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包虫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hepatic hydatid cyst疾病别名: 肝棘球蚴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肝包虫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hepatic hydatid cyst
疾病别名: 肝棘球蚴病
疾病概述:
肝包虫囊肿(hepatic hydatid cyst),又称为肝棘球蚴病,是我国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绝大多数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因超声检查被偶然发现,当囊肿发展至一定阶段,患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上腹饱胀、上腹隐痛、皮肤瘙痒、荨麻疹、黄疸、发热等症状。肝包虫囊肿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未及时诊治或发生囊肿破裂、广泛播散及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上腹部肿块、上腹饱胀、上腹隐痛、皮肤瘙痒、荨麻疹、黄疸、发热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学检查、B超、X线、CT、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应强调防治并行,对于确诊患者,宜在出现压迫症状前采取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犬、狐或狼。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经口传播
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人与狗等宿主密切接触后,其皮毛上的虫卵污染手后经口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若狗粪中的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是人畜共饮同一水源时,也可发生间接感染。
3、呼吸道传播
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可能经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肝包虫囊肿是肝包虫病最主要的临床类型,约占肝包虫病的97%,在流行地区,每年肝包虫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200)/10万,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患病率为1.08%,受威胁人口约为600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我国畜牧业发达地区的20~40岁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和四川西部。
病因-总述:
肝包虫囊肿绝大多数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当患者误吞食虫卵后,虫卵会在肠道内经消化液的作用下,蚴脱壳而出,随后穿过肠黏膜而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蚴停留在肝脏内(75%),少数可逃逸至肺和其他脏器。最终,蚴通过刺激周围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形成内囊和外囊。其中,内囊又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为生发层,生发层可产生生发囊、头节、子囊和孙囊。
症状-总述:
肝包虫囊肿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初期无症状,常因超声检查而被偶然发现。当囊肿发生的一定阶段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右上腹隐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腹胀、右上腹无痛性肿块等。
2、过敏表现
不少患者曾出现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包囊液内含有异种蛋白和抗原,一旦释放入血,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表现,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3、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4、囊肿压迫症状
(1)压迫胃肠道表现:囊肿压迫胃肠道时,可引起食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2)压迫胆道表现:少数患者由于囊肿压迫胆道而出现黄疸。
(3)压迫门静脉:可引起门静脉高压,患者出现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
5、呼吸系统症状
当囊肿位于右上肝时,可使膈肌抬高、运动受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症状-并发症:
肝包虫囊肿可并发囊肿破裂、继发细菌感染、膜性肾小球肾炎、胆管炎、败血症、支气管胆道瘘、胆汁性腹膜炎、胸膜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低血压、水肿、意识障碍。
2、突发明显呼吸困难、剧烈腹痛。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居住于畜牧区,出现腹胀、腹痛、右上腹无痛性肿块。
2、反复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
3、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普通外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普通外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是如何发现的?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请问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是否长期在畜牧区居住?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呢?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传染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上腹部肿块、上腹隐痛、皮肤瘙痒、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学检查、B超、X线、CT、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右上腹肿块、黄疸、皮疹等体征,并初步了解肿块的大小、边界、范围、硬度,以及是否存在压痛、震颤、波动感等,有助于诊断。
2、医生通过叩诊和听诊,可以评估患者有无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而嗜酸性粒细胞可出现升高,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分析病情,指导治疗。
3、血清学检查
包括包囊液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其中,包囊液皮内试验阳性率可达90%~95%,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70%~90%,主要用于疗效评价。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具有无创、简便、精确、经济等优点,是本病筛查和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超声所见主要取决于检查时包囊发育的阶段。
2、X线
可见横膈抬高、肝影扩大、囊壁钙化等征象,可支持诊断。
3、CT、MRI
与B超所见类似,还能够显示囊肿与肝内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不仅可以在术前明确患者的胆道受累情况,还可用于肝包虫相关胆道并发症的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上腹部肿块、上腹隐痛、皮肤瘙痒、发热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清学检查、B超、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肝囊肿、肝脓肿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肝囊肿
患者一般无牧区居住史,超声显示囊壁极薄、规则而清晰,包虫皮内试验阴性,通常不难区分。
2、肝脓肿
肝包虫囊肿继发细菌感染时容易与肝脓肿相混淆。肝脓肿患者常有化脓性感染或痢疾、腹泻病史,通常无牧区居住或生活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痛、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超声可见病灶边界多不清晰,抗感染治疗后病灶有缩小趋势,包虫皮内试验是两者鉴别的主要依据。
治疗-治疗原则:
肝包虫囊肿目前临床上尚无达到治愈的药物,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宜在出现压迫症状前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外渗、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驱虫药物:通常难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术后复发及广泛播散者,常用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可使部分患者的包虫囊状缩小,但对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
治疗-相关药品:
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应强调彻底清除和杀灭包虫虫体而达到根治目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肝包虫囊肿肝部分切除术,肝包虫囊肿的外囊次全切除术,改良式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经皮细针穿刺引囊液术,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肝移植等。
1、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
是根治本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方法可彻底解决术后复发和胆瘘合并感染两大难题。但对于术者的技术和器械要求较高,有可能损伤主要胆管或血管,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
2、肝包虫囊肿肝部分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肝切除技术进人精准阶段,该手术方式可视为根治肝包虫囊肿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由于外囊残腔的存在,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大。
3、肝包虫囊肿的外囊次全切除术
是在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外囊壁,降低术后残腔所致感染或胆瘘并发症。由于最小范围保留了紧贴肝门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外囊壁,因此,该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目前,该术式作为本病的次选手术方法。
4、改良式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传统手术方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该手术方式易发生胆瘘及残腔感染等难治性并发症,存在术后肝囊型包虫病复发或播散种植的风险。故该术式目前作为本病手术治疗的第三选择。
5、经皮细针穿刺引囊液术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主要在尚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施行。
6、腹腔镜肝包虫囊肿摘除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该手术方式在治疗本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缩短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等优点。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包虫外囊切除术、内囊摘除术和肝叶切除术。为减少包虫病囊液外溢播散种植可能,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并且对手术人员资质要求较高。
7、肝移植
对于囊肿压迫第二肝门,导致肝脏严重淤血,传统治疗方法无效者,可考虑异体肝移植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肝包虫囊肿胆道并发症的ERCP治疗:ERCP在肝包虫囊肿所致胆道并发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于控制胆道急性感染、减轻黄疸和保持术后胆道畅通。
治疗-治疗周期:
肝包虫囊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肝包虫囊肿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得到治愈,预后较好;少数未及时诊治或发生囊肿破裂、广泛播散及并发症者,预后较差,病死率为2%~4%。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右上腹隐痛、过敏反应、消瘦、贫血及囊肿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
2、本病可并发囊肿破裂、继发感染、胆管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少数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很难被治愈。
预后-复发性:
肝包虫囊肿的复发率较高,约2%~30%。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囊肿较大者应注意防护,避免囊肿部位的撞击,防止囊肿破裂。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物,饭前、便后应洗手,与家畜接触后亦应洗手。
5、加强家畜检疫及犬类管理。
6、病情恢复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日常-复诊须知:
由于肝包虫囊肿的复发率较高,故患者在治疗后应采取影像学检查随访>3年,以确定是否真正达到治愈。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变态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保持引流通畅。
3、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明显渗血、渗液,如有大量渗血、渗液,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部明显胀痛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往往提示继发感染,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饮食调理:
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术后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病情恢复,加快伤口愈合。
饮食建议:
1、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2、宜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3、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肉、禽蛋等。
4、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5、宜采取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生姜、大蒜、芥末、浓茶等。
2、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3、忌容易产气的食物。
4、忌暴饮暴食。
5、忌不洁饮食。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严禁病畜的脏器喂犬及任意抛弃,病畜内脏应销毁或深埋,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动物摄入。
2、患棘球蚴的犬应按规定进行驱虫,并将其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加强牦牛群的饲养管理,注意圈舍的卫生。
4、干旱多风地区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好口罩。
相关疫苗:
由于我国畜牧业分布范围较广,部分地区受到文化、宗教和风俗等影响,常规的预防措施往往效果不明显,因此,近年来,针对肝包虫病的疫苗研究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学者们针对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特点,现已研发出多种备选疫苗,如重组EG95疫苗、EGM家族重组蛋白、EGA31蛋白疫苗等,有望对羊、犬等宿主进行免疫保护,从而实现对肝包虫病的有效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