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肌腱囊肿疾病概述: 肌腱囊肿是发生在肌腱部位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可能因局部过度劳损或损...
养生
疾病名称: 肌腱囊肿
疾病概述:
肌腱囊肿是发生在肌腱部位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可能因局部过度劳损或损伤等导致。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酸痛感;若肿块较大,压迫局部神经、血管等,可能会引起疼痛、局部活动受限等。较小且无异常的囊肿,可暂时观察;若出现肿块较大,且引起明显症状,可酌情采用针刺挤压、手术、药物等方法治疗。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肌腱
常见症状: 局部肿块、酸痛、疼痛、感觉障碍、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可能与局部过度劳损、创伤、感染、长期炎症刺激或局部结缔组织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MRI、CT、X线、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肌腱囊肿若体积较大或引起不适症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肌腱囊肿是临床运动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但目前尚无其准确、权威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肌腱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人群,中青年多发,女性相较于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肌腱囊肿可能与局部过度劳损、创伤、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长期炎症刺激(骨关节炎),或者局部结缔组织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肌腱部活动较多,容易引起肌腱囊肿发生,如手工操作者、运动员、长时间操作电脑者等。
症状-总述:
肌腱囊肿多见于腕背,其次为腕掌、手掌、趾掌、足背、膝关节两侧及腘窝等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表面光滑,张力较大,可无明显感觉或有轻度酸痛。囊肿通常生长缓慢,若体积较大,可能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引起疼痛、感觉障碍或活动受限等。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会合并存在肌腱炎等病变。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出现肿块、酸痛、疼痛。
2、感觉障碍、活动受限。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骨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近期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局部肿块、活动受限及酸痛、疼痛、感觉障碍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将光源从囊肿一侧照射,使光穿过囊肿中心,观察其透亮程度,评估其内容物是固态还是液态。
2、触诊
主要检查肿物的大小、形状、数目、质地、活动度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病理检查:
如有必要,可抽取囊肿中的物质进行病理检测,以最终确诊。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浅表软组织彩超,可评价囊肿内容为性质,从而帮助进行疾病诊断。
2、MRI
可明确肿块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并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范围、部位等,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3、其他
还可酌情采用CT、X线等方法检查,以帮助诊断,同时还有助于了解有无骨骼或关节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劳损、创伤、感染等病史,以及局部肿块、酸痛、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再结合各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可能需与体表脂肪瘤、皮下海绵状血管瘤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体表脂肪瘤
多发于脂肪聚集部位的皮下,关节部位少见。与皮肤无粘连,可以活动,多呈分叶状,质软有韧性,穿刺无任何组织。
2、皮下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呈紫蓝色,质软如海绵,稍隆起,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可压缩,无搏动。穿刺时可抽出血液。
3、纤维瘤
瘤体由结缔组织构成。位于皮下,单个结节状,圆形,质硬,有包膜,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大,生长慢。
治疗-治疗原则:
若肌腱囊肿较小,且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暂时观察即可;若囊肿引起不适或体积较大,建议及时就医,采用药物、针刺挤压、手术等方法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患处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并及时去除相关不良因素;活动或运动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劳损或创伤。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口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止痛。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若囊肿体积较大,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适当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通常医生会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整切下囊肿。
治疗-其他治疗:
肌腱囊肿还可适当采用针刺挤压治疗,即在囊肿四周用普通针灸针穿通囊壁,每次留针30min,拔针后在囊肿处加压压迫,将囊肿内容物挤出于皮下,囊肿可逐渐变平而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肌腱囊肿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肌腱囊肿可能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影响局部活动,严重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预后-治愈性:
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积极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疾病可治愈。
日常-总述:
肌腱囊肿患者在日常休养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肌肉,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保护关节,避免意外伤害,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5、日常防寒保暖,特别是患处的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去医院复查。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注意休息,避免对肌腱施加过度压力的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的活动,以免肌腱劳损。
2、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肌腱损伤。
3、积极治疗骨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以及结缔组织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免疫性疾病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