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脚臭疾病英文名称: Foot odor疾病概述: 足部有很多的汗腺,容易出汗,但脚汗本身...
养生
疾病名称: 脚臭
疾病英文名称: Foot odor
疾病概述:
足部有很多的汗腺,容易出汗,但脚汗本身没有臭味,只是鞋子中温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与繁殖,从而产生了难闻的臭味,俗称为脚臭(Foot odor)。脚臭既可以由生理因素引起,也可由于某些病理性因素所致,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脚部不同程度的臭汗气味,常伴有多汗。脚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常见症状: 脚臭、多汗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真菌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声、CT、放射性核素扫描
重要提醒: 脚臭在日常生活及临床上相对常见,可对患者工作、生活、社交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应掌握关于本病的防护知识,做好日常管理,积极配合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临床分类:
脚臭根据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脚臭本身不会传染,但部分患者是由于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脚臭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足底多汗者。
病因-总述:
脚臭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如大量运动或穿不透气的鞋袜等;也可由手足多汗症、足癣、甲亢、糖尿病等疾病因素导致。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性因素
人的足部分布着大量的小汗腺,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620个小汗腺,因此脚部的出汗量比其他部位更多。当脚部运动量大、脚部出汗增多,就会为一些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有利条件,这些细菌和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解脚底角质层中的角蛋白以及汗液中的尿素,从而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脚臭。
2、病理性因素
以足癣(俗称脚气)最为常见,当足部发生真菌感染时,真菌也可分解局部的角质细胞,从而形成异常气味。另外,甲亢、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会使机体出汗增多,导致足部细菌、真菌增多从而引发脚臭。
症状-总述:
患者足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臭味,常伴有足部潮湿、多汗。病理性脚臭者还可存在原发病相关症状,如足癣时可有足部皮肤异常;甲亢时有甲状腺肿大;糖尿病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典型表现。
症状-并发症:
病理性脚臭可并发间擦疹、红癣、皮肤念珠菌感染等各种皮肤病。
就医-门诊指征:
1、脚臭、多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
2、伴有足部瘙痒、水疱、糜烂、脱屑等。
3、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史。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脚部异味出现多久了?
2、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平时运动量大么?平时足部出汗多么?
5、一般穿什么样的鞋子、袜子?
6、还有其他不适么?
7、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0、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1、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2、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脚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如何确诊?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6、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还有哪些新的治疗方法?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这个病会传染吗?
11、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2、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真菌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声、C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足部多汗、足部皮肤发白、糜烂或出现水疱常见于足癣;甲亢可见眼睛突出,且可触及甲状腺肿大及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手足多汗症时皮肤青紫或苍白,触摸皮肤湿冷。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真菌学检查
包括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是足癣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并有助于真菌类型的鉴定。
2、甲状腺功能测定
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三碘甲状原氨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有助于甲亢的诊断。
3、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对糖尿病的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超声、CT、放射性核素扫描对甲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足部多汗、异味等典型症状,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手足多汗症、足癣、甲亢、糖尿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手足多汗症
发病部位常局限于掌跖,有些患者可有腋部多汗,一般儿童或青春期发病,并持续数年,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惧、焦虑或愤怒时多汗症状可加重,大多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出现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
2、足癣
因足部真菌感染导致,引起足部瘙痒、脚趾间皮肤湿润发白、浸渍糜烂,伴有异臭味,也可于足侧缘、足跟等部位出现水疱或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夏季病情严重,冬季可能出现皮肤皲裂。
3、甲亢
症状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等症状,足部多汗可能会导致足部异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脉压增大等心血管系统表现。
4、糖尿病
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临床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表现,可有皮肤瘙痒。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有时可引起足癣,从而出现足部异味。病情严重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脚臭的严重程度及病因等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总体而言,减少脚汗的分泌和及时去除分泌出的汗液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足部清洁,患者可以使用肥皂水经常清洗脚部,如出汗严重,可一天内清洗数次,但清洗脚部后务必将脚彻底擦干。另外,也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米醋、茶叶或白矾。
2、清洗完脚部后,可在脚上使用一些爽身粉,或在鞋内撒一些爽身粉。
3、勤换鞋子或袜子,患者可根据需要,在工作时带上1-2双袜子或鞋子,便于更换,可有效减少细菌和霉菌的生存机会。尽量不要穿橡胶及塑胶鞋,以免脚部无法透气。
4、可以在鞋内插入一个臭味控制器,如吸附能力强的活性炭棒等。
5、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激动。
6、忌食用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7、可尝试使用一些鞋袜除臭剂。
治疗-药物治疗:
1、抑汗剂
具有止汗、收敛及除臭作用,对于较轻的脚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有氯化铝、乌洛托品等。值得强调的是,若为足癣引起者,不能使用抑汗剂,否则会引起明显疼痛。
2、A型肉毒杆菌素
对于出汗严重者,可尝试注射A型肉毒杆菌素,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给汗腺的信号传递,有效减少脚汗的分泌,但这可能会对导致脚部干燥。
3、抗真菌药物
对于足癣引起者,医生会综合考虑足癣的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选择外用抗真菌药、口服抗真菌药或二者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化铝、乌洛托品、A型肉毒杆菌素、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脚臭的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脚臭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脚臭虽然不会对健康造成过大威胁,但可能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等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应注意心理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能够有效减少脚汗的分泌,减少细菌和霉菌繁殖的机会,对于防治脚臭起到重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脚臭虽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过大威胁,但可能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等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因此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心理上的支持,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预后等,使患者知悉本病经积极诊治,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一般预后良好,以此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定时、足量、足疗程用药,其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不适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避免焦虑、抑郁。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建议穿着吸湿的袜子及透气的鞋子,足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进行更换。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毛巾等,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合理膳食、清淡饮食,注意保证机体营养摄入。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减轻臭汗症状。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可促进机体代谢,减少汗腺分泌。
4、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忌油炸、油煎、油腻食品,以防促进汗腺分泌,加重病情。
2、禁食生葱、生姜、生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臭汗症状。
3、戒烟禁酒,少喝咖啡、浓茶等,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各种不良因素,保持机体健康,可一定程度上预防脚臭的发生。
1、勤洗澡、洗脚,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汗液在足部长时间停留。
2、少吃葱、姜、蒜等味道较重的食物。
3、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臭汗的药物。
4、积极治疗甲亢、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5、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合理膳食,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机体免疫力。
6、穿透气的鞋子,经常更换袜子。
7、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紧张、焦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