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化妆品过敏疾病英文名称: cosmetic allergy疾病别名: 化妆品皮炎、化妆品...
养生
疾病名称: 化妆品过敏
疾病英文名称: cosmetic allergy
疾病别名: 化妆品皮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疾病概述:
化妆品过敏(cosmetic allergy),又称为化妆品皮炎或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或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类型。本病主要由于化妆品成分在接触部位启动的超敏反应所引起。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局部疼痛或烧灼感、肿胀、红斑、丘疹、水泡、结痂、渗液、瘙痒等。化妆品过敏的治疗首先应停用引起病变或可疑引起病变的化妆品,之后按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合理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局部疼痛、肿胀、红斑、丘疹、水泡、结痂、渗液、瘙痒、烧灼感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化妆品成分在接触部位启动的超敏反应所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斑贴试验
重要提醒: 一旦出现化妆品过敏应立即停用可疑化妆品,及时到院就诊。
临床分类:
化妆品过敏主要包括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类型。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由化妆品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引起的损伤,是一种细胞毒反应。另外,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致敏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需一定致敏期才发生反应,为化妆品过敏的主要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3%的人会对一种化妆品或化妆品成分过敏,美国研究显示化妆品过敏约占所有接触性皮炎的5.4%,在约占所有皮肤病的0.3%,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过敏体质者,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化妆品过敏主要由于化妆品成分在接触部位启动的超敏反应所引起。另外,化妆品中某些化学成分还可通过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或直接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接触性荨麻疹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化妆品中的致病物质:化妆品成分多属半抗原,进入表皮后结合载体蛋白形成完全抗原,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激活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细胞以及内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将抗原捕获提呈至T细胞,交叉激活抗原特异性CD4+、CD8+T细胞。当皮肤再次接触此类化妆品成分时,抗原提呈细胞激活记忆T细胞,从而启动过敏反应。在我国的化妆品致病物质中,以护肤品(如润肤霜、营养霜)最为多见,其次为洁肤品(包括洗面奶、香皂、沐浴露、洗手液等),其他包括毛发用品(如染发剂、定型剂)、香水、面部化妆品、遮光剂等。
1、香料
以肉桂醇、肉桂醛、丁香酚、羟基香茅醛、秘鲁香脂等最为常见。
2、防腐剂
以对氨基苯甲酸酯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布罗波尔、双咪唑烷基脲、碘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甲醛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等。
3、抗氧化剂
如叔丁基苯甲醚、叔丁基氢醌等,均可引起化妆品过敏。
4、乳化剂
包括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果胶、皂苷、卵磷脂等)、合成乳化剂(如硬脂酸钠、聚甘油棕榈酸酯、脂肪酸山梨坦等)、固体乳化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等)、辅助乳化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蜂蜡、硬脂酸等),目前用于化妆品的乳化剂已多达数百种,这些乳化剂均有可能引起轻度的刺激反应,偶尔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5、基质
化妆品中常用的羊毛脂及其衍生物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6、指甲用品成分
如甲苯磺胺、甲醛树脂等。
7、遮光剂
主要为化学性遮光剂,如对氨基苯甲酸、4-异丙基二苯甲烷等,常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8、染发剂
我国以对苯二胺最为常见。
9、烫发剂
以巯基乙酸甘油酯最为多见,也能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但一般更多的是引起美发师职业性皮炎。
症状-总述: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为化妆品直接刺激造成的可见皮肤损害,初次使用化妆品后即可发生,也可以是长期反复使用轻度刺激化妆品的累积作用;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致敏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需一定致敏期才发生反应,因此患者常有相同化妆品或类似成分接触史。
症状-典型症状: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表现
(1)轻型:部分患者仅有皮肤黏膜感觉异常,如刺痒、蚁行感等;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化妆品接触部位的疼痛或烧灼感,也可有瘙痒,皮疹一般表现为水肿性红斑、细屑,也可发生水疱、渗液,洗浴或风吹日晒可加重,停用化妆品后常可缓解或恢复正常。
(2)重型:个别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刺激反应,临床表现为水疱、大面积红肿、破溃,可继发感染甚至出现全身不适。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表现
表现为局部肿胀、红斑、上有密集的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水疱及结痂,可有渗出,伴瘙痒。一般发生在接触部位,也可扩至周围及远隔部位,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瘙痒等不适症状。
症状-并发症:
化妆品过敏可并发光敏性皮炎、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毛发损害、甲损害、化妆品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其他化妆品不良反应。
就医-门诊指征:
1、使用化妆品一定时间后在接触化妆品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等损害。
2、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发生局部破溃、渗出。
3、伴局部疼痛、烧灼感、瘙痒等不适。
4、皮损持续存在,且位于暴露部位严重影响外貌美观。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皮损是在使用化妆品后多久出现的?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在使用哪些化妆品呢?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跟我用的化妆品有关吗?
2、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是对哪些物质过敏?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有什么副作用吗?
6、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有没有好的预防措施?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生活和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使用化妆品后出现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红斑,以及瘙痒、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斑贴试验,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在询问患者化妆品使用情况及相关过敏情况后,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损害情况及严重程度。
1、视诊
通常根据观察到的皮损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发病部位、分布特点,以及有无皮肤糜烂、溃疡等情况,来初步推测所患疾病,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2、触诊
主要是检查皮损的质地,以及有无局部触痛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斑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其原理是在局部皮肤重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反应过程,即将少量变应原直接接触皮肤后,观察是否在局部诱发轻度皮炎,从而判断皮肤是否对所测试的变应原接触过敏。临床上用于化妆品过敏的斑贴试验分为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和皮肤开放型斑贴试验两种方法。
1、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
选用化妆品终产物原物将其稀释成1%水溶液作为受试物,将加有受试物的斑试器贴敷于患者的背部或前臂曲侧,贴敷48h后除去测试物,半小时后进行第1次判读,24~48h进行第2次判读。本试验为接触性皮炎诊断的经典试验,也是诊断化妆品过敏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大部分化妆品原物和小部分需要试验前处理的化妆品种类。
2、皮肤开放型斑贴试验
选用化妆品终产物原物将其稀释成5%水溶液作为受试物,脱毛剂为10%稀释物。将受试物均匀地涂于患者的受试部位(如前臂屈侧、乳突部或使用部位等),连续测试7天,同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本试验在封闭型斑贴试验持续阴性,或对斑试的反应或意义有疑问时,提供较大帮助,适用于不可直接用化妆品原物进行试验的产品以及验证封闭型斑贴试验的皮肤反应结果。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使用化妆品后出现皮肤不适,以及皮肤红斑、丘疹、水肿、水疱、鳞屑、瘙痒、疼痛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斑贴试验结果,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脂溢性皮炎、非化妆品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两者均可出现皮肤红斑、脱屑等皮损表现,临床上容易相混淆。但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多脂多毛部位,常有头发出油、头屑增多,以及眉部、鼻唇沟油脂性斑片、鳞屑、痂皮,可资鉴别。
2、非化妆品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两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但患者皮炎与化妆品接触无关,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致病物质接触史,找出相应的致病物质,必要时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诊断。
3、多形性日光疹
也可在面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等皮损,与化妆品过敏相似。但多形性日光疹的发病存在季节性,多于春夏季发病,皮疹与光照有明确的关系,颈部出现V字区损害可帮助鉴别,必要时可通过斑贴试验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化妆品过敏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应停用引起病变或可疑引起病变的化妆品,之后按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
2、停用引起病变或可疑引起病变的化妆品。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1)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轻、无渗出者,可采取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措施,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软膏或0.025%氟轻松软膏。
(2)炉甘石洗剂:对于病情较轻者,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
(3)皮肤屏障修复乳:即使很轻的炎症,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已受到破坏,因此使用皮肤屏障修复乳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
(4)外用抗菌制剂:当患者继发皮肤感染时,应给予外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2、全身系统用药
(1)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抗过敏作用,为本病常用的全身治疗措施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过敏的严重程度,选择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还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皮损泛发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明显消退后即可停用。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3)其他药物:必要时还可全身应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辅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氢化可的松软膏、氟轻松软膏、炉甘石洗剂、皮肤屏障修复乳、新霉素、莫匹罗星、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泼尼松、地塞米松、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化妆品过敏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化妆品过敏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皮损(如轻度红肿、丘疹、水疱),可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冷湿敷、冷敷贴等进行处理。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通过除去病因,处理得当,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处理不当或反复接触致病物质者,可转为慢性皮炎,迁延不愈。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常在使用化妆品后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损害,且多位于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美观。
2、本病还可并发其他类型的化妆品皮肤病以及皮肤感染,加重病情。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可因再次接触过敏化妆品导致病情复发。
日常-总述:
化妆品过敏者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病物质,同时需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做好皮肤的护理。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化妆品过敏者常因患处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以及脱屑、水肿、红斑、丘疹等情况,影响外貌美观,也担心预后会留有疤痕、色素沉着等问题,而引起患者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还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
2、护理要点
(1)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继而减轻精神负担、消除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家属可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理解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可以和患者多交流和沟通,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擅自使用药物,防止病情加重。
2、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注意室内及个人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3、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帮助转移注意力,避免焦虑、紧张。
4、患病期间应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如热水烫洗、擦涂刺激性强的药物、搔抓皮肤等。
5、皮肤干燥者可涂抹一些温和的护肤霜。
6、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应做好防晒,外出时尽量戴帽子、墨镜,或者打遮阳伞,避免在日光下活动。
7、避免再次接触致敏或可疑的化妆品。
饮食调理:
由于化妆品过敏者大多具有过敏体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避免食入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同时应注意营养搭配,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饮食。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苹果、梨、西瓜等。
3、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芥末、生姜、大蒜、浓茶等。
3、忌过冷、过热的食物。
4、忌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海鱼、虾、蟹、蛤等海产品,以及牛奶、鸡蛋、芒果等。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具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1、尽量前往正规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购买化妆品,因为这里的化妆品大多经过国家的正规检验,质量可以得到保障,避免到网上购买化妆品,因为网上的化妆品缺少监管,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不要随意或频繁更换化妆品。
3、购买化妆品之前,应先了解化妆品的成分,避免使用含有铅、汞、酒精、果酸等物质超标的化妆品。
4、使用新的化妆品之前,最好先进行皮肤试验。
5、当患有皮肤病时,尽量不要使用化妆品。
6、过敏体质者购买化妆品时,应避开含有秘鲁香酯、苯甲酰、苯甲醛等成分的化妆品。
7、过敏体质者还可以到医院进行斑贴试验,筛查过敏物质,购买化妆品时避开含有过敏物质的化妆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