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火眩晕疾病英文名称: Vertigo due to Excess of Liver-f...
养生
疾病名称: 肝火眩晕
疾病英文名称: Vertigo due to Excess of Liver-fire
疾病概述:
肝火眩晕(Vertigo due to Excess of Liver-fire),是指肝火上炎导致的眩晕。临床以头晕头痛、面目红赤,口苦,舌质红、脉弦数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发生多与外感热邪、情志失调、素体阳盛等因素相关。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经过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由实转虚,恢复较慢,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头晕头痛、面目红赤、口苦、舌质红、脉弦数
主要病因: 外感热邪、情志失调、素体阳盛
检查项目: 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头颅CT及MRI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痛、面目红赤、口苦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注意情志调摄,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发展,由实转虚,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外感热邪、情志失调、素体阳盛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肝阳上逆,扰动清窍,病位在头窍,与肝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失调
突然情绪激动,或者暴怒损伤肝脏,导致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发太过,或者长期情绪抑郁,不得舒展,影响疏泄气机功能,气机郁滞,日久化火,上扰清窍,发为本病。
2、素体阳盛
素体阳盛,每次遇到气愤、怒恼的事情,阴阳失和,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引起肝火上亢,发为本病。
3、外感热邪
邪热侵袭人体,或湿热外袭,肝经受邪,湿热内蕴,日久化火,导致肝火上炎,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头晕头痛、面目红赤,口苦,舌质红、脉弦数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心悸等。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症状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仆倒。
2、次要症状
头目胀痛、面目红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
3、典型舌脉
舌红、脉弦或弦细数。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仆倒。
2、或者伴有头目胀痛、面目红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神经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平时情绪波动大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抽烟喝酒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头颅CT及MRI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胁的胀痛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感染。
2、尿常规和肾功能
有助于明确高血压和低血压的诊断,及评估相关靶器官损害。
3、血生化
包括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
有助于诊断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
2、头颅CT及MRI
了解中耳、内耳道及颅内情况,可以明确病变具体部位、严重程度,帮助排除肿瘤疾患。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头晕头痛、面目红赤,口苦,舌质红、脉弦数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痰浊眩晕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情志不遂病史。
2、临床症状
有肝阳上亢症状,如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并有肝肾阴虚症状,如腰膝酸软,遗精,咽干口燥,视物不明等。
3、辅助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头颅CT及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痰浊眩晕与肝火眩晕
两者都有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突然昏倒等症状。肝火眩晕多兼头胀头痛,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痰浊眩晕,多兼头重耳鸣,恶心呕吐,饮食减少,苔腻等。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主。本病常易出现危急证候,故疾病缓解期宜治中防变,临证可根据伴随症状辨证用药,提高治疗准确性。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
龙胆泻肝汤或知柏八味丸加减。
2、常见中药
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熟地黄、淮山药、茯苓、山萸肉、牡丹皮、知母、黄柏。
3、中成药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复方罗布麻颗粒。
治疗-相关药品: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复方罗布麻颗粒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取风池、肝俞、曲池、足三里、太冲、太溪等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推拿治疗
在肋下、脐旁等区反复揉按,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或在左幽门、左章门穴区用泻法反复揉按1~2分钟。
治疗-治疗周期:
肝火眩晕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肝火眩晕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经过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由实转虚,恢复较慢,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反复发作,可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
预后-治愈性:
如果辨证明确,及时治疗,注意饮食情志调摄,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肝火眩晕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等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心情舒畅,保持大便通畅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消除忧虑、急躁、恐惧的情绪,避免不利的因素刺激,保持心情愉悦,精神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移情易性,减轻生活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温服,眩晕发作时暂停服。如果定时发作,可在发作前一小时服药。
3、服用中药后需静卧一小时,使药物行周全身而起效。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室内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射。
2、病情严重时宜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工作宜慢,少做旋转、低头弯腰的动作。
3、症状较轻的患者宜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不宜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4、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口腔清洁,呕吐时及时清理。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按摩腹部,或食用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香蕉、蜂蜜、果仁等。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规律、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2、注意观察眩晕发作前的先兆症状,如胸闷,视物模糊、呕吐等。
3、注意观察神志、面色等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头颅CT及MRI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吃水果和蔬菜,注意饮食忌宜,忌食油腻、香燥、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饮食建议:
1、饮食以清淡低盐为主,可食用鲜芹菜汁、清蒸鱼等。
2、可服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已达到平肝清火的功效。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外感热邪、情志失调、素体阳盛等因素相关。因此,注意情志调理,注意饮食忌宜,生活起居有规律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情志调理,忌忧思恼怒等情志刺激,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定时定量,少食肥腻、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从事繁重脑力和体力劳动。
4、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5、消除各种导致眩晕的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