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霍乱样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Janbon syndrome疾病别名: 伪膜性肠炎、抗生素...
养生
疾病名称: 霍乱样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Janbon syndrome
疾病别名: 伪膜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肛门-直肠综合征
疾病概述:
霍乱样综合征(Janbon syndrome),又称为伪膜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肛门-直肠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亦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和纤维素渗出性炎症。本病几乎都发生在近期使用抗生素之后,为一种医源性疾病,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及研究,现已证实,霍乱样综合征主要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引起。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等。本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及能否早诊断、早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CD)所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检查、B超、X线、CT、结肠镜
重要提醒: 本病几乎都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后,因此,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指征,是预防霍乱样综合征的关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近几十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及对本病认识的增加,霍乱样综合征的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国内暂无具体发病率报道,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约为38~95/10万,占所有住院期间发生腹泻患者的2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使用抗生素治疗者,女性稍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及研究,现已证实,霍乱样综合征主要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引起。该毒素可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使水、盐分泌增加,使患者发生分泌性腹泻,甚至引起黏膜出血。
症状-总述: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其症状多发生于近期大手术后的体弱患者或接受抗生素治疗或长期(6~8周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腹泻
是本病最为突出的表现,腹痛有时非常剧烈,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几乎所有患者会出现腹泻,绝大多数大便为糊状、黏液状、黄绿色稀便或水样便,病情较重者大便可呈海蓝色或暗红色,而里急后重一般不明显。腹泻程度轻重不一,病情较轻者,每日2~3次,停用抗生素后可自愈;病情较重者每日可达30次左右。约5%~10%患者可出现黏液血便,偶可见伪膜。
2、毒血症症状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等。少数病情较重者可出现高热、谵妄、定向力障碍、少尿、休克等严重表现。
症状-并发症:
霍乱样综合征可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肠麻痹、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
就医-门诊指征:
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使用抗生素后6~8周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心动过速、全身软弱等不适,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比如抗生素?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传染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检查、B超、X线、CT、结肠镜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腹部压痛、腹胀、皮肤弹力下降、眼窝凹陷、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肠鸣音亢进、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等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支持诊断。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指导治疗。
3、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亦可见少量红细胞,隐血试验可为阳性。
(2)连续粪便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减少而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增多,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粪便厌氧培养:存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生长,即可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具有无创、简便、易重复等优点,可见肠管扩张、积液,主要用于本病的筛查。
2、X线检查
包括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双重造影。可明确患者有无结肠肥大、肠腔积液、黏膜表面紊乱、指压痕等改变,可协助诊断,但钡剂灌肠双重造影有可能导致肠穿孔,应慎重选用。
3、CT
能够显示弥漫性结肠壁增厚现象,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4、结肠镜检查
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结肠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因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霍乱样综合征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也是明确解剖诊断的最好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热、全身软弱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检查、X线、结肠镜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溃疡性结肠炎、霍乱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任何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使用抗生素治疗后6~8周出现腹泻,均应怀疑本病。
2、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危重患者、恶性肿瘤、外科大手术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近期用过抗生素,如出现非特异性腹泻、腹痛、腹胀、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应高度怀疑霍乱样综合征可能。
3、难辨梭菌毒素及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同时伴有里急后重,大便常规与培养有助于鉴别。
2、霍乱
发病急,来势猛,吐泻并作,大便为米泔水样,患者通常迅速消瘦脱水,出现腹痛、小腿抽筋、面色苍白、汗多肢冷等津枯危象。粪便检查中可发现霍乱弧菌,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阳性,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选用对CD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若不能停用相关抗生素,则尽量改用窄谱抗生素。治疗目的在于尽快恢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细菌移位及内毒素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发病的始动因子。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应选用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敏感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万古霉素、甲硝唑、杆菌肽等。
(1)甲硝唑:为首选治疗药物,治愈率可达95%左右,但具有消化道不良反应、肝毒性等缺点,且复发率较高。
(2)万古霉素: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治愈率达95%以上,通过合理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本病的复发。
(3)杆菌肽:适用于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
2、吸附CD药物
可结合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减少肠道对于CD的吸收,并促进回肠对胆盐的吸收。常用药物有考来烯胺(忌与万古霉素合用)和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
3、改善肠道菌群药物
能够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扶植大肠杆菌,常用药物包括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乳糖、乳酶生、维生素B1、叶酸和酵母等。其中,微生态制剂具有抑制CD生长,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万古霉素、甲硝唑、杆菌肽、考来烯胺、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糖、乳酶生、维生素B1、叶酸、酵母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并发急腹症者,如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霍乱样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8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霍乱样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及能否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早期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预后良好;少数病情较重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者,病死率可达16%~22%。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迅速出现腹痛、严重腹泻、毒血症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病情较轻者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早期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约10%~20%的患者在初治停药1~3周后出现复发。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每次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并用温水清洗、软毛巾蘸干,避免用力搓擦。
5、病情恢复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大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霍乱样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应加强饮食护理,可以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2、宜采取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3、少食多餐。
4、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可帮助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浓茶、浓咖啡等。
2、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3、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玉米面等。
4、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5、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针对霍乱样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的指征、疗程、个体差异,坚决摒弃滥用抗生素的不良习惯是预防霍乱样综合征最好的方法。
2、应用抗生素时,对易发者可使用乳酸菌或肠微生态制剂。
3、应做好公用器具的消毒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饭前、便后洗手。
相关疫苗:
目前已有对于复发者采用难辨梭菌疫苗成功治疗的报道,但具体疗效仍待进一步证实。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