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黄疾病英文名称: fulminant jaundice疾病别名: 瘟黄疾病概述: 急黄...
养生
疾病名称: 急黄
疾病英文名称: fulminant jaundice
疾病别名: 瘟黄
疾病概述:
急黄(fulminant jaundice),以病势暴急凶险,面目、皮肤、小便突然发黄,伴高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或嗜睡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症。发生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药毒损伤、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但治疗及时,可转危为安,部分患者年高体弱,易致邪陷心营,病情危重。西医学急性重症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急诊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面目、皮肤、小便突然发黄,伴高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或嗜睡
主要病因: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药毒损伤、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毒物检测、肝脏彩超或CT
重要提醒: 面目、皮肤、小便突然发黄,伴高热、烦渴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治疗,避免邪陷心营,病情危重。
临床分类:
1、毒热炽盛证
主要表现为身目俱黄,迅速加深,小便色黄且短少,烦渴或发热,烦躁,恶心呕吐,大便溏稀或大便干结。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黄腻,脉滑数。
2、邪在营血证
主要表现为身目发黄,迅速加深,明显出血倾向,如衄血、皮肤发斑,甚至呕血、便血等,烦躁,甚至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燥,脉细数。
3、阳虚湿重证
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色泽不鲜明,面色无华,脘痞纳呆,腹胀便溏,倦怠神萎,肢冷浮肿,或见皮肤、巩膜黄染,晦暗不明,面色黧黑等。舌淡体胖或有瘀斑、瘀点,舌苔滑或白腻,脉沉濡缓或弦涩。
流行病学-传染性:
由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急、慢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及日常密切接触传播。输血或血制品、注射、针刺、昆虫叮咬、分娩、接吻性交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好发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
2、好发于长期服用肝损伤药物的人群。
5、好发于有脱证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药毒损伤、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炽盛,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日久及肾。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时邪
湿热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入,郁而不达,深入膜原,或湿热交蒸,疫毒内结,侵犯肝胆,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内淤,渗入营血,而致面目、肌肤、小便俱黄。
2、饮食不节
饥饱失常,长期偏食辛辣刺激、肥腻食物或长期大量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而发为急黄。
3、药毒损伤
长期服用有肝损伤的药物,肝脏受损,疏泄功能失调,胆汁外溢,浸淫肌肤,发为急黄。
4、久病体虚
久病身体虚弱,或暴发重大疾病,耗气伤阴,气血亏虚,或遇有创伤,气血衰脱,或邪毒过盛,邪闭正衰,气血逆乱,阴阳不相维系,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胆汁溢入营血,发为急黄。
症状-总述:
本病以面目、皮肤、小便突然发黄,伴高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或嗜睡为主要表现。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一旦出现,多为危重症阶段,需立即抢救。
症状-典型症状:
以身目俱黄、小便发黄为特征,进展迅速可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吐血、便血、肌肤斑疹、脘腹胀满等危重表现。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若出黄疸迅速加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温升高,肌肤出现斑疹、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黄疸迅速加深,小便色黄,发热,烦躁,恶心呕吐。
2、或者皮肤、巩膜黄染,色泽不鲜明,面色无华,饮食减少,腹胀、大便溏稀,精神萎靡。
3、或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晦暗不明,面色黧黑。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传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肤、面目、小便发黄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嗜睡,烦躁。发热等症状?
3、之前患有其他疾病吗?
4、平时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
6、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
7、平时休息如何,会经常熬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皮肤、面目、小便发黄这些症状?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或检查会对孩子有别的影响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检测和毒物检测、肝脏彩超或CT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贫血。
2、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3、便常规
可判断患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4、肝功能检查
包括ALT、AST、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P与γGT等。可明确是否有黄疸及严重程度。
5、凝血功能检查
重型肝炎由于肝脏合成凝疑血因子障碍,可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6、病原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测和病毒核酸等方法可发现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及病毒复制状态。
7、其他
血药浓度检测和毒物检测,可明确长期服用有肝损伤药物。
检查-影像学检查:
肝脏彩超或CT
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和鉴别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合并有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时的诊断更有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面目、皮肤、小便突然发黄,伴高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或嗜睡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萎黄、黄胖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常因感受湿热疫毒,或服用药物过量、服食毒物、嗜酒过量,或继发于脱证等其他严重疾病。
2、临床表现
身目俱黄,发展迅速,小便黄且短少,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甚至神昏谵语,吐衄便血,肌肤斑疹,脘腹胀满,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或见舌淡体胖,舌苔滑或白腻,脉沉濡缓,重者脉微欲绝。
3、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脏彩超、CT检查,各种病毒指标,血药浓度检测及毒物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萎黄
萎黄的病因为大失血,久病脾虚等。其病机是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或失血过多,致气血亏虚,肌肤失养。临床以身面发且干萎无泽为特征,双目和小便不伴有明显的气血亏虚证候,如眩晕耳鸣、心悸少寐等。二者的鉴别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2、黄胖
黄胖多与虫证有关,诸虫尤其是钩虫居于肠内,久之耗伤气血,脾虚生湿,致肌肤失养,水湿渐停,而引起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但眼目不黄。黄胖发病较缓,二者的鉴别也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化湿邪、利小便为主要原则。邪毒炽盛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邪入营血辅以清营凉血,邪陷心包辅以凉血开窍。本病病情变化迅速,应审时度势,随证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毒热炽盛证
(1)如果出现呕吐气逆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竹茹等。
(2)如果出现胃脘腹胀的患者,可加用枳实、厚朴等。
2、邪在营血证
(1)如果出现严重的神志不清的患者,可加用石菖蒲等。
()如果出血严重的患者,可加用血余炭、三七等。
3、阳虚湿重证
如果出现瘀血征象,可合用桃核承气汤。
治疗-药物治疗:
1、毒热炽盛证
(1)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常用中药:茵陈、大黄、栀子、黄连、黄芩、黄柏虎杖、金钱草等。
(3)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
2、邪在营血证
(1)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黄、赤芍、黄连、牡丹皮、丹参、玄参、金银花、连翘、仙鹤草等。
(3)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
3、阳虚湿重证
(1)方药:茵陈术附汤合真武汤加减。
(2)常用中药:茵陈、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炮姜、肉桂、附片、陈皮、牛膝、大腹皮、金钱草等。
(3)中成药: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治疗-相关药品:
茵栀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使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急救处理
(1)卧床,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2)做好隔离工作,以防传染性疾病播散。
(3)监测患者神志、尿量,观察黄疸色泽变化。
(4)出现意识障碍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肠道益生菌的补充十分重要。
(5)病情危重,应迅速开放静脉通道,根据不同证型,分别予茵栀黄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选择人工肝支持治疗。
2、针灸治疗
(1)针刺太冲、涌泉、水沟、百会、肝俞,留针10-15分钟,或用电针刺激。
(2)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耳部穴位,中度刺激或留针。
治疗-治疗周期:
急黄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急黄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各种病因引起的内科急症之一,预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致病因素,以及是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治疗及时,可转危为安,或导致正气虚弱,正虚邪恋之阴黄证候。
预后-危害性:
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年高体弱者患病,易致邪陷心营,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预后-治愈性:
本病如果病情较轻,诊断明确,及时正确辨证用药,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急黄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等调护不当,都会引起急黄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情志调护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忧虑、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有利于疾病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服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频服,或鼻饲灌入。
3、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患者卧床休息以利于养肝护肝,急黄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烦躁、神昏的患者可加床栏,待黄疸消退、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疲惫为度。
3、有传染性的患者应严格执行隔离,生活用具、床单被服、患者排泄物等都要严格消毒。
4、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松衣服,勿用刺激性洗涤剂,皮肤瘙痒的患者,勤剪指甲,勿重抓或用热水烫洗,局部可涂冰硼水止痒。
5、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或金银花甘草液漱口。
6、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减少氨积聚,防止肝性脑病。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黄染的部位、色泽、程度以及,尿色、大便颜色、皮肤瘙痒程度等变化。
2、注意观察有无神志异常、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伴随症状,呕吐物的内容、颜色、量、气味及呕吐时间、次数等,大便的色、质、量等。
3、黄疸迅速加深、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温升高,肌肤出现斑疹等邪毒侵入心营先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凉生津流质为宜,病情好转后再改为半流质,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或禁高蛋白食物,必要时鼻饲。
饮食建议:
1、哺乳期患者应暂停喂哺,待病情好转条件允许再继续哺乳。
2、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维生素B、维生素C摄入,给予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多进食碳水化合物,中后期可以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
3、恢复期可用茵陈煎水代茶饮。可常服茯苓粥、山药粥、大枣粥等健脾益胃,促进本病康复。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药毒损伤、久病体虚等有关。因此,养生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慎用损肝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个人卫生。
2、保持心情调畅,精神爽健、性情和悦,以利肝疏泄功能。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肥腻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勿进食霉变、不洁、过期食品。
4、慎用毒性损肝药物和特异体质性损肝药物或食物。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胆石症、肿瘤、溶血病等,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