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激素性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steroid dermatitis疾病别名: 糖皮质激素性皮...
养生
疾病名称: 激素性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steroid dermatitis
疾病别名: 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类固醇激素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
疾病概述:
激素性皮炎(steroid dermatitis),又称为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类固醇激素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是一种由于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制剂,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或加重,迫使患者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面颈部、阴囊、阴唇及皮肤褶皱部多见。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玫瑰痤疮样表现、皮肤炎症反应、色素沉着、毳毛增生等皮损,以及皮肤紧绷感、灼热感、瘙痒等自觉症状。激素性皮炎的治疗应以恢复皮肤屏障、抗炎治疗、降低血管高反应性及抗微生物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面部
常见症状: 皮肤变薄、潮红、瘙痒、灼热感、粉刺、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毳毛增粗变长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局部过度、不恰当的使用激素类制剂所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皮肤B超扫描
重要提醒: 患者一旦确诊激素性皮炎,应立即停用任何激素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临床分类:
1、根据皮损分布部位进行分类
(1)口周型:皮损主要围绕于口周距离下唇3~5mm的一个清楚区域内。
(2)面部中央型:皮损主要分布于两侧面颊、下眼睑、鼻部及前额,通常口唇周围皮肤正常。
(3)弥漫型:皮损分布于整个面部、前额和颈部。
2、根据皮损特点进行分类
(1)皮炎型:皮肤萎缩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相当于Rapaport等提出的面部红脸综合征。
(2)玫瑰痤疮型:密集分布的粉刺、丘疹、脓疱,相当于Rosso等提出的玫瑰痤疮样皮炎。
(3)色素沉着型:散在点片状色素沉着斑点或斑片,皮肤色泽不均匀,灰暗。
(4)毳毛增生型:皮肤变薄、干燥、有少量鳞屑、皱纹加深,毳毛较正常人多。
(5)混合型:同一患者常同时出现上述2种以上分型的皮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随着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日益广泛,激素性皮炎已成为目前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长期外用激素制剂或含有激素的化妆品、面膜等人群,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激素性皮炎主要由于局部过度、不恰当的使用激素类制剂所引起。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反应增强、神经血管高反应性及微生物感染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激素外用药物制剂的滥用
当医生对各类激素制剂使用的适应证掌握不准,或患者对激素制剂缺乏认知而滥用,均容易引起激素性皮炎。
2、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面膜
如今市面上很多化妆品、面膜添加了糖皮质激素,患者使用后可使色素减退,起到美白效果,患者因此取得早期满意的美容效果,往往忽视了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极易引起面部的激素性皮炎。
3、使用含有激素的功能性护肤品
市场上存在许多具有祛斑、祛痘、平痘印等功效的护肤品,其中常常添加糖皮质激素,以增加短期治疗效果,但后果往往是会造成激素性皮炎。
4、物理化学刺激
在外用激素过程中,如果患者受到日晒、外用刺激性制剂等不良刺激,更容易引发激素性皮炎。
症状-总述:
患者通常在停用激素类制剂2~10d后出现原有皮肤病复发或加重,重新使用含有激素的制剂则症状很快消退,因此迫使患者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玫瑰痤疮样表现、皮肤炎症反应、色素沉着、毳毛增生等皮损,以及皮肤紧绷感、灼热感、瘙痒等自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1)玫瑰痤疮样皮损:通常较寻常痤疮重,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密集分布的粉刺、丘疹、脓疱,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2)皮肤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萎缩、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
(3)色素沉着:主要表现为散在点片状色素沉着斑点或斑片,皮肤色泽不均匀,灰暗。
(4)毳毛增生:表现为局部区域的汗毛增粗变长。
(5)皮肤老化: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
2、自觉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可同时感到皮肤紧绷感、灼热感、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可出现光敏感性增强,具有遇热加重、遇冷减轻的特点。
症状-并发症:
激素性皮炎可并发皮肤真菌感染、疱疹感染、青光眼、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低钙血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某些无质量保证的护肤品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粉刺、丘疹、脓疱。
2、伴有干燥脱屑、瘙痒疼痛、灼热肿胀等症状。
3、停用激素制剂后皮损加重,复用后症状缓解,但停用后再次发作。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症状出现需要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
2、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有没有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4、外用激素的用药时间有多久?
5、有没有使用过来路不明的化妆品?
6、使用这种护肤品的时间有多久?
7、再次使用激素或化妆品后是否有所好转?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跟我使用激素有关系吗?
2、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如何选择合适的医学护肤品?
6、一般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7、这种病治疗后还会复发吗?如何预防?
8、还有哪些适合我的治疗方法?
9、平时生活和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停用激素类制剂2~10d后出现皮肤变薄、潮红、瘙痒、灼热感、痤疮、色素沉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皮肤B超扫描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皮损的外观,初步判断有无皮肤潮红发亮、粉刺、脓疱、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汗毛粗长等表现,以便了解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皮肤科医生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皮肤B超扫描等影像学手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真皮小血管功能、皮肤屏障功能等,协助诊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变薄、潮红、瘙痒、灼热感、痤疮、色素沉着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病史及用药史,以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面部皮肤B超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面部湿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玫瑰痤疮
以面中部阵发性潮红为特点,潮红症状可自行缓解或加重,特别在情绪激动、高温或日晒后明显加重。自觉症状以灼热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干燥,可能有瘙痒或不痒。皮损特点包括肤色较正常、皮损对称、规则以及脱屑症状较轻。
2、接触性皮炎
常在数天内急性发病,有明确的接触史。急性期可能有明显灼热与瘙痒,但干燥不明显;慢性期可能干燥明显,灼热减轻。患者的皮损特点为全面部或特定接触部位。
3、面部湿疹
多为红斑片,其上可见丘疹、丘疱疹、结痂,可有糜烂、渗出、肿胀,瘙痒。皮损形态多样,日久者可皮损肥厚、苔藓化,脱屑。患者无糖皮质激素长期外用史,是两者鉴别的重点。
治疗-治疗原则:
激素性皮炎的治疗原则是,患者首先应立即停用外用激素制剂,也不系统使用激素。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皮损消退。
治疗-一般治疗:
1、立即停用外用激素制剂,也不系统使用激素。
2、建议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水果。
3、避免日晒、高温及洗涤剂等刺激。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1)外用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医用护肤品: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具有保湿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医用护肤品。这一类护肤品中多含有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过敏成分,如天然活泉水、青刺果、马齿苋、洋甘菊等,以及具有保湿成分的胶体燕麦、凡士林、尿素、丁二醇等。
(2)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国内外研究表明,他克莫司软膏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于炎症反应明显、无法忍受戒断症状者,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替代治疗,但应避免长期使用。
(3)外用非甾体类制剂:常用药物有丁苯羟酸乳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等,也可替代原有激素,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能有效避免激素的反跳,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4)外用硼酸溶液:对于皮损反跳红肿渗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
(5)外用脱色剂:对于色素沉着者,待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可加用3%氢醌、壬二酸等脱色剂进行治疗。
2、全身系统用药
(1)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抗过敏作用,为常用的全身治疗措施之一,适用于瘙痒明显者。常用药物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抗微生物治疗:对于出现痤疮样皮炎者,可使用米诺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进行抗微生物治疗,以抑制毛囊的细菌感染。
(3)抗炎治疗:常用有羟氯喹、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甘草酸苷等。
(4)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可通过静脉滴注葡萄糖、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
(5)补充维生素:对于色素沉着者,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进行治疗。
(6)异维甲酸:适用于本病的难治性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天然活泉水、青刺果、马齿苋、洋甘菊、胶体燕麦、凡士林、尿素、丁二醇、他克莫司软膏、丁苯羟酸乳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硼酸溶液、氢醌、壬二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米诺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甲硝唑、阿奇霉素、羟氯喹、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甘草酸苷、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维生素E、异维甲酸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冷喷治疗:是激素性皮炎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等优势,当患者出现面部潮红、水肿、皮温升高、紧绷、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都可使用冷喷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激素性皮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激素性皮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病情较轻者,经积极治疗,皮损可得到有效恢复,一般预后良好;但对于已经出现严重色素减退、真皮萎缩者,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激素性皮炎好发于面颈部,影响视觉上的美观,长久下来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造成社交障碍。
2、有严重色素减退、真皮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预后普遍较差。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症状较轻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皮肤多可恢复至健康状态;但部分症状较重者,本病很难被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其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模式等。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理性选择化妆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影响视觉上的美观,患者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出门见人。
2、护理措施
患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成功治疗的案例,了解到本病通过近年来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减轻或改善病情,以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坚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掌握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出现严重不适时要汇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遵医嘱配合使用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医学护肤品,以降低皮肤敏感性。
2、要用温凉水清洗面部,治疗期间不要化妆。
3、湿敷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增强皮肤抵抗力。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不要日晒、热水烫洗和搔抓,防止症状加重。
5、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勤打扫消毒,以免感染其他病原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合理、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加快皮肤修复,同时要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饮食建议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米粥、馒头、面条等。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辣椒、生姜、大蒜、芥末、浓茶、浓咖啡等。
2、忌油炸、油腻食物。
3、少吃甜食。
预防措施:
由于激素性皮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本病进行预防十分重要。
1、患者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膏或护肤品;
2、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愈之后,患者应继续使用医学护肤品。
3、患者应避免使用太多种类的护肤品,建议每天不超过4种,而且以保湿和防晒为主。
4、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激光等综合疗法,降低复发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