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痹疾病英文名称: bone bi疾病概述: 骨痹(bone bi),是指六淫之邪侵扰人...
养生
疾病名称: 骨痹
疾病英文名称: bone bi
疾病概述:
骨痹(bone bi),是指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活动受限,僵硬变形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居多。发于中枢关节者以青年男性居多,发生与感受外邪、年老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盛等有关。本病及时正确治疗,有望得到康复,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发展后期,出现关节僵直变形,导致不可逆的残疾。西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病种出现骨痹的主症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活动受限,僵硬变形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年老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盛
检查项目: 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超声心电图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等症状,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情志调摄,避免出现关节僵硬变形,导致不可逆的残疾。
临床分类:
1、风寒湿痹证
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风,阴雨天加重,肢体酸胀沉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
2、湿热蕴结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或有积液,或有水肿,肢节屈伸不利,身热不扬,汗出,心烦,口苦黏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膩,脉象滑数。
3、肝肾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上连颈背,下达膝髋,僵硬,活动不利,腹股之间,有牵动痛,或有潮热,自汗盗汗,舌质尖红,苔白少津,脉象沉细或细数。
4、痰瘀互结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明显,甚至变形,屈伸不利,活动后疼痛加重,或寒或热,全身乏力,两手时有震颤,四肢常有抽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象沉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年老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盛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关节、筋腱,病性多为本虚标实。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本病病因以寒邪为主,寒性收引,容易造成经络、筋骨、关节屈伸不利,发为本病。暑湿、热毒更易直中肌肤,伤及筋骨,关节,造成骨化关节变形、废用,发为本病。
2、素体阳盛
患者往往阳气偏胜,内有蕴热,遇感邪诱发。热与湿合,湿热互结,瘀阻经络,关节,可发为本病。
3、年老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年高体虚,肝肾亏虚,气血耗伤,筋失濡润,骨失滋养,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饮食不加节制,暴饮暴食,或者偏嗜油腻、油炸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痰湿内生,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不畅,瘀血阻滞。痰瘀搏结,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主要特征。临床须分清寒热、虚实和病变部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实证
骨痹早期,有寒热之分。寒证疼痛剧烈,固定不移,肢体不温,怕冷,得热痛减。热证关节红肿灼热,体温增高,汗出,心烦。
2、虚证
腐蚀骨节,可出现关节僵直或变形,活动不利,病位或在腰背中轴,或在四肢。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活动受限,僵硬变形。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咳嗽气喘、心悸、心烦等?
3、有没有受伤过最近?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需做西医的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颈部、四肢、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肢体了解肢体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与C反应蛋白和血沉,评估体内的感染和炎症反应程度。
2、炎性标志物
血沉检查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可了解病情,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
3、血清抗体检查
(1)类风湿因子的增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诊断上无特异性。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的指标,对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有很大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可以了解心脏情况,是否有并发证,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到心脏是否存在病变或功能发生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关节的具体情况,有无变形、增生等情况。
2、CT、MRI
通过CT、MRI,可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活动受限,僵硬变形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脉痹、肌痹、筋痹、骨痿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有长时间腰背部僵硬疼痛或四肢大小关节肿痛史。
2、临床表现
腰背或四肢大小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四肢大小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全身乏力、沉重酸胀,低热或怕风冷,多汗,心烦。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有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脉痹
两者均可具有关节或肌肉疼痛、乏力等共同症状,但脉痹的病位主要在血脉,病理特点是血脉瘀阻,临床证候以脉搏微弱或无脉,患处皮色改变为主要特征,而骨痹则是以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为主要特点。
2、肌痹
两者虽均可具有身痛、乏力、患肢活动困难、步履艰难等症状,但骨痹的病位主要在关节、筋腱,疼痛剧烈:而肌痹的病位主要在肌肤,疼痛不重,肌力明显减退。骨痹的活动困难、步履艰难,是由于筋脉拘挛引起:而肌痹的运动障碍则由于肌无力所致骨痹容易发生关节僵硬、畸形;而肌痹则只有肌肉萎缩而没有关节僵硬或畸形。
3、筋痹
两者虽都具有筋腱拘挛、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共同症状,但骨搏的病位既在筋腱也在关节,而且往往具有关节僵硬、肿胀、畸形等特征:而筋痹的病位只限于筋腱,且以病处的筋腱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
4、骨痿
两者病机虽都与肾有密切的联系,都有乏力、活动障碍等症状但前者有关节肿胀疼痛,肌肉萎缩并不明显;而骨痿则无关节肿痛,而骨重不举、瘦弱不用肌肉萎缩明显突出。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必须本着病初以祛邪为主,病久以扶正祛邪为主的原则。祛邪必须分清寒热。久病必虚,当以培补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对于年轻或老弱患者,病位在于颈项腰背者当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
治疗-对症治疗:
1、风寒湿痹证
(1)如果出现关节肿胀、积液的患者,可加用茯苓、泽泻、车前草等。
(2)如果出现上肢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细辛、片姜黄等。
(3)如果出现下肢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松节、钻地风等。
(4)如果服药后出现咽干、咽痛的患者,可加用麦冬、生地黄、玄参等。
2、湿热蕴结证
(1)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红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黄檗、板蓝根等。
(2)如果出现关节积液或有水肿的患者,可加用车前草、泽泻、防己等。
(3)如果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剧烈的患者,可加用炮山甲、全蝎、白花蛇等。
3、肝肾亏虚证
(1)如果出现潮热、自汗盗汗、腰痛的患者,可加用金银花、牡丹皮、知母,熟地改为生地。
(2)如果出现恶寒、肢冷、得热痛减的患者,可加用桂枝、川椒、熟附子等。
4、痰瘀互结证
(1)如果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或有低热的患者,可加用金银花、板蓝根、虎杖等。
(2)如果出现关节冷痛,得热痛减的患者,可加用桂枝、川椒等。
治疗-药物治疗:
1、风寒湿痹证
(1)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2)常用中药: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制川乌、川牛膝。
(3)中成药:盘龙七片,小活络丹,尪痹冲剂。
2、湿热蕴结证
(1)方药: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薏苡仁、土茯苓、栀子、金银花、连翘、川牛膝、木通、羌活、独活、防风、川芎。
(3)中成药:湿热痹冲剂,四妙丸。
3、肝肾亏虚证
(1)方药:大补元煎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葛根、羌活、杜仲、枸杞子、秦艽、土鳖虫、桃仁、红花、乳香、川牛膝。
(3)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金匮肾气丸。
4、痰瘀互结证
(1)方药:趁痛散合圣愈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炮山甲、土鳖虫、白芥子、全蝎。
(3)中成药:益肾蠲痹丸,大活络丹,大黄䗪虫丸。
治疗-相关药品:
盘龙七片,小活络丹,尪痹冲剂、湿热痹冲剂,四妙丸、仙灵骨葆胶囊,金匮肾气丸、益肾蠲痹丸,大活络丹,大黄䗪虫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熏洗法
基本方为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五加皮、毛姜、自然铜、桂枝、木瓜、土鳖虫、川乌、草乌等。上肢关节疼痛,重用桂枝,加桑枝、伸筋草;下肢关节疼痛加牛膝,重用木瓜。上药用纱巾包好。加水与醋共煎1小时,每日3次熏洗疼痛的关节,每次15~30min。
2、针灸治疗
治肝肾亏虚证,取肾俞、次、大杼、绝骨、委中、太溪。也可用病变部位的夹脊穴加绝骨、大抒,用平补平泻法。治骨痹四肢大小关节,以四肢局部穴位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阳池、八邪。下肢取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解溪、丘墟。风寒湿痹证用补法,痰瘀互结证用平补平泻法,湿热蕴结证用泻法。
3、按摩疗法
肝肾亏虚证取俯卧位,取穴命门、腰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夹脊、阳陵泉、承山。手法用攘、按、揉、点、踩、跷。
治疗-治疗周期:
骨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骨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及时正确治疗,有望得到康复,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发展后期,出现关节僵直变形,可导致不可逆残疾。少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可有生命危险。
预后-危害性:
1、如果未及时治疗,病邪深入,可出现关节僵硬变形,导致难以逆转的残疾。
2、少数患者由于内生或外感热毒,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可有生命危险。
预后-治愈性:
本病诊断明确,及时正确治疗,有望得到康复,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骨痹的病因没有彻底根治,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使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注意皮肤清洁干燥,保持情志调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因生活能力下降,往往会有悲伤、忧虑的不良情绪,应注意控制情况,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温服,与西医药物间隔1小时左右服用。
3、长期服用水杨酸钠制剂、消炎镇痛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黑便、胃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室内不宜放置杂物,地面不可过于潮湿,以防止行走不慎而发生意外。
3、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关节负重。
4、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受压部位定时用35%红花乙醇、六一散等做局部按摩,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5、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并鼓励平时多饮水。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注意观察疼痛时间、部位、程度、性质,以及有无大小便障碍等伴随症状。
2、对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患者,应注意观察疾病程度与进展情况,注意受累肢体、关节的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检查,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易消化、营养丰富,注意多钙质营养,可选用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肉、芝麻、木耳、猪肾等。忌食辛辣刺激、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
饮食建议:
1、肾虚髓亏证患者饮食宜给予清淡、富含营养的高蛋白食物,如甲鱼、木耳、猪腰等。
2、肾虚寒凝证患者饮食可选用大枣、花生、牛肉、鸡肉等温性食物。
3、瘀血阻络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年老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盛等有关。因此,避免感受外邪,注意饮食调摄,注意增强体质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
2、平时多晒太阳,注意防寒保暖。如遇阴雨、寒冷天气勿外出活动。
3、根据自身体质条件,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做关节操、太极拳等。
4、冬春季节注意防寒防湿,切忌吹风或淋雨,注意保暖。
5、饮食有节,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以扶正固本,促进机体康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