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瘟疾病概述: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是指感受疫疠之邪,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
养生
疾病名称: 肝瘟
疾病概述: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是指感受疫疠之邪,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出血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生与感受湿热疫毒、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有关。本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极差。但如果治疗及时,可转危为安,或导致正气虚弱,正虚邪恋之阴黄证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出血
主要病因: 感受湿热疫毒、劳倦过度、饮食不节
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肝脏彩超或CT
重要提醒: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本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及时治疗,才能转危为安。
临床分类:
1、湿热毒蕴证
主要表现为高热,黄疸色深鲜明,日益加重,右胁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头目昏沉,肢体困重,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小便色黄,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黑,脉滑数。
2、毒入营血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夜间更加明显,黄疸迅速加深,小便色红而短,举动失常,嗜睡,或神志不清,谵语,狂躁不安,手足颤动,呕吐频繁,腹胀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点,或可闻及肝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
3、疫毒内闭证
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重度黄疸,神志昏迷,躁动不安或发狂,大小便不通,腹胀如鼓,可闻及肝臭,肝浊音界迅速缩小,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黑,脉细数。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感受湿热疫毒、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有关。基本病机为正气不支,复感湿热疫毒之邪所致,病位在肝。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湿热疫毒
湿热疫毒侵袭中焦,蕴阻肝胆,或者湿热疫毒炽盛,经中焦直犯肝脏,导致肝脏严重受损,疫毒浸淫,迅速深入营血,蒙闭心包,发为本病。
2、劳倦过度
平时过于劳累,脏腑经络机能减退,特别是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后,直犯肝脏,导致肝脏受损,迅速深入营血,蒙闭心包,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长期或者偏食,生冷、辛辣、肥腻食物或长期大量饮酒,损伤脾胃,导致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后,直犯肝脏,迅速深入营血,蒙闭心包,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出血为主要特征。黄疸色泽鲜明,神清气爽,为顺证,病轻颜色迅速加深,烦躁不宁,或神志昏迷,为逆证,病情严重。
症状-典型症状:
1、湿热所致者起病迅速,病程短,身目黄染色泽鲜明,大便溏稀,小便色黄。
2、热毒所致者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色如黄金,大便秘结,小便色红而短,伴有神志不清。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1、如果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狂躁不安,手足颤动,呕吐频繁,吐血衄血等。
2、或者出现神志昏迷,大小便不通,腹胀,可闻及肝臭。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起病迅速,身目黄染色泽鲜明,大便溏稀,小便色黄。
2、或者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色如黄金,大便秘结,小便色红而短。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传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肤、面目、小便发黄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发热,烦躁、腹胀等症状?
3、之前患有其他疾病吗?
4、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
6、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
7、平时休息如何,会经常熬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皮肤、面目、小便发黄这些症状?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或检查会对孩子有别的影响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肝脏彩超或CT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贫血。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3、便常规
可判断患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4、肝功能检查
包括ALT、AST、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P与γGT等。可明确是否有黄疸及严重程度。
5、凝血功能检查
重型肝炎由于肝脏合成凝疑血因子障碍,可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6、病原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测和病毒核酸等方法可发现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及病毒复制状态。
检查-影像学检查:
肝脏彩超或CT
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和鉴别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合并有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时的诊断更有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迷、出血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萎黄、黄胖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发病特点
黄疸突然出现,迅速加深,10天内可出现烦躁、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2、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黄疸深重,频繁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胀,四肢极度乏力,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或出现腹胀如鼓,小便短少,皮肤有斑点,吐血,衄血。虽经治疗后,但高热不退,黄疸深暗,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手足颤动,肝浊音缩小。
3、辅助治疗
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毒物检测、肝脏彩超或CT,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肝热病
肝热病也可有较深的黄疸,但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较轻,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多在2周左右开始消退,无高热、神志症状,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不大。
2、稻癌病
常有疫水接触史,虽有黄疸与出血,但以骤然发热,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疼尤为明显,眼睛红赤,淋巴结肿痛为主要表现,且多发于夏季。
3、药物或毒物性肝病
可有较深重黄疸,但发病前有应用化学药品史,如大量静脉滴注四环素,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联合运用,大剂量使用扑热息痛或辛可芬、氯丙嗪、保太松甲基睾丸素、硫脲嘧啶、红霉素等。或运用过量中药苍耳子、黄药子及含汞、砷之类的药物。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利湿热疫毒为主要原则。如果疫毒炽盛,以清热解毒止痉治疗;如果热毒内陷心包,蒙蔽清窍,以清热解毒,利湿开窍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湿热毒蕴证
(1)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的患者,可加用山羊角。
(2)如果出现腹部膨隆,小便短少的患者,可去薄荷、射干、贝母,加用茯苓、泽泻、厚朴。
2、毒入营血证
(1)如果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狂躁不安,加服安宫牛黄丸。
(2)如果出现手足颤动,加山羊角、钩藤。
(3)如果出现频繁呕吐,可加用竹茹、芦根,去升麻。
(4)如果出现吐血、衄血,可加用紫草、生地、白茅根等。
(5)如果出现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可加大黄。
3、疫毒内闭证
(1)如果出现二便不通,可以大黄、茯苓、马鞭草煎液作保留灌肠。
(2)如果出现舌苔厚腻,改用菖蒲郁金汤。
治疗-药物治疗:
1、湿热毒蕴证
(1)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2)常用中药:茵陈、大黄、栀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
2、毒入营血证
(1)方药:犀角散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尖茵陈、栀子、黄连、升麻。
3、疫毒内闭证
(1)方药:安宫牛黄丸与至宝丹交替使用。
(2)常用中药:牛黄、水牛角、郁金、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珍珠、麝香、梅片、生玳瑁、琥珀、龙脑、安息香、金银箔。
治疗-相关药品:
茵陈丸、犀角散、安宫牛黄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刺至阳、阳陵泉、太冲,热重加大椎;神志昏迷加人中、中冲、少冲;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加尺泽、劳宫、委中、行间、十宣穴。
2、敷脐
退黄散敷脐,选大黄生明矾,栀子各等分,上药研末,取粉填满脐,外用胶布固定,有助于黄疸消退
3、保留灌肠
大黄水煎取汁,加食醋,保留灌肠,以清除肠道有毒物质。
治疗-治疗周期:
肝瘟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肝瘟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极差。但如果治疗及时,可转危为安,或导致正气虚弱,正虚邪恋之阴黄证候。
预后-危害性:
本病病情十分凶险,如果体质虚弱者患病,邪陷心营,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如果病情较轻,及时正确辨证用药,可转危为安,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肝瘟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等调护不当,正气不足,可能会引起肝瘟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情志调护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及家属应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悲观、忧虑情绪,使肝气条达,有利于疾病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宜浓煎,少量频服,或鼻饲,避免服用过量而引起胃肠道不适。
3、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长期服药,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日常-生活管理:
1、绝对卧床休息。烦躁、神昏者加床栏,待黄疸消退、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疲惫为度。
2、周围环境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一切噪音打扰。
3、有传染性者应严格执行隔离,生活用具、床单被服、患者排泄物等都要严格消毒。
4、加强皮肤护理,皮肤瘙痒者避免搔抓。
5、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或金银花甘草液漱口。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黄染的部位、色泽、程度以及,尿色、大便颜色、皮肤瘙痒程度等变化。
2、注意观察有无神志异常、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伴随症状。
3、注意呕吐物内容、颜色、量、气味及呕吐时间、次数等,大便色、质、量等。
4、如黄疸迅速加深、色黄如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温升高,肌肤出现斑疹等,应及时告知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肝脏彩超或CT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本病应予以流质饮食,好转后再改为半流质,以清热生津为宜,多食水果和清凉饮料。饮食宜清淡、低脂、易消化、营养丰富,宜少量多餐。
饮食建议:
1、呕吐频繁患者,可以暂禁食。神志昏迷患者,应予以鼻饲。
2、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进食碳水化合物,中后期可以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受湿热疫毒、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有关。因此,注意饮食调摄,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1、饮食要有所节制,切勿暴饮暴食,长期嗜酒,少食辛辣、肥腻和不洁食物。
2、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根据季节及时添加衣物。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4、保持情志舒畅,避免忧愁,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以促进肝疏泄功能。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