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感染性荨麻疹疾病概述: 感染性荨麻疹是指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荨麻...
养生
疾病名称: 感染性荨麻疹
疾病概述:
感染性荨麻疹是指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荨麻疹,是急性荨麻疹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风团、扁桃体肿大、咽痛、咳嗽、胸闷、瘙痒、恶心、呕吐、腹痛等。本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发热、风团、扁桃体肿大、咽痛、咳嗽、胸闷、瘙痒、恶心、呕吐、腹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所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检查、血生化、病原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免疫筛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感染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急性荨麻疹类型,当患者存在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病史时,出现皮肤红斑、风团,应警惕本病的发生,需及时到院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感染性荨麻疹本身不会传染,但由于病毒(如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等感染引起时,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消化道等方式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感染性荨麻疹则是急性荨麻疹最常见的类型,约2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者。
病因-总述:
感染性荨麻疹主要由于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所导致。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占绝大多数,约占全部病因的73.9%。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扁桃体炎、齿槽脓疡、慢性阑尾炎、化脓性乳腺炎、败血症及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扁桃体炎、病毒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等。
3、真菌感染性疾病
以呼吸道的真菌感染为主。
4、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包括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阿米巴病等。
症状-总述:
多数患者在荨麻疹出现前,常有感染征象,如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牙龈炎等,随后可出现典型的红斑、风团等皮肤损害,多伴有瘙痒、发热、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症状-并发症:
感染性荨麻疹可并发过敏性休克。
就医-就诊科室:
若患者病情严重,应前往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皮肤清洁,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皮损多久了?
2、您觉得皮损瘙痒么?可以忍受么?
3、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这些皮损?
4、自从您发现皮损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么?
6、除了皮损,您还有其他不适么?有没有感冒?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么?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对什么过敏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皮损?
2、我的情况严重么?
3、这些皮损多久会消退,消退后会留有痕迹么?
4、我的皮损会传染么?
5、我需要如何治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风团、扁桃体肿大、咽痛、胸闷、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检查、血生化、病原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免疫筛查、X线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身体是否发热。
2、观察脸部、嘴唇、咽喉、舌头肿胀的程度。
3、观察患者皮肤,了解患处面积大小、红肿程度和瘙痒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过敏等,并初步判定感染类型及感染程度。
2、尿常规
为常规检查之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尿白细胞增多,尿潜血或尿蛋白阳性,有助于诊断。
3、粪便检查
怀疑寄生虫感染时,应进行粪便常规、粪虫卵检查等。
4、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
5、病原学检查
包括咽拭子培养、皮肤细菌培养、血培养等,可明确具体感染类型及病原体种类。
6、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
少数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感染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
7、免疫筛查
包括自身免疫抗体、补体等,用于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疑与感染有关,或体检时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者,医生会行病灶部位X线等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发热、风团、扁桃体肿大、咽痛、胸闷、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检查、血生化、病原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免疫筛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原则是,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消除病因,同时应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目前以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为一线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风团、瘙痒等症状,常用药物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
2、抗感染药物
(1)抗生素:对于急性感染性荨麻疹而言,细菌感染引起者最为常见,因此,医生通常会先根据经验进行抗菌治疗,之后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
(2)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毒种类,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3)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感染引起者,医生会进行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有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4)抗寄生虫药物:对于寄生虫感染者,医生会根据具体寄生虫种类,选用相应的抗寄生虫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苯达唑、吡喹酮等。
3、糖皮质激素
对于病情较重者,如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帮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4、复方甘草酸苷
具有抗炎症、抗过敏、免疫调剂及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等作用,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奥洛他定、阿莫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阿苯达唑、吡喹酮、泼尼松、地塞米松、复发甘草酸苷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感染性荨麻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的抗感染、抗过敏治疗,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突然或反复出现皮肤红斑、风团,伴有发热、瘙痒、胸闷、腹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2、少数患者可并发过敏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的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注重日常生活管理,防止出现感染性疾病,且做好皮肤的清洁管理,减少外界因素对皮肤的刺激,帮助病情的缓解。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干净的居室,每天清洁消毒,开窗通风。
2、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尽量避免搔抓、摩擦。
3、宜穿着柔软、宽松的纯棉织品,尤其是贴身的服装,避免衣物摩擦刺激皮肤。
4、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戴口罩。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荨麻疹症状,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症状加重。
饮食建议:
1、规律、清淡饮食。
2、适量多饮水。
3、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饮食禁忌:
1、禁止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贝类(螃蟹和虾等最为常见)、坚果(核桃和花生等最为常见)等。
2、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内大量致敏物质渗出到皮肤,加重病情。
3、应尽量避免油腻、生冷的食物。
4、忌烟酒。
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2、注意自我保护,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外出时戴口罩。
3、尽早进行过敏原筛查,避免接触致敏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