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狐疝疾病英文名称: indirect hernia疾病别名: 气疝、阴狐疝疾病概述: 狐...
养生
疾病名称: 狐疝
疾病英文名称: indirect hernia
疾病别名: 气疝、阴狐疝
疾病概述:
狐疝(indirect hernia),是指肠管等腹内器官滑入阴囊,以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疝病。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过极、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有关。本病多选择适当时机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腹股沟斜疝。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情志过极、感受外邪、劳倦过度
检查项目: X线检查、B超、CT、MRI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了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临床分类:
1、寒湿证
主要表现为阴囊偏坠肿胀,白天出现夜晚消失,或时大时小,阴囊冷痛,牵引睾丸,得温痛减,肢体不温,怕冷,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弦沉或弦紧。
2、气虚证
主要表现为阴囊偏坠,或阴囊疼痛,牵引少腹,肿物站立出现,平卧消失,按之柔软,不红不热,稍微劳动后诱发或加重,面色萎黄,易汗出,肢体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3、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阴囊肿胀,偏坠疼痛,或痛引少腹,少腹结滞不舒,多因情绪抑郁、悲伤等诱发或加重,胸闷,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弦。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儿和中、老年男子较多。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过极、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有关。基本病机为气机不利,筋脉失约,摄纳无权。与肝肾牌及任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松弛,失于固摄,筋脉弛缓,可导致本病。
2、情志过极
长期情志不畅,或者忧愁思虑,影响脏腑气机,肝疏泄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肝经循少腹,络阴器,筋脉不利,气窜于少腹或结于阴部,发为本病。
3、感受外邪
久居寒湿之地,或涉水淋雨,感受寒湿,以致寒湿之邪侵袭肝经,筋脉不利,导致本病,或内有水湿,外受寒邪,寒湿相搏,筋脉挛急,发为本病。
4、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或体质虚弱或久咳、久泻,再强力举重,或负重久立,气虚下陷患于少腹,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为主要表现。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肿块不能回复,并伴有腹痛、便秘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初期腹股沟处出现回纳性肿块,下注阴囊,出现阴囊包块,肿物随体位时大时小,时上时下,安静、平卧、睡眠后包块可缩小或完全消失。多在咳嗽、站立、跳跃、强力举重、劳累、排便等时出现或加重。
2、肿物出现前可有胀痛或坠疼不适感。肿物明显增大,可导致行动不便,伴重坠感和少腹阴囊牵引痛,并只能部分回纳。
3、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肿块不能回纳,咳嗽时手按肿物处无冲击感,局部紧张,压痛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少腹剧痛、二便不通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2、或者肿块突然增大,并伴紧张、触痛明显,或者用手推送不能回纳。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普通外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如果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如果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恶心、少腹疼痛、大便不通等?
3、平时有没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习惯?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做X线检查、B超、CT、MRI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股沟、阴囊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判断肿块能否回到腹腔。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
2、X线检查
有助于了解疝的情况,对疝内容物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3、CT、MRI
有助于明确肿块的具体情况,以及肿块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等临床特征,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腹股沟直疝、水疝、睾丸下降不全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儿和中、老年男子较多。
2、临床表现
早期除腹股沟部或阴囊部发现有可复性肿块外,并无明显病象,肿块较大,局部有沉重下坠感和腹部不适。常因久立、劳累、咳嗽、忿怒等加重或引发肿物下坠。当站立咳嗽时,肿块处可触及膨胀性冲击感,平卧,用手推动,肿块即消失。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B超、CT、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腹股沟直疝
斜疝由内环突出,沿腹股洶管斜行向下,出外环,进入阴囊,呈梨形。直疝由腹股沟三角区突出,位于精索后,不进入阴囊,呈半球形。疝回纳后,用手指在腹壁处紧压内环,让患者起立咳嗽,如果是直疝,仍然有肿块出现;如果是斜疝无肿块出现。此外,斜疝易发生嵌顿,出现急性疼痛,直疝极少发生嵌顿。
2、水疝
水疝包括西医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和交通性鞘膜积液。阴囊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睾丸鞘膜积液的特征性表现,且肿块完全位于阴囊内,不能还纳,无可复性病史;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肿块可随之而上下移动,无咳嗽冲击感,透光试验阳性;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于每日起床或站立活动后缓慢出现逐渐增大,平卧和睡觉后逐漸缩小,挤压肿块体积也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3、睾丸下降不全
隐睾多位于腹股沟管内,肿块小,边缘清楚,用手挤压时有种特殊的睾丸胀痛感,同时,患侧阴囊内摸不到睾丸。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较轻,易于治疗,必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嵌顿或绞窄。从疏肝、补脾、益肾人手,以强筋健肉为主要原则。此外,可给予针灸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和温经止痛。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常需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寒湿证
(1)方药:暖肝举疝汤加减。
(2)常用中药:胡芦巴、荔枝核、橘核、山楂核、党参、巴戟天、小茴香、青皮、川楝子、木香、升麻、吴茱萸、黄芪。
(3)中成药:理疝丸、橘核疝气丸。
2、气虚证
(1)方药:补中益气丸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升麻、当归、柴胡、甘草、陈皮、白术、延胡索、菟丝子、橘核、荔枝核、川楝子。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黄芪片。
3、气滞证
(1)方药:柴胡疏肝散和导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白芍、炙甘草、川芎、川楝子、延胡索、木香、小茴香、吴茱萸。
(3)中成药:逍遥丸、茴香橘核丸。
治疗-相关药品:
理疝丸、橘核疝气丸、补中益气丸、黄芪片、逍遥丸、茴香橘核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疝环高位结扎术或疝修补术
对于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无效时,应行手术治疗。或者虽无嵌顿,但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为防止疝块继续增大或绞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有疝环高位结扎术或疝修补术。但新生儿、婴儿以及年老或有其他慢性疾病时应谨慎手术。
治疗-其他治疗:
1、固定法
(1)疝气带固定
肿物回纳后,用疝气带压迫内环处,阻止疝的发生,日间缠带,睡眠时可解除,多用于年老患者。
(2)圆形物体绷带固定
视年龄及疝环口大小,用木制圆形物体或金属币,外裹海绵或棉花成扁圆球形状,压置于疝环口处,再用绷带固定,固定时要松紧适度,避免摩伤皮肤,用于小儿。
(3)棉线囊带固定
用棉线癡带压迫疝环口处,防止疝块突出,将棉线囊带折成双层,折端紧压疝环口,另一端绕腹部再套入折端,然后绕过会阴部,结扎于腰部背面,多用于不足一月婴儿。
(4)丁字带固定
用二指捏住疝孔,用伤湿止痛膏贴紧,再用丁字带固定,多用于新生儿患者。
2、针灸治疗
(1)刺大敦,补气海、三阴交,泻章门、期门、阴陵泉、急脉。留针10~15分钟。
(2)泻大敦、太冲、气海、三阴交,留针15-20分钟,灸关元、三角灸。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灸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
治疗-治疗周期:
狐疝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狐疝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多选择适当时机手术,预后良好。嵌顿疝是一种急症,短时间不能复位,会变成绞窄性疝,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如果嵌顿疝延误手术时机,肠管受压或绞窄时,可出现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肠穿孔、合并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将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诊断明确,选择合适时机手术治疗,大部分可获得治愈,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狐疝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情志调摄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病情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应了解有关医学知识,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服药期间应保持情绪舒畅,中药汤剂宜温服。
3、使用中药贴敷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安静、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3、患者可采取自由卧位,年老体虚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4、注意局部保暖。
5、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不能提举重物。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疝块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征象。
2、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生命体征等全身情况。
3、如果出现疝块突然增大,并伴紧张、触痛明显,或者用手推送不回纳,考虑发生嵌顿,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并戒除烟酒。
饮食建议:
1、气虚证患者宜食补气食物,如扁豆,山药等。
2、寒湿证患者宜食行气散结、通络止痛食物,如橘核、山楂等。
3、气滞证患者宜食具有疏肝理气食物,如茉莉茶、橘子,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情志过极、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有关。因此,避免感受外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积极治疗引起腹内压增高疾病,如慢性咳嫩,便秘,前列腺疾病等。
2、腹肌功能弱的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五禽戏等。
3、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被。
4、保持心情舒畅,克制情绪波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