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睾丸表皮样囊肿疾病英文名称: testicular epidermoid cyst,TE...
养生
疾病名称: 睾丸表皮样囊肿
疾病英文名称: testicular epidermoid cyst,TEC
疾病概述:
睾丸表皮样囊肿(testicular epidermoid cyst,TE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生精小管、表皮包涵物或睾丸网的鳞状化生而来。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多因阴囊肿大就诊;少数可有阴囊不适或轻度疼痛。睾丸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以保留睾丸的手术治疗为主。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
发病部位: 睾丸
常见症状: 阴囊肿大、阴囊不适或轻度疼痛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CT、MRI、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睾丸表皮样囊肿与睾丸恶性肿瘤鉴别较为困难,正确诊断对于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睾丸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所有睾丸肿瘤的1%~2%,以白种人的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20~40岁男性。
病因-总述: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生精小管、表皮包涵物或睾丸网的鳞状化生而来。关于TEC的形成原因目前有以下4种理论。
病因-基本病因:
1、类似畸胎瘤
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与畸胎瘤类似,这是因为两者的好发年龄相同,且均多见于右侧及白人男性。但畸胎瘤存在恶性倾向,可伴有激素水平及染色体异常;而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瘤,无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无染色体异常。
2、上皮化生
第二种理论认为表皮导管的阻塞导致睾丸网的表皮细胞上皮化生,从而引起该病。但睾丸其它位置发生的表皮样囊肿用这一理论难以解释。
3、睾丸网角化
第三种理论认为睾丸网角化引起表皮样囊肿,但该理论无法解释表皮样囊肿中同样存在的鳞状上皮成分的来源。
4、胚胎发育异常
第四种理论认为是胚胎来源的鳞状细胞从阴囊皮肤转移到睾丸,但目前尚缺乏证据支持。
症状-总述:
临床上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多因阴囊肿大就诊,仅有少数患者存在阴囊轻度疼痛或不适感,少数可有轻触痛。囊肿右侧较左侧多见,一般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少见。
症状-并发症:
睾丸表皮样囊肿可并发感染、患侧睾丸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阴囊肿大。
2、伴有阴囊不适或轻度疼痛。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是如何发现的?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9、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2、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阴囊肿大、阴囊不适或轻度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初步判断睾丸处包块的大小、性质、硬度,以及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压痛及淋巴结肿大等,有助于诊断。
2、医生听诊和叩诊,可以评估患者有无啰音、心脏杂音、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为手术做准备。
3、肿瘤标志物检测
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乳酸脱氢酶(LDH)等,对于睾丸表皮样囊肿与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睾丸表皮样囊肿肿瘤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睾丸表皮样囊肿诊断的金标准。医生一般会在手术中取得肿物的病理组织,进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或术后大体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该病大体病理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有包膜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镜下表现为鳞状上皮内充满角化碎片及蛋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是TEC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超声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的准确率为90%左右,但是超声仍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主要起到提示诊断的意义。
2、CT
TEC在CT检查中无典型表现,增强扫描病灶也无增强显影,对于TEC的诊断价值并不大。但CT被认为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检查方法。
3、MRI
MRI检查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即外周带和核心TlW和T2W低信号以及中间区域TlW和T2W的高信号。但该征象仍缺乏特异性,很难区分肿物的良恶性。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阴囊肿大、阴囊不适或轻度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MRI、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睾丸间质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睾丸间质细胞瘤
睾丸间质细胞瘤也常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或偶然发现,但患者可能出现与肿瘤细胞分泌的激素相关的症状。当超声提示为界限清晰、血流丰富的低回声小结节时应考虑睾丸间质细胞瘤的可能。
2、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常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大,内部多呈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非均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多数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液供应丰富。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主要通过术后病理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早期认为睾丸肿瘤多呈恶性,通常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但随着对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认识及诊治水平的提高,睾丸表皮样囊肿已被公认为良性肿瘤病变,不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因此,本病一旦在术前或术中确诊,应采取单纯肿物完整切除,保留睾丸的生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这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囊肿切除术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由于本病在术前较难区分肿物的良恶性,因此,医生一般会采取手术探查的方式,遵循术中无瘤原则,完整切除切除睾丸肿物并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予以保留睾丸,若为恶性或者病理类型不明确则按恶性肿瘤处理行根治性睾丸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良性肿瘤病变,不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如未及时诊治,有可能因肿物增大影响患侧睾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睾丸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多因患有睾丸肿瘤后思想负担十分沉重,情绪消沉,担心术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果难以预料,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会影响性生活及生育功能等。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忧郁,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让患者了解到本病虽然属于睾丸肿瘤病变,但睾丸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瘤,不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通过保留睾丸的手术治疗,既可以完整切除肿物,还能够保留患者的生精、生育能力,以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紧张、焦虑。
3、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及会阴部外伤。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宜穿着宽松、舒适的衣裤,避免阴囊部位摩擦。
5、术后6周应禁止性生活。
6、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长期随访。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应托起阴囊,减轻阴囊水肿。
2、观察阴囊有无出血,伤口辅料渗血渗液及血肿形成,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3、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必要时进行会阴抹洗。
饮食调理:
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科学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宜选用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禽类、奶制品及蛋类等。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菜、青椒、西红柿、橙子、芝麻、花生、松子等。
3、可以补充一些富含锌、镁元素的食物,如贝类、鱼肉、虾、猪肝、紫菜、豆制品、燕麦、香蕉等。
4、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麦麸、全麦面包、圆白菜、胡萝卜、莴苣、芹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高胆固醇、高脂饮食。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暴饮暴食。
5、少吃甜食。
预防措施:
睾丸表皮样囊肿的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