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鹤膝风疾病英文名称: arthrosis-like crane knee疾病概述: 鹤膝...
养生
疾病名称: 鹤膝风
疾病英文名称: arthrosis-like crane knee
疾病概述:
鹤膝风(arthrosis-like crane knee),是指以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肢体形如鹤膝之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寒湿、饮食不节、体虚久病等有关。本病预后与正气强弱、感邪深浅、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疾病初起,诊治及时,预后良好。中晚期肉腐成脓,邪陷已深或损伤筋骨,可形成残疾。常见于西医学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骨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膝部
常见症状: 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肢体形如鹤膝
主要病因: 外感寒湿、饮食不节、体虚久病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关节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肢体形如鹤膝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讳疾忌医,最终导致肢体残疾。
临床分类:
1、寒湿凝滞证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走路困难,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脉沉紧或沉迟。
2、湿热雍阻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关节局部触摸灼热柔软,面色黄浊,小便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淡红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3、肿疡化腐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漫肿胀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疲心烦,口渴不欲饮,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舌淡白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
4、阳虚阴疽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漫肿沉痛,或不疼或酸,活动时疼痛加剧,难以转侧,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小溲清长,舌质淡白或嫩胖,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不红不热或微热,按之应指,关节活动疼痛明显,多为跛行,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口干喜饮,盗汗,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淡白或淡黯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无力。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寒湿、饮食不节、体虚久病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足三阴亏损,外邪痹阻,关节筋肉失养。病位在膝、肘关节,与肝、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寒湿
外感风、寒、湿,侵袭下肢,邪滞经络,日久蕴痰成瘀,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
饮食不加节制,偏嗜油腻食物或海腥发物,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功能失常,痰湿内生,下注关节,发为本病。
3、体虚久病
体虚久病,气血亏虚,肾阴不足,膝骨失养,复感外邪,深陷筋骨、肉腐成脓,损筋蚀骨,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肢体形如鹤膝之状为特征。
症状-典型症状:
发病较缓,先是肢体挛痛,足膝无力,屈伸不利,逐渐两膝髌肿大,或漫肿,或红肿疼痛,股胫肌肉日渐消瘦,2~3个月后可溃烂流脓,并伴有面色苍白,消瘦,潮热盗汗,咳嗽气短,腹胀便溏,腰痛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资料。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肢体挛痛,足膝无力,屈伸不利,逐渐两膝髌肿大,或漫肿,或红肿疼痛。
2、或者伴有面色苍白,消瘦,潮热,盗汗,痰咳,腹胀便溏,腰痛气短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以及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出现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发热、口渴、盗汗等?
3、之前患有其他疾病吗?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6、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厌食的习惯吗?大便情况怎么样?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出现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等症状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可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其做血液检查、关节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关节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是否升高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存在系统性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常可见不同类型的血象异常,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可以提示炎症。
2、关节穿刺检查
主要用于感染性关节炎的筛查。
3、免疫学检查
部分炎症性关节炎应作免疫学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需高度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临床评价是最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CT检查
关节CT能够观察骨骼和周围软组织,对患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功能的异常进行明确。
3、超声检查
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股胫肌肉消瘦、肢体形如鹤膝的临床特征,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尪痹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以膝肘关节局部肿胀、疼痛、膨大变形、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可有低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全身症状。
2、辅助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结核菌素实验、关节腔穿刺液、关节镜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尪痹
多发于青年妇女,常累及多个小关节,有晨僵,活动后缓解,关节呈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疼痛,无化脓现象,类风湿因子阳性。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祛邪通络,益气养血、补肾强骨为基本治疗法。初期以祛邪通络为主,或温经散寒,或清热解毒,病久当益气养血,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
治疗-药物治疗:
1、寒湿凝滞证
(1)方药:五积散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肉桂、川朴、苍术、当归、姜半夏、羌活、白芷、陈皮、茯苓、芍药、川芎、干姜、枳壳。
(3)中成药:阳和丸、寒湿痹颗粒。
2、湿热壅阻证
(1)方药:三妙丸合萆薢化毒汤加减。
(2)常用中药:苍术、黄柏、萆薢、当归、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薏苡仁、秦艽。
(3)中成药:醒消丸、湿热痹颗粒。
3、肿疡化腐证
(1)方药:阳和汤或大秦艽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秦艽、石膏、当归、独活、羌活、黄芩、白芷、白术、川芎、生地黄、茯苓、细辛、甘草。
(3)中成药:蟾酥丸、阳和丸。
4、阳虚阴疽证
(1)方药:大防风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防风、白术、附子、当归、川芎、杜仲、黄芪、羌活、地黄、牛膝、甘草、肉桂。
(3)中成药:斑龙丸。
5、肝肾阴虚证
(1)方药:左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杯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3)中成药:左归丸。
治疗-相关药品:
阳和丸、寒湿痹颗粒、醒消丸、湿热痹颗粒、蟾酥丸、斑龙丸、左归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主穴取阳陵泉、环跳、风市、足三里、阴陵泉、太冲、昆仑等、配合阿是穴。湿热加太溪、丘墟、八风、曲池、外关;寒湿加合谷、曲池;肝肾阴虚加肾俞、肝俞、太溪、足三里,平补平泻。
治疗-治疗周期:
鹤膝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鹤膝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正气强弱、感邪深浅、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疾病初起,诊治及时,预后良好。中晚期肉腐成脓,邪陷已深或损伤筋骨,可形成残疾。
预后-危害性:
1、中晚期湿热痰阻,痰瘀互结。肉腐成脓,邪陷已深。
2、晚期肿疡化腐证发展成阳虚阴疽证,损伤筋骨,形成残疾。
3、后期肝肾阴虚证,病久难复。
预后-治愈性:
初起多为寒湿凝滞证,诊治及时,预后良好。早中期为湿热蕴阻证,把握治疗时机能够截短进展。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鹤膝风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局部受压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不良情绪可加重疼痛,应保持心境乐观平和,避免抑郁,忧虑等情绪刺激。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口服止痛药应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3、中药外敷时,如患处皮肤出现疼痛、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则应及时停止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故应防风、防寒、防湿,避免长久居住潮湿之地。
2、关节肿胀、疼痛及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
3、加强个体调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压疮发生。
5、保持衣被清洁干燥,汗多者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活动是否受限,有无骨擦音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注意观察膝关节肿胀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液检查、关节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注意饮食忌宜,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多饮水及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防大便秘结。
饮食建议:
1、肝肾阴虚证宜补益气血、益肝肾食品,可用熟地黄、当归、黄芪煲鸡汤等。
2、风寒湿痹证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食品,如鹿筋煲花生汤、大蒜焖羊肉等。
3、术后早期宜清淡薄素,进食高纤维、高维生素、高钙之饮食,如新鲜蔬菜、香蕉、米粥、面条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聚湿生痰。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寒湿、饮食不节、体虚久病等有关。因此,避免寒湿侵袭,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防寒、防潮,特别是寒冷潮湿地区,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寒湿侵犯人体。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勿酗酒、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4、注意调摄精神,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