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睾丸鞘膜积液疾病概述: 睾丸鞘膜积液指睾丸鞘膜腔内的液体积聚过多,呈球形或梨形囊性肿物。...
养生
疾病名称: 睾丸鞘膜积液
疾病概述:
睾丸鞘膜积液指睾丸鞘膜腔内的液体积聚过多,呈球形或梨形囊性肿物。睾丸鞘膜积液是鞘膜积液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鞘状突正常闭合,因固有鞘膜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致使鞘膜腔内积液增多而发生。睾丸鞘膜积液可无明显症状,积液不断增加后可引起阴囊坠胀不适、阴囊肿大、行动不便、排尿异常等表现。本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积液可以自行消失,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以取得良好预后,通常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泌尿外科、男科
发病部位: 阴囊
常见症状: 阴囊坠胀不适、阴囊肿大、行动不便、排尿异常
主要病因: 固有鞘膜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透光试验、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 虽然部分睾丸鞘膜积液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还是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因不同,鞘膜积液可分为原发性鞘膜积液和继发性鞘膜积液。
(1)原发性鞘膜积液:无明显诱因,病程缓慢,可能与慢性炎症和创伤有关,积液为淡黄色清亮液。
(2)继发性鞘膜积液:可继发于急性睾丸炎、急性附睾炎、创伤、丝虫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积液多浑浊,甚至呈血性、脓性或乳糜性。
2、鞘膜积液按病程的进展,可以分为急性鞘膜积液和慢性鞘膜积液。
(1)急性鞘膜积液:多由于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腮腺炎、精索静脉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阴囊手术以及局部创伤等因素引起。
(2)慢性鞘膜积液:以原发性鞘膜积液最为多见,病因不明。病程发展缓慢,可能与创伤和慢性炎症有关。慢性鞘膜积液也可继发于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索炎、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病、梅毒、肿瘤等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大约1.75%的婴儿刚出生时就有睾丸鞘膜积液。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各个年龄阶段都可发生鞘膜积液,但好发于小儿。
病因-总述:
睾丸鞘膜积液患者的鞘状突正常闭合,因固有鞘膜液体分泌过多或吸收减少而发病,常见因素有疾病因素和手术因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经腹股沟管降至阴囊。在睾丸下降的同时,附着于睾丸的腹膜也一并下降而形成鞘状突。出生前后鞘状突大部分闭合,仅睾丸周围的鞘状突最终形成一鞘膜腔。正常时,鞘膜腔内仅有少量液体;当鞘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失去平衡,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则会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病因-基本病因:
1、疾病因素
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腮腺炎、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病、梅毒、肿瘤等疾病,可能引起睾丸鞘膜积液。
2、手术因素
精索静脉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阴囊手术等,可引起睾丸鞘膜积液。
症状-总述:
睾丸鞘膜积液的症状与病情有关,积液较少时无明显症状,液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阴囊坠胀不适、阴囊肿大、行动不便、排尿异常等表现,甚至会影响性生活。
症状-典型症状:
1、睾丸鞘膜积液起初可无明显症状。
2、当积液增多、睾丸体积变大时,患者会出现阴囊下坠、发胀等不适感受;睾丸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还会影响排尿、行走、劳动以及性生活。
3、患侧阴囊多呈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和囊性感,触不到睾丸和附睾。
症状-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睾丸鞘膜积液,还会伴有相应的原发病症状,比如局部疼痛、发热等。
就医-门诊指征:
1、阴囊或腹股沟出现囊性肿块,影响日常生活。
2、伴下垂感或牵扯痛。
3、站立时阴囊增大,卧位时可变小或消失。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儿童可去小儿科就诊,成人需要去泌尿外科或者男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之前是否有受伤?特别是腹部、腹股沟、阴囊这些部位?
7、之前您是否做过精索静脉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阴囊手术等手术?
8、您是否曾经患有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肿瘤等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不需要做手术?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阴囊坠胀不适、阴囊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透光试验、B超、CT、MRI、穿刺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阴囊或腹股沟,确定有无肿块,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数量、质地等信息,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1、透光试验
即在暗室里用光源贴着肿物的一侧照射,在对侧观察肿物。如果肿物内是清亮液体,可看到肿物的透亮表现,为透光试验阳性;如肿物内是实性、肠管、大网膜或血性、乳糜液体,则看不到亮光,为透光试验阴性。多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的鉴别诊断。睾丸鞘膜积液患者透光试验多为阳性,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则为阴性。
2、穿刺检查
血吸虫病可查到虫卵,丝虫病可查到乳糜样液体,如合并感染,则穿刺检查结果可能为浑浊的血性或脓性积液。由于穿刺抽液并不能根治鞘膜积液,并且可能引起出血、感染、肿瘤扩散,所以一般很少采用。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评估是否应该进行穿刺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肿块。B超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肿块内容物性质,有助于排除肿瘤、腹股沟疝等情况。
2、CT、MRI检查
对于少数可疑肿瘤继发的鞘膜积液患者,可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定或排除肿瘤。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是否有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血吸虫病、血丝虫病、结核、梅毒、肿瘤等病史,根据典型症状和透光试验、B超、CT、MRI、穿刺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从而作出诊断。睾丸鞘膜积液需要注意与睾丸肿瘤、腹股沟斜疝、睾丸鞘膜积血、精液囊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和睾丸鞘膜积液都可出现腹股沟无痛性囊肿,容易混淆。腹股沟斜疝的透光试验为阴性,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有时可见肠型或闻及肠鸣音,B超检查肿块内有实性内容物,有助于鉴别。
2、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和睾丸鞘膜积液都可出现阴囊肿块,但是睾丸肿瘤为质地较硬的实性肿物,呈持续性增长,常伴患侧睾丸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阴性,超声检查肿块为实性,血供丰富,可协助鉴别。如不能区别,须手术探查。
3、睾丸鞘膜积血
睾丸鞘膜积血和睾丸鞘膜积液都可出现阴囊肿块,也可有外伤或局部手术史。但是睾丸鞘膜积血常有阴囊肿胀疼痛,皮肤会出现瘀斑,透光试验显示阴性,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有助于鉴别。
4、精液囊肿
精液囊肿和睾丸鞘膜积液都可出现阴囊无痛性囊肿,但是精液囊肿透光试验阳性,常见于附睾头,有波动感,挤压不缩小,可触及睾丸,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睾丸鞘膜积液以手术为主。对于病程缓慢、积液少、张力小而长期不增长,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随访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急性炎症或外伤等引起的反应性鞘膜积液,多可自行消退,可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婴儿的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消退,应随诊观察至1岁以后,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对因急性炎症或外伤等引起的睾丸鞘膜积液,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需卧床休息,并使用阴囊托带抬高阴囊,减轻阴囊疼痛。如胀痛剧烈,也可进行阴囊穿刺抽液减压,从而解除疼痛。
2、部分婴幼儿因鞘膜积液明显,张力大,自行吸收缓慢,有可能因张力大影响睾丸发育,医生可能会进行穿刺抽液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通常不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宜人群
2岁以下的患儿如果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或者可能有睾丸病变,则需要早期手术。2岁以上的患者有交通性鞘膜积液,或鞘膜积液较大有临床症状且影响生活质量,应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1)鞘膜翻转术:是最常采用的手术方法,即切除大部的鞘膜,仅留少部分足够翻转后,再缝合在一起。具有手术简便、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不适合鞘膜明显增厚的患者。
(2)鞘膜切除术:适用于鞘膜明显增厚的病患者,该手术方法将全部壁层鞘膜切除,不必再翻转。由于切除了几乎全部的鞘膜,因此复发机会小。
(3)鞘膜开窗术:手术简单,创伤小,但是如果鞘膜切除太少,容易导致复发。
(4)鞘膜折叠术(Lord手术):适用于鞘膜比较薄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睾丸鞘膜积液可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自行消失,其余睾丸鞘膜积液经过治疗后也可以取得良好预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预后-危害性:
睾丸鞘膜积液会导致阴囊体积增大,严重时会影响正常排尿、行走、劳动以及性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部分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有可能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睾丸鞘膜积液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部分患者有自愈可能,日常需定期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日常应保持伤口清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护伤口以便尽快恢复,并遵医嘱定期进行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可能会影响正常排尿、行走、劳动,因而患者会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出现恐惧的心理。家属需耐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疾病康复。患者可向医生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明白手术治疗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腹压增加的活动,如大哭、大笑、咳嗽等。
2、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3、成人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性生活。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日常-病情监测:
对于非手术保守治疗的患者,以及睾丸鞘膜积液体积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需要遵医嘱随访观察。
日常-术后护理:
需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必要时更换敷料。
饮食调理:
本病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还应注意合理膳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饮食建议:
1、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鸡蛋羹。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等。
4、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1、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豆类等。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等。
3、尽量不要抽烟、喝酒。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睾丸鞘膜积液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疫苗。部分睾丸鞘膜积液与先天发育有关,无有效预防方法;部分睾丸鞘膜积液由后天因素引起,以下方式有一定预防作用:
1、避免腹部、腹股沟、阴囊等部位受伤。
2、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腮腺炎、血吸虫病等疾病后,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控制病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