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化脓性腮腺炎疾病英文名称: pyogenic parotitis疾病概述: 化脓性腮腺炎...
养生
疾病名称: 化脓性腮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pyogenic parotitis
疾病概述:
化脓性腮腺炎(pyogenic parotitis)是以腮腺部肿胀、疼痛、日久穿溃出脓、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腮腺感染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发颐”。本病又可分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急性者可能因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慢性者可能与腮腺结构异常、免疫缺陷、瘢痕、结石、异物等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腮腺、面部
常见症状: 发热、腮腺肿胀、腮腺疼痛
主要病因: 可能与化脓性细菌感染、先天性腮腺结构异常、免疫缺陷、瘢痕、结石、异物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腮腺B超检查、涎腺造影
重要提醒: 患者一旦出现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相应症状,应尽快就医诊治,以免因延误病情,而出现脓毒血症或颅内扩散的风险。
相关中医疾病: 发颐
临床分类:
化脓性腮腺炎临床可分为以下几类: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一般是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又可分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因临床分类不同,其好发年龄也有所差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成年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5岁左右的男童最为常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以中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临床分类不同,病因也有所差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因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可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化脓性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之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未明,可能与腮腺结构异常、免疫缺陷、瘢痕、结石、异物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
(1)急性传染病病后,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因高热、脱水等因素使延腺分泌减少,加之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细菌等沿导管向上侵及腺体,而发生腮腺急性炎症。
(2)继发于化脓性淋巴结炎。腮腺内含很多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口腔、咽部联系密切,因此扁桃体炎、咽炎等也能并发化脓性腮腺炎。
(3)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脓毒血症、慢性消耗性疾病之后。由于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涎腺分泌功能减退或停止,唾液分泌减少,机械性冲洗作用减弱,加之患者口腔卫生不佳,细菌逆行感染,从而致病。
(4)部分患者还可继发于汞、铅、铋等重金属中毒后。
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
部分患者可能有遗传倾向,儿童病因较复杂,先天性腮腺结构异常或免疫缺陷为潜在的发病因素;加之上呼吸道感染及口腔内炎性病灶,细菌可通过腮腺导管逆行感染;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常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延期痊愈而来。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
大多为局部原因引起,如智齿萌出时导管口黏膜被咬伤;或不良义齿修复后局部黏膜损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阻塞引起。
症状-总述:
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分类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急性者常见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者可见反复发作的腮腺肿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时也可有全身症状,但症状较轻。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
(2)初期腮腺区有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3)随着病情发展,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疼痛加剧,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跳痛。局部皮肤灼热,呈硬结性浸润,触痛明显,有轻度开口困难,导管口红肿明显,轻轻按压腺体可见脓液自管口溢出。
(4)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高热、呼吸和脉率加快、头痛、便秘等表现。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1)多有腮腺肿痛反复发作的特点。晨起腮腺肿痛较明显,当导管口流出大量无色透明样或脓样液体后,肿痛随之减轻。进食时腮腺可迅速肿大,疼痛加重,食后症状逐渐消失。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一般无全身症状,如急性发作时症状似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可有不同程度的腮腺红肿、发热等表现,但症状相对较轻。
症状-并发症:
化脓性腮腺炎可并发腮腺周围蜂窝组织炎、腮腺周围蜂窝组织脓肿、脓毒血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出现腮腺区持续性疼痛、肿胀等症状;
2、伴随高热、头痛、便秘等表现;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口腔科或者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是否有加重?
2、这些症状影响您进食吗?
3、您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5、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腮腺肿胀、腮腺疼痛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腮腺B超检查、涎腺造影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面颊部有无肿胀表现。
2、按压腮腺处,是否有压痛;挤压腮腺区有无分泌物从导管口溢出。病程较久者,可扪及呈条索状粗硬的腮腺导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值显著上升,核左移。
2、细菌培养
取腮腺导管口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临床用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腮腺B超检查
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判断腮腺是否有脓肿,并判断其范围;还可排除腮腺管狭窄、结石、异物等。
2、涎腺造影
可了解导管有无狭窄。
(1)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大多显示腮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延迟,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成年后,原来所见的末梢点状扩张消失。
(2)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化脓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特征(比如腮腺肿胀疼痛、导管口红肿、轻按腺体可见导管口溢脓等),再结合血常规检查、腮腺B超检查、涎腺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较复杂,应综合分析临床分类、患者情况等因素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对因治疗、抗生素治疗等,待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比如物理疗法等,目的在于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复发;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在去除结石等病因的基础上,可向导管内注入碘化油等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可应用大剂量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在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可适当调整用药,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若有急性炎症时,也可使用抗生素。
2、碘化油
(1)对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可向导管内灌注40%碘化油,以扩通导管。
(2)对于肿胀频繁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可考虑每半年左右定期注入小量40%碘化油。
3、免疫调节剂
若患儿存在全身体液及细胞免疫缺陷,建议应用免疫调节剂,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碘化油
治疗-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已发展至化脓时,必须切开引流。
(1)手术指征:局部皮肤呈暗紫红色,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手术方法:局麻下,从耳屏前沿耳垂向前下处做切口,引流脓液。如无脓液流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因常为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引流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冲洗后置橡皮引流条。
2、腮腺导管结扎术
主要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术前用抗生素反复冲洗腮腺导管系统,待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或停止后,方可行腮腺导管结扎术。术后口服阿托品,以减少唾液分泌。腮腺区加压包扎,以促使腺体萎缩。结扎术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
3、腮腺切除术
(1)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考虑作腮腺切除术。
(2)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结扎术后,出现涎瘘的患者,可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体切除术。
治疗-其他治疗: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还可选择热敷、手法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手法按摩一般自后向前按摩腮部,以利于分泌物排出。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化脓性腮腺炎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少数伴有颅内扩散或脓毒血症者,预后不良,应积极抢救。
预后-危害性:
1、化脓性腮腺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腮腺周围蜂窝组织炎、腮腺周围蜂窝组织脓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病情危重者还可能并发脓毒血症,或者发生颅内扩散,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早期规范治疗,通常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本病缺乏全面的认识,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躁、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家属应积极与患者交流,明确其内心的顾虑,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经常通风换气。
2、在腮腺肿胀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促使局部血管收缩,缓解疼痛。
3、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5、尽量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提倡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或质硬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提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比如牛奶、豆浆等。
2、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保持必要的营养和能量摄入。
3、鼓励患者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质地过硬的食物,比如坚果、脆骨等。
3、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或果汁等,因为它们会刺激唾液分泌,加重腮腺疼痛。
4、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恢复。
预防措施:
1、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2、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必要时进行牙周洁治术。
3、积极治疗口腔炎症、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原发性疾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