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椒疮疾病概述: 椒疮是以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眼病。发生与环...
养生
疾病名称: 椒疮
疾病概述:
椒疮是以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眼病。发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活条件等有关。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年,具有传染性。本病轻症,及时彻底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良好。重症可产生严重变症,甚至导致失明。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
检查项目: 眼部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应及早就诊咨询,避免疾病发展,出现严重变症,甚至导致失明。
临床分类:
1、风热客睑证
主要表现为患眼微痒不适,干涩有眵,胞睑内脉络模糊,眦部红赤,有少量颗粒,色红而坚,状如花椒,或有赤脉下垂;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瘀滞证
主要表现为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胞睑厚硬,重坠难开,睑内红赤,颗粒成片或有白色条纹,赤膜下垂或血翳包睛,视物不清;舌质暗红,苔黄,脉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的手、毛巾、洗脸用具等都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同时生活环境差,风沙四起,也是本病不可忽视的原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任何与病人眼分泌物接触的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为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合邪所致。病位在胞睑。
病因-基本病因:
1、脾胃积热
饮食不节,过于偏食油腻、过甜过咸食物、煎炸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积热内生。
2、外感风热
风邪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常与热邪复合致病。外感风热与脾胃积热,共同上壅胞睑,阻滞脉络,导致气血失和,邪毒瘀积而形成椒疮。
症状-总述:
本病以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自觉症状
眼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眼眵,或无明显异常感觉;病情重者眼睑内赤痒灼热,怕光流泪,眼眵黏稠,胞睑肿硬,有沙涩感,很难睁眼,视物模糊。
2、眼部检查
疾病初起可见上眼睑内近两眦部位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的色红坚硬的颗粒。或者夹有色黄而软如粟米状的颗粒;症状重者上眼睑内脉络红赤尤为明显,颗粒累累,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破溃,形成灰白色条状、星状、网状瘢痕,或完全形成灰白瘢痕。
症状-并发症:
1、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
胞睑内颗粒破溃后睑内结成瘢痕,瘢痕收缩导致皮松肉紧,内急外弛,睑缘内翻,睫毛触刺眼珠。相当于西医学的睑内翻倒睫。
2、赤膜下垂
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四周侵入,包裏黑睛,称为血翳包睛。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3、黑睛星翳
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4、睥肉粘轮
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黏着,严重的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球粘连。
5、流泪症与漏睛
可出现不时泪下,迎风尤为明显;或出现内眦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囊外溢。
6、眼珠干燥
眼珠干涩不适。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角膜干燥症。
7、上胞下垂
眼睑肿硬变厚导致上眼睑重坠下垂。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眼眵。
2、出现睑内灼热,怕光流泪,眼眵黏稠,胞睑肿硬,有沙涩感等。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眼睑内出现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等症状?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灼热、流泪、视物模糊等?
3、有经常熬夜疲劳用眼的习惯吗?
4、平时有嗜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眼睑内会突然出现细小颗粒,有砂涩微痒感等?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会导致失明吗?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滴眼药水能治好吗?需要手术治疗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眼部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结膜颜色、分泌物、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眼部压力及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眼部检查
观察有无红肿、浮肿、气肿、皮下瘀血、瘢痕或硬结,睑缘有无内翻或外翻,睫毛排列是否整齐及生长方向,睫毛根部有无充血、脓痂、鳞屑或溃疡。双侧眼睑是否对称,有无变色、缺损,上睑提起及睑闭合功能是否正常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染色检查
有沙眼包涵体。
2、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
可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抗原。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眼内红色细小颗粒状,有砂涩微痒感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需要与同样以有睑内颗粒为主症的粟疮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癜痕。
诊断-鉴别诊断:
椒疮与粟疮
二者症状相似,都有睑内颗粒;但粟疮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无症状或微感痒涩,下睑内面可出现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黄而软、半透明的颗粒,睑内红赤,无赤脉下垂,愈后不留癜痕。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当内外兼治。轻症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宜配合内治,必要时要辅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应对症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如果出现眼睑厚硬,红色颗粒成片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牡丹皮、桃仁等。
2、如果出现眵泪多、沙涩怕光较重的患者,可加用金银花、桑叶、菊花等。
3、如果出现赤膜下垂、黑睛生星翳的患者,可加用石决明、密蒙花、谷精草。
治疗-药物治疗:
1、风热客睑证
(1)方药:银翘散加减。
(2)常用中药: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牛蒡子。
2、血热瘀滞证
(1)方药:归芍红花散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赤芍、红花、大黄连翘、栀子、黄芩、甘草、防风、白芷。
治疗-相关药品:
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新癀片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严重者,可行睑内翻倒睫矫正术。
治疗-其他治疗:
1、滴滴眼液
可选用0.5%熊胆滴眼液、0.%利福平滴眼液、磺胺类滴眼液。眼珠干燥的患者,可滴人工泪液等滴眼液。
2、涂眼药膏
常于晩上睡前涂抗生素0.5%金霉素眼膏或其他抗生素类、磺胺类眼药膏等。
3、其他
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粟状颗粒多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治疗-治疗周期:
椒疮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椒疮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椒疮轻症,及时彻底治疗,一般可治愈,而不产生变症,预后良好。椒疮重症,邪重毒深,可产生严重变症,甚至导致失明。
预后-危害性:
如果长期失治或治疗不彻底可产生严重变症,如血翳包睛、倒睫拳毛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不可逆的失明,造成患者终身痛苦。
预后-治愈性:
本病轻症及时治疗,不产生变症,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致病因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用眼不卫生或用眼过度,可能会引起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用眼、注意眼部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具有传染性,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注意调摄情志,以免加重病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心情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服药后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
2、内服中药汤剂易温服。
3、重症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以保持清洁;或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水去渣后洗目。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
2、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用流动水洗脸。
3、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应挂在通风处或晒干,以免传染他人。
4、患病期间不宜去游泳场馆游泳。
5、眼睛畏光、流泪、疼痛的患者,生活环境要避光,灯光也应遮挡或为患者配戴护眼镜。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眼的痒、痛、畏光、流泪、分泌物、疹粒、视力变化等。
2、注意观察有无眼睛干涩、发红及视物模糊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眼部检查、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禽蛋类、胡萝卜等,忌食肥腻、辛辣刺激,煎炸的食物,并注意戒除烟酒。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进行预防和早期彻底治疗尤为重要,开展卫生宣传、改善个人环境卫生、消毒洗脸用具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普查和防治。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流水洗脸。
3、患者的洗脸用具须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以免互相传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