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厥疾病英文名称: liver syncope疾病概述: 肝厥(liver syncop...
养生
疾病名称: 肝厥
疾病英文名称: liver syncope
疾病概述:
肝厥(liver syncope)是指因肝气厥逆上冲所致的疾病,临床以手足厥冷,呕吐,神志昏迷为主要表现。本病常见于肝瘟、肝热病、肝著、肝积及肝癌后期,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常见于西医学肝性脑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中医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手足厥冷,呕吐,神志昏迷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酒食不节、久病续发
检查项目: 血氨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脑电图、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检测、头部CT或MRI
重要提醒: 如果患者出现手足厥冷,呕吐,神志昏迷,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昏迷时间过长,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
1、浊毒闭神证
主要表现为神志昏迷,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四肢震颤或抽搐,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舌苔厚腻,脉结代。
2、痰热扰神证
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高热烦躁,四肢抽搐,循衣摸床,口有肝臭气味,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炽盛证
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高热狂躁,口渴,头痛剧烈,口有肝臭气味,四肢抽搐,呕血衄血,舌红绛,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4、气阴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身体倦怠,神情疲惫,气短自汗,咽干口渴,舌燥少津,舌质淡红,脉虚数。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酒食不节和久病续发有关。基本病机为湿浊,痰热,瘀毒蒙蔽清窍或气阴衰竭,神明失用。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脑,与心、肝、脾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由于长期患有肝病,湿热内郁,又复感外邪,外邪化热入里,热结胃肠,上扰神明;或热入营血,内陷心包,出现神识迷蒙、昏迷。
2、饮食不节
平时长期嗜酒,或偏食肥腻、过甜过咸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聚湿成痰,痰湿上蒙清窍;或痰湿郁而化热,痰热蒙蔽清窍,神识昏迷而成本病。
3、久病失治
积聚、鼓胀、黄疸等疾病失治或误治,湿热邪毒炽盛,邪毒熏蒸,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等。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手足厥冷,呕吐,神志昏迷为主。患者常有严重或长期肝病史。肝厥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症状-典型症状:
1、Ⅰ期
轻度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
2、Ⅱ期
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睡眠昼夜颠倒,常有理解和定向能力的减退体检有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异常及扑翼样震颤。
3、Ⅲ期
严重精神异常,呈昏睡状态,呼之能应,常有幻觉或神志不清检查各种神经系统体征持续阳性或加重。
4、Ⅳ期
呈深昏迷,神志丧失,呼之不应,各种生理和病理反射均极迟钝或完全丧失,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突然出现昏迷,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四肢震颤或抽搐。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情况急重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腹部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呕吐痰涎、面色无华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如积聚、鼓胀、黄疸?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作息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睡眠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首先应进行血氨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脑电图、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检测、头部CT或MRI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外伤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压痛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氨检查
血氨升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慢性患者多伴有血氨增高,急性患者血氨可正常。
2、血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常出现胆红素升高、肝酶异常、凝血时间延长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3、血常规
怀疑有诊肝性脑病的患者,还需做血常规等检查项目。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的变化对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均有一定意义。肝性脑病病人随着病情地进展,脑电图波幅逐渐增高而频率减慢,出现异常的δ波。
2、诱发电位
根据受刺激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躯体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比较可靠、客观,灵敏性和特异性相对较好,并且不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的影响。诱发电位能客观反映被检查者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等异常,对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
3、心理智能检测
目前认为,心理智能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最有意义。其测验内容包括书写、构词、画图、搭积木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
急性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对判断肝性脑病分级无帮助。慢性患者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也可观察是否合并脑出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手足厥冷,呕吐,神志昏迷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痫证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严重或长期肝病病史。
2、临床表现
在肝病基础上常于呕血、复感外邪,手术或外伤,利尿逐水、使用镇静剂等情况下诱发。神志症状表现为欣快或抑郁,迟钝,少动寡言或烦躁不安,继而出现嗜睡、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然后昏迷,可见循衣摸床,扑翼样震颤,或抽搐,口中有肝臭气味。
3、辅助检查
血氨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脑电图、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检测、头部CT或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痫证与肝厥
二者均表现为突然昏倒。痫病常有先天因素或头部外伤史,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似,苏醒后如常人。脑电图可见异常。肝厥表现为手足厥冷,不省人事,但有严重肝病病史,可见循衣摸床,扑翼样震颤等,可闻及肝臭味,血氨升高。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醒神,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浊毒闭神证治以解毒开窍,痰热扰神证治以清热涤痰开窍,热毒炽盛证治以清热解毒宁神,气阴亏虚证治以益气滋阴。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浊毒闭神证
如果出现尿少、腹胀的患者,可加用沉香、琥珀、蟋蟀。
2、痰热扰神证
如果出现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大黄、芒硝。
3、热毒炽盛证
如果出现有抽搐、震颤的患者,可加用钩藤、石决明、地龙、全蝎,并服紫雪丹。
4、气阴亏虚证
如果出现肢冷、汗出、脉微的患者,可加用炮附子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浊毒闭神证
(1)方药:调气平胃散配服玉枢丹或苏合香丸加减。
(2)常用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檀香、木香、白豆蔻、砂仁。
2、痰热扰神证
(1)方药:菖蒲郁金汤配服安宫牛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菖蒲、郁金、丹皮、栀子、连翘、玉枢丹、竹沥、竹叶、灯心、木通。
3、热毒炽盛证
(1)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石膏、水牛角、尖黄连、栀子、枯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4、气阴亏虚证
(1)方药:生脉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麦冬、五味子。
治疗-相关药品:
生脉胶囊、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安脑丸、紫雪丹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其他治疗:
西医治疗
可选用巴龙霉素、乳果糖、门冬氨酸钾美、精氨酸、乙酰谷氨酰胺等。有出血的患者,可输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有腹水的患者,可予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等,慎用镇静剂及对肝脏有明显损害的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治疗-治疗周期:
肝厥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肝厥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差,肝功能正常患者预后尚好,可以完全清醒,不留有后遗症。不及时抢救则病死率很高。
预后-危害性:
如果病情严重,不及时抢救,昏迷时间较长,严重者不能恢复,甚至会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如果病情轻,抢救及时,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苏醒,预后尚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基础疾病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饮食不当,都会引起肝厥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休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发生常与情志过激有关,切忌在患者面前议论病情,避免恼怒、激动、抑郁等不良刺激。
2、因过度悲痛、抑郁而发病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发泄情绪。
3、应了解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用药,急救中药汤剂灌服时,应少量多次缓慢喂服,防止误入气管。
2、痰热导致的患者可频服竹沥水,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猴枣散,中药汤剂宜温服,可少量、多次口服或鼻饲。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光线不宜过强,温湿度适宜。床边要设床栏和约束性保护。
2、张口呼吸和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湿纱布敷口鼻或遮盖双眼,保持湿润。
3、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冲洗会阴,防止发生压疮及泌尿系感染。
4、病情好转后,逐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肤温、汗出、舌象、二便等。
2、注意观察厥证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配合抢救和护理。
3、发作时,立即应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内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测心率、脉搏、血压等。
4、肢体抽搐的患者者,不可按压,防止骨折。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氨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脑电图、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检测、头部CT或MRI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调养的重要性,并介绍调养方法,选择适当饮食,不宜过饥过饱。病情缓解后,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
饮食建议:
1、发作时应暂禁食。
2、痰热患者应多给予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食物,如柑橘、枇杷、莲子、山药等。
3、气阴亏虚患者宜食益气回阳食物,如扁豆、山药、薏苡仁、蛋类、牛肉等。
饮食禁忌:
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
2、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3、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酒食不节和久病续发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感受外邪,注意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有并发症者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应积极处理。
2、积极除去诱因,包括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
3、慎用利尿药、镇静剂及对肝脏有明显损害的药物。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以免感受外邪,变生他证。
5、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