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疾病概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属于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慢性反应性炎症...
养生
疾病名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疾病概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属于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慢性反应性炎症,是花粉所致的季节性、阵发性鼻炎。本病发作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并且易受某些气象因素的影响。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会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季节一过,多数病人常可不治而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变态反应科
发病部位: 鼻
常见症状: 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水样鼻涕、鼻塞
主要病因: 多数是因接触植物花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鼻部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鼻前镜或鼻内镜检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
重要提醒: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春秋季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及防护镜。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
2、根据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该种分类方法也有利于临床上治疗方案的选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性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以北方最为流行,包括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多于春秋季节发病。
病因-总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数是因接触植物花粉所致。当特应性个体吸入变应原花粉后,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鼻黏膜便处于致敏状态。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
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都参与了季节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该病常表现出家族易感性,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
2、环境因素
吸入过敏原。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由于吸入了各种树木和草类的风媒花粉、真菌孢子等室外过敏原等,常见的有蒿属、豚草、苋科、藜科等以及槭树、云杉、构树、柏树、杨、柳、梧桐及向日葵等,以豚草和蒿致敏性最强,这些过敏原的颗粒大都较大,能在鼻部被阻挡下来而在鼻腔内发生过敏反应。
症状-总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以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等症状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其他有眼睛、外耳道、软腭、咽部等处发痒,部分患者还可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症状一般持续数周左右,季节一过,症状缓解,甚至不治而愈,但次年相同季节会再次发作。
症状-典型症状:
1、鼻痒
大多数患者感鼻内发痒,有时还伴有眼睛、外耳道、软腭、咽部等处发痒,以及眼红、流泪、眼睑红肿、干咳等。
2、喷嚏
为反射性动作。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连续数10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花粉后立刻发作。
3、鼻涕
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每天要用大量纸巾,严重影响生活。
4、鼻塞
轻重程度不一,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性鼻塞。
5、嗅觉障碍
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嗅觉减退。
症状-并发症:
1、结膜炎
主要在球和睑结膜,有眼痒、流泪,或伴有结膜充血、水肿,偶尔波及角膜,合并眼症状包括眼痒。
2、支气管哮喘
是常见并发症,可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支气管哮喘多在鼻炎之后发生,而且近年来有提出两者是“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新概念。
3、变应性鼻窦炎
患者多有头部不适或头痛,如继发感染可有脓涕。
4、分泌性中耳炎
出现该并发症患者可表现为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可随鼻部症状的变化有波动性,时轻时重,可能与接触变应原与否有关。
症状-伴随症状:
1、眼部症状
发病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甚至水肿。
2、耳部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耳鸣、耳胀、眩晕等耳部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在花粉季节,患者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等症状时,可到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近期有加重吗?
4、您在打喷嚏、流鼻涕之前接触过什么特殊物质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是否有过鼻炎?
7、您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现在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10、您的家属中有季节过敏性鼻炎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现在能确诊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治疗多长时间?需要住院么?
6、这个病能治好吗?治好后会复发吗?
7、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鼻前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等,有时为了明确诊断,还会进行鼻部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鼻部肿瘤或解剖学异常。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检查鼻中隔是否偏曲,鼻腔是否有异物、新生物,中鼻道是否有息肉。
2、观察鼻腔黏膜的颜色,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鼻腔是否有分泌物及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部位等。
3、同时会检查咽、喉腔黏膜色泽、分泌物情况以及扁桃体是否化脓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又称为变应原体外检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游离的特异性IgE,当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水平呈阳性,即可认为患者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鼻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
发作期的鼻分泌物经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多少与患者近期是否接触变应原有关,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辅助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1、鼻前镜或鼻内镜检查
鼻前镜检查和鼻内镜检查是临床上比较广泛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患者的鼻部解剖情况、鼻黏膜情况以及鼻部分泌物情况。可发现鼻黏膜水肿、苍白的特征性表现,以及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有时鼻甲肿大,1%麻黄素可使其缩小,部分患者也可发现中鼻道小息肉,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1)鼻前镜检查:检查时医生会用一个“镊子样的工具”,从前鼻孔观察患者的鼻内变化。
(2)鼻内镜检查:检查前医生会用1%麻黄碱地卡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及表面麻醉鼻黏膜,在检查过程中为了防止鼻内镜进入鼻腔因温差镜面有雾形成,医生可能会嘱咐患者用口呼吸。检查时医生会用一个”细小的、带有探头的管子”放入患者的鼻腔,从而对鼻腔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2、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一般采用点刺法。检查时医生会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15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视为阳性,根据风团大小判定阳性程度。
3、鼻黏膜激发试验
该法是确定致敏物比较可靠的方法,但每次仅能测定一种过敏原,故颇为费时、费钱,更多用于科研或检测治疗效果。检查时医生会将含有过敏原的溶液滴附于滤纸片上,然后将其置于下鼻甲鼻黏膜表面,观察是否可以诱发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即为阳性反应。一般在检查时溶液内的过敏原浓度会逐渐增加,直到患者出现阳性反应,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过敏原浓度越低,说明患者对于此过敏原的敏感性越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鼻部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可用于帮助医生判断鼻部解剖学结构是否有异常情况以及肿瘤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出现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以及病史、发病的季节,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鼻炎、药物性鼻炎、内分泌性鼻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发作与季节无关,而且常见致病过敏原为室内过敏原,如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症状也较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轻,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有明显季节性和地域性,且过敏原多为花粉,可以进行鉴别。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非变应性鼻炎
又称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有较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鉴别点在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非变应性鼻炎的皮肤点刺试验或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均为阴性,也无明显的诱因使症状发作,且常有头晕、耳鸣、乏力、阵发性咳嗽等全身症状。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行过敏原试验呈阳性,可以进行鉴别。
3、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较为相似,鼻部症状常因气温改变、体位变化(如起床)而突然发生,易与本病混淆。可通过相关检查帮助鉴别,如血管运动型鼻炎的过敏原检测常为阴性。
4、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多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症状,还可伴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和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一般根据病史即可鉴别,必要时行变应原皮肤试验。
5、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逐渐产生鼻塞。或先有鼻炎,为解除鼻塞,持续滴用强力血管收缩剂后,感到该药液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使鼻塞加重。一般根据过敏原敏感性试验呈阴性可以鉴别。
6、内分泌性鼻炎
内分泌性鼻炎多是与性激素、甲状腺素和垂体激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患者可出现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一般可通过过敏原敏感性试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临床上一般根据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依次采用鼻用减充血药、抗胆碱药等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应消除致病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如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白天关好门窗,外出时戴防花粉口罩、鼻腔过滤器等。
治疗-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具体如下。
1、鼻用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副作用小。常见的药物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因在局部吸收,故全身生物利用度低,起效快,安全性好。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鼻出血等。
2、抗组胺药
其能与炎性介质组胺竞争H1受体而阻断组胺的生物效应,部分抗组胺药还兼具抗炎作用,对治疗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有效,但对缓解鼻塞作用较弱。常用的药物包括盐酸左卡巴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以释放预合成和新合成的多种介质,在季节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常用药物包括色甘酸钠、尼多可罗等。
4、抗胆碱药
此类药物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溢严重者,应用后可以减少鼻分泌物,但对鼻痒和喷嚏无效。常用异丙托溴铵等药物。
5、抗白三烯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预防和减少鼻黏膜炎症的作用,是治疗季节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重要药物。常用药物有扎鲁司特、孟鲁司特钠等。
6、鼻用减充血药
此类药物通常作为辅助用药,用于缓解鼻塞症状。如临床上多采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在鼻内局部用药治疗鼻塞,使用为7-10天,长时间使用可发生药物诱导性鼻炎,致使鼻塞更为加重。
7、花粉阻隔剂
可减少或阻断鼻黏膜与各种变应原接触,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盐酸左卡巴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色甘酸钠、尼多可罗、异丙托溴铵、扎鲁司特、孟鲁司特钠、羟甲唑啉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对于部分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是应用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翼管神经切断等。手术会切断鼻部的副交感神经,从而使鼻腔、鼻窦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能够减少鼻腔分泌物,改善鼻腔流涕状态。
治疗-其他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变应原脱敏或脱敏治疗,指通过用反复和递增变应原剂量的方法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特异性变应原,提高患者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达到再次暴露于致敏变应原后不再发病或虽发病但其症状却明显减轻的目的。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一般推荐总疗程在2年以上。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过敏时应立即脱离花粉环境,给予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严重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应就近及时就医,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治疗-中医治疗:
在花粉期前2周左右进行预防性治疗时可借助中医手段,比如选择性加入苍耳子、辛夷、白术、防风、黄芪等中药,能够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气虚亏损等症。同时再辅以针灸,通过刺激患者穴位,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缓病情发作。但需要注意,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患者不可自行乱用,应到专业中医院就诊。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目前并不能完全治愈,其预后主要与治疗是否及时、规范有关,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病时,由于鼻子不通,只能用嘴巴来呼吸,会造成形象很不雅观。
2、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会造成鼻塞,晚上睡觉时会感觉呼吸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3、由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会影响正常的呼吸,间接也会造成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预后-自愈性:
本病多数是花粉所致的季节性、阵发性鼻炎。季节一过,病人症状常可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本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是通过规范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家属一定要多关心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接触植物花粉等变应原,并遵医嘱用药,有利于控制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1、家属一定要多鼓励、关心患者,尽量为患者创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2、患者可以通过多和医生沟通交谈,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1、糖皮质激素可能会造成咳嗽、支气管痉挛、鼻出血等不良反应。
2、抗组胺药物可造成鼻干、灼烧、刺激、鼻塞、头痛和口干等不良反应,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需远离过敏原,如在春秋季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和防护镜,并注意勿将衣物晾晒在外面,以免花粉附着在衣服上。
2、患者要适当增加体能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选择室内运动。花粉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外出和运动,尤其午间和傍晚时刻,花粉浓度较高。
3、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不要挖鼻孔、改正用力擤鼻的不良习惯。
4、经常清理室内或阳台上的花草,以及用吸尘器或湿抹布打扫房间,保持室内清洁无尘。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应监测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有无减轻或加重,以及应用药物后的效果,当出现病情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一般饮食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影响并不明显,但是有食物过敏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触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饮食建议:
饮食应清淡,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山药、莲子、薏苡仁、红枣、肉类、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
饮食禁忌:
1、有食物过敏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2、平时忌高盐、过硬之品,并且严禁暴饮暴食。
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尽量避免食用。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重在减少与过敏原花粉的接触,因此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季节应关注每天的花粉浓度,做好出行防护,包括戴口罩或使用花粉阻隔剂、减少开窗、清洗面部和鼻腔等,可以有效减少花粉接触,减轻症状发作。另外,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也有一定预防效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