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无菌性坏死疾病英文名称: aseptic bone necrosis疾病别名: 无菌性...
养生
疾病名称: 骨无菌性坏死
疾病英文名称: aseptic bone necrosis
疾病别名: 无菌性骨坏死、缺血性骨坏死
疾病概述:
骨无菌性坏死(aseptic bone necrosis),又称为无菌性骨坏死、缺血性骨坏死,是指由于非感染因素引起的骨组织坏死,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最为常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骨骼
常见症状: 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X线、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
重要提醒: 骨无菌性坏死应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长期随访,以提高预后,防止复发。
临床分类:
骨无菌性坏死根据发病部位主要分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膝骨无菌性坏死、距骨无菌性坏死、肱骨头无菌性坏死、腕舟骨无菌性坏死和月状骨无菌性坏死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骨无菌性坏死,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最为常见,其中,创伤后发生骨坏死者约占15%~4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中年男性。
病因-总述:
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创伤及某些非创伤因素有关。其中,创伤主要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距骨无菌性坏死和肱骨头无菌性坏死;非创伤因素主要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肱骨头无菌性坏死。
病因-基本病因:
1、创伤
外伤会导致血液供应所阻而发生骨无菌性坏死。
2、非创伤因素
(1)血管内因素:如脂肪栓塞、镰状细胞病、减压病等。
(2)血管外因素:如高雪病、脂肪代谢紊乱、药物(如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过度饮酒等。
症状-总述:
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病程早晚、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表现
早期可无明显不适,常因X线检查而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呈逐渐加重趋势,可有跛行、行走困难,甚至拄拐行走。
2、膝骨无菌性坏死表现
主要表现为膝内部疼痛,常持续6~12个月,发病4~6周后疼痛可能减轻,但压痛持续存在。可伴有关节积液、肿胀、轻度膝内翻等。
3、距骨无菌性坏死表现
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疼痛,以踝前疼痛为重,可伴有关节肿胀、行走困难、压痛、跛行、活动受限等。
4、肱骨头无菌性坏死表现
早期肩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痛,晚期可发生肩活动受限。由于肩盂为非负重关节,因此不像下肢关节那样痛。
5、腕舟骨无菌性坏死表现
主要表现为腕部疼痛,握力减小。局部可有压痛、肿胀。
6、月状骨无菌性坏死表现
主要表现为腕背部疼痛、肿胀,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减低。
症状-并发症:
骨无菌性坏死可并发骨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外伤后出现明显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
2、突然出现骨关节局部剧烈疼痛。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骨痛、酸胀不适。
2、伴间歇性跛行、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骨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骨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您不舒服的地方有骨折过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是否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呢?
8、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9、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还是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X线、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关节肿胀、局部压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评估有无啰音、血管杂音、心脏杂音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3、“4”字试验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并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疼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骨无菌性坏死的首选检查手段,医生通过患者骨关节的X线改变,可以将骨坏死进行分级,以指导后续治疗。
2、CT
主要用于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并可以判别有无骨的塌陷及其延伸范围,为手术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信息。
3、MRI
近年来MRI在骨无菌性坏死的应用越发受到重视,MRI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方法。MRI最早可在脂肪细胞死亡12~48h后出现有确诊价值的骨坏死信号。
4、放射性核素扫描
是一种安全、简便、灵敏度高、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在股骨头等部位无菌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X线、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骨无菌性坏死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Arlet和Fieat提出的分级标准。
1、0级
无临床表现,X线检查正常,MRI证实有骨坏死。
2、Ⅰ级
有临床表现,X线检查正常或轻微坏死。
3、Ⅱ级
X线检查可见骨减少和骨硬化,常呈楔形区,邻近关节正常。
4、Ⅲ级
出现早期骨塌陷,透亮的皮质下带显现“新月征”,此区域可有关节腔增宽。
5、Ⅳ级
出现晚期骨塌陷表现,骨性关节面变平而形成散在的中断(关节梯),广泛破坏导致进行性退行性改变,边缘性骨赘形成,关节腔狭窄。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骨坏死分级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常来讲,0级、Ⅰ级、Ⅱ级骨坏死可采取保守治疗或做中心减压;Ⅰ~Ⅳ级患者可行截骨术和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止痛剂
适用于0级、Ⅰ级、Ⅱ级骨坏死存在明显疼痛者,可缓解症状,但需慎重使用。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美洛昔康、双氯芬酸等。
2、二磷酸盐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尝试阿仑膦酸钠等二磷酸盐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部分患者无需再使用止痛药。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阿仑膦酸钠
治疗-手术治疗:
1、髓芯减压术
适用于0级、Ⅰ级、Ⅱ级骨无菌性坏死者,通过降低骨内压来减轻疼痛和刺激血管沿通道再生。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2、截骨术
包括内翻或外翻截骨、经股骨转子旋转截骨、桡骨楔形截骨等术式,以减少局部骨关节的应力。
3、关节置换术
对于Ⅲ级、Ⅳ级骨无菌性坏死者,存在明确关节置换指征时,应采取关节置换术。
4、关节镜下手术
主要用于膝、肩关节坏死时取出关节腔中的游离碎片。
治疗-其他治疗:
1、高压氧治疗
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且氧分压超过0.1 MPa的高压舱内吸入高浓度纯氧以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2、其他
体外震波、磁疗等疗法也可在一定情况下使用,能缓解疼痛和促进骨修复。
治疗-治疗周期:
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可达到临床治愈,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跛行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骨无菌性坏死经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可以控制疾病进展,保持正常活动功能,达到临床治愈的。
预后-复发性:
治疗后若再次发生严重创伤、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过度饮酒等情况,本病有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如消炎止痛药,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利于患者休息,定期开窗通风。
2、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3、上肢骨坏死者,应避免用力,减少持物及突然猛烈的活动。
4、下肢骨坏死者,应避免长距离的行走及长时间的站立。
5、家属应帮助活动不方便的患者,为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定期为患者洗头、擦浴等。
6、患者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每日进行康复训练。
7、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患者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院外随访工作,并遵医嘱按时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支持对于骨坏死的愈合很有必要,家属应注意对患者的饮食调理。
饮食建议:
1、宜选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
2、可以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牛奶、酸奶、乳制品等。
3、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
4、合理搭配营养,如搭配蛋类、杂粮和豆制品等。
5、宜选用蒸、煮、炖、烩等烹调方式,促进营养吸收。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暴饮暴食。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4、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5、忌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形成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外伤后应妥善保护受伤部位,不要自己强行复位,以免加重损伤。
2、骨折得到治疗后,应避免过早活动、负重。
3、戒烟戒酒。
4、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
5、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扭伤。
6、适当控制体重,以免过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