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膏淋疾病英文名称: stranguria due to chyluria疾病概述: 膏淋...
养生
疾病名称: 膏淋
疾病英文名称: stranguria due to chyluria
疾病概述:
膏淋(stranguria due to chyluria),是指肾不能分清泌浊,出现以排尿涩痛,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为主要表现的淋证。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有关。本病初起治疗及时得当,多易治愈,预后一般良好,如果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转为劳淋,预后欠佳。常见于西医学乳糜尿及合并泌尿系感染。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肾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排尿涩痛,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主要病因: 外感湿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泌尿系造影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小便浑浊,尿频尿急、排尿涩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情反复,发展为劳淋。
临床分类:
1、湿热蕴结证
主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放置后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2、脾肾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尿道涩痛不明显,但久病不已,反复发作,形体逐渐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3、肾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淋出如油脂,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脂液随小便流出。病位在肾、膀胱。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湿热
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导致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水湿邪热蕴结,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
平时偏嗜辛辣刺激性或油腻煎炸食物,或长期饮酒,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下注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本病。
3、久病体虚
长期慢性疾病,或淋证久不愈合,耗伤正气,膀胱容易感受外邪,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排尿涩痛,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为主要表现。每因疲劳,感受外邪,不洁房事而诱发。
症状-典型症状:
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腰腹疼痛是淋证的基本特征,膏淋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有絮状凝脂块为主,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可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小便浑浊,甚至如米泔水,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涩痛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泌尿外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简单查体,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小便浑浊,尿急,尿频,排尿涩痛等症状?多久了?
2、一般持续多久?是劳累后发生的吗?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8、有没有不节性生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小便浑浊,尿急,尿频,排尿涩痛?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治疗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泌尿系造影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小便情况、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炎症时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尿常规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
3、尿涂片细菌检查
可初步确定是杆菌还是球菌,是革兰阴性细菌还是革兰阳性细菌,对及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有重要参考价值。
4、尿细菌培养
可采用清洁中段尿、导尿及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其中膀胱穿刺尿培养结果最可靠。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X线检查、泌尿系造影等
目的是了解尿路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尿路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排尿涩痛,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小便症状的的尿浊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小便浑浊,甚至如米泔水,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涩痛,有类似反复发作病史。
2、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泌尿系造影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膏淋与尿浊
两者相同点是都有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但膏淋排尿时有疼痛滞涩感,尿浊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利湿热,分清泄浊为主要原则。同时正确掌握标本缓急,对虚实夹杂者,又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湿热蕴结证
(1)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2)常用中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薏苡仁、白术、茯苓、莲子心、丹参、苦参。
2、脾肾两虚证
(1)方药:膏淋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山药、生地黄、芡实、五倍子、覆盆子、龙骨、牡蛎、白芍、知母。
3、肾阴不足证
(1)方药:知柏地黄汤合猪苓汤加减。
(2)常用中药: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猪苓、茯苓、滑石、白茅根。
治疗-相关药品:
四妙丸、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萆薢分清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配伍气海、足三里。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治疗-治疗周期:
膏淋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膏淋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初起治疗及时得当,多易治愈,预后一般良好,如果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转为劳淋,预后欠佳。
预后-危害性:
本病治疗效果较好,但容易复发,久病可由实转虚,损伤肾气,病情缠绵。
预后-治愈性:
本病疾病初起,诊断明确,正确辨证用药,并注意饮食情志调护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膏淋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饮食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同时,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易伤情志,应注意调畅情志,消除其不良情绪,以配合治疗与护理。
日常-用药护理:
1、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
2、中药汤剂按证型分别给予温服或凉服。
3、用药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噪音,以利于患者休息和治疗。
2、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自由选取体位。
3、病情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外阴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经常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部,勤洗和更换内裤。
5、膏淋未愈时,应禁房事,以免病情反复。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气味、量,以及有无血块、尿中浮有脂肪块等情况。
2、注意观察下肢及阴囊皮肤是否粗糙、增厚、增大。小便浑浊与饮食、疲劳的关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细菌检查、尿细菌培养、B超、X线检查、泌尿系造影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素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病情好转后,可逐步增加瘦肉、鸡蛋等,适当吃些小荤,每次数量不宜过多。多饮水,或取水芹菜取白色茎与荠菜一起煮水代茶,以增加尿量。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饮食建议:
1、湿热蕴结证患者可多食绿豆苡仁汤、枸杞子菊花茶等,也可饮用绿茶,或金钱草煎汤代茶,以清热利尿。
2、脾肾两虚证患者宜选补益脾肾食物,如牛奶、山药、枸杞子、胡桃仁、红枣、芡实、茯苓、莲子、桂圆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有关。因此,饮食有节制,养成个人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和劳累。
3、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少食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
4、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慎房事,提倡淋浴,不宜盆浴。
5、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复发,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