染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去过哪里?有没有吃过生食或喝过生水?
8、当地是否存在某些疾病的流行?
9、您周围的人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传染吗?是如何传染的?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进行测量,以判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脱水、发绀、肌肉痉挛、腹部压痛、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体征,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由于脱水导致血液浓缩,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及血浆比重增高。
2、血生化
主要表现为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而血清钠、钾、氯等电解质水平降低,有助于评估病情。
3、尿常规
可见尿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
4、粪便常规
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细胞、白细胞。
5、病原学检查
(1)粪便涂片染色:取粪便做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弧菌,呈鱼群状排列。
(2)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将新鲜粪便滴于玻片上,做暗视野镜检,可见运动活跃呈穿梭状病原体,即为动力试验阳性。随后加上1滴抗霍乱弧菌血清,若细菌停止运动,即为制动试验阳性,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鉴定与鉴别试验:分离菌株采用糖发酵试验、霍乱血清凝集试验等鉴定试验,可初步鉴定霍乱弧菌与副霍乱弧菌,之后可通过羊血球溶血试验、碱性血清凝集素试验等鉴别试验,对霍乱与副霍乱加以区分。
(4)核酸检测: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霍乱弧菌的毒素基因,是新近快速诊断副霍乱的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流行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疟疾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同餐者多在短期内集体发病,一般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常伴有恶心,而无米泔样便,罕有肌肉痉挛。病情较轻者与副霍乱鉴别困难,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
2、胃肠型疟疾
有疟疾病史,主要表现为弛张高热、明显腹痛及吐泻,大便为水样或黏液血便,腹部压痛,常伴贫血、脾肿大,血涂片可查到疟原虫,抗疟治疗有效。
治疗-治疗原则:
副霍乱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对于确诊和疑似病例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辅以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补液疗法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副霍乱的关键环节。补液应遵循早、快、足量的原则,补液方式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对于轻、中度副霍乱患者,以及经静脉补液休克纠正、病情缓解的重症患者,应采取口服补液。
(2)静脉补液:对于有休克表现的中、重度脱水患者或呕吐剧烈无法口服补液者,应采取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时需遵循早期、快速、足量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具体的补液量和速度应根据脱水程度决定。
2、其他对症处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包括纠正酸中毒,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纠正低钾血症等。
治疗-一般治疗:
1、严格隔离
患者应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格隔离,及时上报疫情。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应分别隔离,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症状消失后,隔天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注意休息及监护
患者应卧床休息,最好平卧于有孔床,减少搬动,做好臀部的清洁护理,注意保暖,安置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作为补液治疗的辅助措施,常用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治疗-相关药品:
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副霍乱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副霍乱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由于大多数副霍乱患者病情较轻,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年老体弱、婴幼儿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剧烈腹泻、脱水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可导致患者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3、本病可造成孕妇发生流产。
4、本病为烈性肠道传染病,可造成该病在疫区的流行、大流行。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及时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多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且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人而产生忧虑的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精神上的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帮助患者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负面情绪。同时,患者应保持心境平和,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
6、注意口腔清洁,饭后、睡前使用漱口水漱口。
7、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便常规、生化等。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呕吐、腹泻严重者暂禁食,好转后给予流质饮食,并随着病情恢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2、宜选择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等。
3、患者可以喝一些清茶,对副霍乱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不洁饮食。
3、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4、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引起副霍乱发病与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差。因此,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预防副霍乱的关键。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要喝生水,不要到不正规的饭馆就餐。
3、不吃生食,尤其是海产品,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保护水源、管好粪便。
5、对患者的排泄物和被污染的物品都应进行彻底的消毒。
6、病患应严格执行隔离管理,接触者应就地观察,大便培养3次阴性后,才能解除隔离。
相关疫苗:
副霍乱疫苗对<2岁的儿童保护作用较小,建议在≥2岁的儿童、青少年和有接触或传播危险的成人中使用,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1、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副霍乱流行和受流行感染威胁地区的人群。
2、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水上居民。
3、饮食及食品加工业人员。
4、野外特种作业人员。
5、港口、铁路沿线工作人员。
6、下水道、粪便、垃圾处理人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