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化脓性骨髓炎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化脓性骨髓炎
疾病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疾病概述:
化脓性骨髓炎(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组织炎症。感染途径多为血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活动功能障碍等。通常及时进行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活动功能障碍、发热、寒战、精神不振、烦躁、呕吐、皮肤破溃、色素沉着、昏迷、休克
主要病因: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脓液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X线、CT、MRI、ECT
重要提醒: 化脓性骨髓炎严重时可影响机体健康,并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临床分类:
化脓性骨髓炎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化脓性骨髓炎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慢性骨髓炎多见于免疫功能较差患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器官移植个体、艾滋病患者、化疗患者等。
病因-总述: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源性感染、创伤后感染、邻近感染灶浸润。
病因-基本病因:
1、致病菌
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还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2、感染途径
(1)血源性感染: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毛囊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部位,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
(2)创伤后感染:如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术后,致病菌从体表伤口进入骨组织,引起相应部位骨组织感染;
(3)邻近感染灶浸润:是因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所致,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骨髓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骨髓炎等。
症状-总述:
化脓性骨髓炎常引起发热、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但不同类型的化脓性骨髓炎,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1)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伴有高热;小儿可出现惊厥,体温常在39~40℃,伴寒战、精神不振、烦躁、呕吐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和中毒性休克。
(2)局部表现:感染早期,局部剧痛,皮温升高,患肢呈半屈曲制动状态,拒绝活动和负重;当骨脓肿形成至穿破密质骨到骨膜下时,常伴剧痛,随后骨内压缓降,疼痛也随之减轻;当脓肿穿至皮下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急性病变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通常全身症状不明显。
(2)患处可见窦道口、流脓且有异味,偶可流出小死骨;窦道处皮肤破溃反复发生,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
(3)患肢增粗,组织厚硬,有色素沉着,周围肌肉萎缩,还可能出现局部活动功能障碍。
(4)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也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如发热、发冷等。
症状-并发症:
1、若病灶邻近关节,可引起反应性关节积液。
2、由于炎症阻碍或刺激骨骺发育,可导致患肢缩短或增长;若窦道较多,还会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3、若脓液沿骨髓腔播散,整个骨干发生骨破坏后,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
4、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后未能及时治疗,或者出现软组织挛缩,可能会引起肢体畸形或关节屈曲畸形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红肿、疼痛、流脓。
2、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发热、寒战。
4、精神不振、烦躁。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功能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脓液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X线、CT、MRI等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如面色、精神、意识、呼吸等,同时注意观察患处局部活动情况。
2、触诊
主要检查局部有无明显压痛、波动感,同时注意被动活动患肢时,有无疼痛加重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可评估病情,通常患者可出现包细胞计数增高。
2、血沉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
血沉通常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在骨髓炎的诊断汇总比血沉更有价值、更敏感,但特异性差。
3、脓液涂片检查
抽取脓液进行涂片检查有无脓细胞和细菌,有助于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4、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采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帮助明确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同时医生可根据药物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早期骨髓炎可能无明显表现,但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骨质改变、骨质破坏、新骨形成或游离致密的死骨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2、CT
有助于评价骨膜下脓肿、软组织脓肿以及骨破坏的定位。
3、MRI
对病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观察到病灶的范围,病灶内炎性水肿的程度和有无脓肿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4、核素扫描(ECT)
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在发病48小时内即可显示感染病灶的二磷酸锝(99mTe)摄取增加,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既往外伤病史、感染病史,以及局部疼痛、流脓、活动障碍等症状,再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可能需与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骨肉瘤和尤因肉瘤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
全身中毒症状轻,病灶局限于肢体非干骺端的一侧,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均较急性骨髓炎明显,并有波动感,但无骨局部深压痛。
2、化脓性关节炎
是关节内的化脓性感染,典型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常伴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通过关节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多可进行诊断和鉴别。
3、骨肉瘤和尤因肉瘤
部分恶性骨肿瘤也可以有肿瘤性发热。但起病不急骤,病变部位以骨干居多,特别是尤因肉瘤,早期不会影响邻近关节活动,表面血管曲张并可摸到肿块。部分病例与不典型的骨髓炎混淆不清,必要时可作活组织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化脓性骨髓炎通常根据病情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一般治疗:
1、提高机体免疫力,给予高蛋白、维生素饮食。
2、高热时可应用物理降温,并注意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3、化脓性感染时,患者常会发生贫血,可适当输新鲜血或球蛋白,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4、患者还可使用石膏托固定,以缓解疼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病理性骨折发生。
治疗-药物治疗:
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医生会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用药。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萘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萘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
引流脓液,减少脓毒症症状;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2)手术时机
手术治疗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也有主张提前为36小时。
(3)手术方法
主要包括钻孔引流术及开窗减压术。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手术治疗。
(2)手术禁忌证
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宜切开引流。
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长段骨缺损,因此不宜手术取出死骨,须待包壳生成后再手术。
(3)手术方法
主要包括碟形手术(奥尔开放手术法)、肌瓣填塞、闭式灌洗、病骨整段切除或截肢、缺损骨修复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化脓性骨髓炎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疾病可逐渐好转、痊愈,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病情严重,或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可能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预后-危害性:
1、化脓性骨髓炎可能会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截肢治疗,从而导致残疾。
预后-治愈性: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疾病多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进行适当锻炼,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定期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使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关节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截肢,若感染得不到控制,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心理。
2、护理要点
(1)患者及其家属应向医生了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家属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督促、鼓励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床铺、衣物,个人清洁卫生等,有利于树立患者信心,还能促使其由患者角色向健康人角色转变。
日常-用药护理:
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足量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尽量自理日常生活。
2、留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凉。
3、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4、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5、恢复后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瑜伽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日常-复诊须知: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血沉,并进行X线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口开裂及伤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切不可自行处理。
3、术后按照医嘱在麻药消退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4、切口拆线后仍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碰撞和牵拉,以免切口裂开。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禁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方式,可一定程度的降低骨髓炎的发生风险:
1、注意周身安全,避免外伤导致的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骨创伤。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如跑步、登山等,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或避免病菌的侵袭。
3、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及控制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