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疾病英文名称: 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Ⅲ疾...
养生
疾病名称: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Ⅲ
疾病别名: 宽β型高脂蛋白血症、漂浮β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疾病概述: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Ⅲ),又称为宽β型高脂蛋白血症、漂浮β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少见类型。本病主要由于家族遗传及某些继发性因素所致。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掌纹条状黄色瘤,也可出现结节性疹状黄色瘤、肌腱黄色瘤。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掌纹条状黄色瘤、结节性疹状黄色瘤、肌腱黄色瘤、肥胖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家族遗传及某些继发性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脂检测、血生化、乳糜微粒试验、糖耐量试验、基因检测、超声、CT、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本型虽然少见,但早发冠心病发生率高,应积极诊治,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少见类型,其发病率约为10/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40岁左右的男性及绝经后女性。
病因-总述: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主要由于家族遗传及某些继发性因素所致。其中,多数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多数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ApoE基因变异是发病的必备条件之一。
2、继发性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也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原发性淀粉样变等。
症状-总述:
约50%患者会出现掌纹条状黄色瘤,是本病最具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还可有结节性疹状黄色瘤、肌腱黄色瘤,伴有肥胖、头晕、乏力等症状。另外,与其他类型高脂蛋白血症相比,本型患者间歇性跛行多发。
症状-并发症: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可并发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早发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血脂异常。
2、出现皮肤黄色瘤、肥胖。
3、存在高脂蛋白血症家族史。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7、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
8、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9、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生活和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掌纹条状黄色瘤、肥胖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脂检测、血生化、乳糜微粒试验、糖耐量试验、基因检测、超声、CT、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观察患者有无肥胖、皮肤黄色瘤等,可以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心率不齐、血管杂音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还可以通过简单的体力、智力测试,初步判断有无脑血管和周围血管受累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测
(1)血脂定量:包括测定患者血浆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浓度(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2)血脂蛋白电泳:本病患者表现为阔β带,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血浆β-VLDL水平测定:当VLDL/TG比值>0.3可明确诊断。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
3、乳糜微粒试验
将患者的血浆标本放置于4℃冰箱中过夜,外观混浊,可支持诊断。
4、糖耐量试验
约90%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可辅助诊断。
5、基因检测
对怀疑本病者,进行ApoE基因鉴定,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必要时医生会取得患者皮肤黄色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黄色瘤的组织成分,协助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借助超声、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心脏及外周血管受累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掌纹条状黄色瘤、肥胖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脂检测、血生化、乳糜微粒试验、糖耐量试验、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治疗原则是,限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积极控制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紊乱,减轻体重,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饮食疗法
是本病的首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应长期坚持。每日膳食应限制脂肪(占总热量的30%以内)及胆固醇的摄入(每日300mg以内),可起到营养均衡,降低血浆脂肪的作用。
2、运动疗法
对于超重及肥胖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体重减轻后可加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还可使三酰甘油和高血压降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保护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对于通过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血脂仍明显增加者,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已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者,应采取调脂药物治疗。
1、纤维酸或氯贝丁酯衍生物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副作用较小,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
2、烟酸及其衍生物
属于B族维生素,大剂量时具有降血脂作用。可用于治疗除Ⅰ型之外的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特别是Ⅲ、Ⅳ、Ⅴ型效果较好。主要副作用是皮肤潮红、瘙痒、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脏损伤等。常用药物为烟酸肌醇酯、阿昔莫司等,其中,阿昔莫司为烟酸衍生物,副作用相对较小。
3、抗氧化剂类药物
常用药物为普罗布考,具有对抗脂质氧化,降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稳定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高纯度鱼油制剂
主要成分为n-3脂肪酸,相关研究显示,大剂量高纯度鱼油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减少本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治疗-相关药品:
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烟酸肌醇酯、阿昔莫司、普罗布考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对于治疗通常反应良好,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血脂水平可得到满意控制,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容易发生早发冠心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2、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善及药物治疗可获得临床治愈,不影响日常生活。
日常-总述:
家属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基础措施。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存在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可能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等负面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同时可以学习一些本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同时,患者可了解并熟悉各类调脂药物的使用说明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听音乐、下棋、练书法、绘画、养花、养草、养鱼等,帮助稳定情绪,避免焦虑、抑郁。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做降脂健身操、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羽毛球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避免久坐、久站、久蹲、久卧。
6、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长期坚持做一些家务,不仅可起到减肥降脂的效果,还可促进家庭和谐。
日常-复诊须知:
1、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如达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12个月复查1次。
2、首次服用调脂药物者,应于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达标且无不良反应,逐步减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且无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3~6个月血脂仍未达标,应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均需在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饮食调理: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的调理,这是因为饮食是治疗本病的首要措施,部分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干预即可使血脂得到有效恢复,从而避免或减少药物治疗。
饮食建议:
1、限制每日热量的总摄入,主食以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土豆南瓜为宜,可帮助控制体重。
2、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建议使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脂肪,同时限制短、中链脂肪酸的摄入。
3、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每日应小于300mg。
4、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使其占到总热量的20%~24%左右。
5、上述饮食结构可能出现缺铁,故患者需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芝麻、大豆制品、海带、紫菜、香菇、番茄、菠菜、芹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甜食。
3、忌暴饮暴食。
4、尽量不吃动物内脏,不喝含糖饮料。
5、忌油炸、油腻食物。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均衡饮食,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能量摄入,少吃烧烤、油炸的食物。
2、戒烟限酒,避免劳累,及时排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3、坚持规律科学的运动,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坚持执行,保持理想体重。
4、积极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原发疾病。
5、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固醇等药物。
6、定期体检,关注血脂水平,尤其是有肥胖及高脂蛋白血症家族史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