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脚上起水泡疾病别名: 脚上起水疱疾病概述: 水泡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水疱,是指高出皮肤表...
养生
疾病名称: 脚上起水泡
疾病别名: 脚上起水疱
疾病概述:
水泡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水疱,是指高出皮肤表面且含有液体的局限性隆起性皮肤损害,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0mm,可从丘疹发展而来,如果水泡直径大于10mm在医学上则称为大疱。虽然足癣(俗称脚气)是引起脚上起水泡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实际上脚上起水泡的病因还包括许多其他的皮肤疾病。值得强调的是,不同原因导致的足部水泡治疗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应积极到院诊治,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小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足部、皮肤
常见症状: 足部水疱、瘙痒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水疱型足癣、足部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癣菌疹、摩擦性水疱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
重要提醒: 脚上起水泡时,应避免私自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延误诊治,加重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脚上起水泡本身不会传染,但由于趾间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水疱型足癣时,这些病原体可通过直接/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脚上起水泡在日常生活及临床中均较为常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水疱型足癣、足部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摩擦性水疱等皮肤疾病者。
病因-总述: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气候温热潮湿,利于真菌生长,因此不少患者认为脚上起水泡是因足癣所致。但足癣只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实际上脚上起水泡还可能与许多其他皮肤疾病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水疱型足癣
为足癣的常见类型,足癣是指由于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真菌感染,致病菌以趾间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多见,本病具有传染性,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
2、足部湿疹
也是引起脚上起水泡的常见原因之一,容易误诊为足癣。相关研究显示,近20~30年来,我国足部湿疹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超过足癣的发病率。足部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但过敏原往往不易查清。
3、汗疱疹
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侧缘的水疱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汗疱疹实际上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局部感染、过敏或刺激及神经功能失调等都可能与本病相关。
4、接触性皮炎
是皮肤接触致敏物质引起的局部皮肤的过敏性反应,致敏物质因人而异。发生在足部的接触性皮炎致敏物质主要包括鞋袜、胶布、植物、昆虫以及某些外用药物等。
5、癣菌疹
是机体对真菌或真菌代谢产物发生的变态反应,患者会在癣菌疹之前先患有皮肤癣菌病。
6、摩擦性水疱
也是日常生活中引起足部水泡的常见原因,是由于足部经受较长久的摩擦和压迫所致,为常见的物理性水疱性皮肤病。
7、足部烫伤、烧伤
由于局部高温导致足部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液体渗出,带出大量抵抗炎症的细胞,组织发生肿胀,便会形成足部水泡。
8、其他
较为少见,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脓疱病、手足口病等。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足部水泡形成,可伴有瘙痒、疼痛等,但不同病因引起者临床表现可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水疱型足癣表现
通常见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皮肤,足跟少见。原发损害以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为主,疱壁厚,疱液清;水疱干燥吸收后发生脱屑。患者初期常有明显瘙痒或刺痛感。本病患者有较强的继发细菌感染和促发癣菌疹的倾向。
2、足部湿疹表现
一般为双足对称性发病,多见于冬季,与足癣不同的是,其水泡边界不清,更多地出现于拇趾及其他足趾,也可发生于足背,较少侵犯趾间。典型皮损为密集的丘疹、水疱、点状糜烂,常自觉瘙痒。本病可呈慢性经过,可发展为慢性足部湿疹,表现为典型的红斑、糜烂、结痂、浅破裂等。
3、汗疱疹表现
常在春末夏初至秋季发病,皮损常对称出现,为密集深在的小水疱,好发于指趾侧面,严重者延及手掌和足底,并可聚集成大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较轻者一年发作一次;病情较重者一年可发病数次。
4、足部接触性皮炎表现
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特点为皮损的形状与接触物形状相同。
5、癣菌疹表现
既可由于足癣引起,表现为癣灶以外的足部出现丘疹、水疱、红斑等,也可因头癣、体癣引起,表现为手足部水疱、丘疹。本病的皮损可随着皮肤癣菌病的治愈而愈。
6、摩擦性水疱表现
常发生于足部受压部位,以足部前部多见,表现为黄豆至草莓大小的深在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周围无红晕,疱液清晰或有血性,小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大疱时常感疼痛或不适。本病愈合后通常不留瘢痕,经一定锻炼后即不再发生。
7、足部烫伤表现
通常来讲,轻度的足部烫伤不会出现水泡,当足部烫区域出现水泡形成时,则表明发生了较深度的烫伤。
症状-并发症:
脚上起水泡可并发丹毒、蜂窝织炎、苔藓样变等。
就医-急诊指征:
由于足部烫伤、烧伤引起时,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足部反复出现水疱。
2、伴有瘙痒、疼痛。
3、伴有皮疹、皮肤糜烂、红斑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皮肤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水泡?
2、您脚上出现水泡多久了?
3、水泡有什么变化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是否接触过过敏物质?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足部水泡?
2、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6、水泡可以自行处理吗?
7、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8、这个病会传染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足部水疱、瘙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视诊,可初步了解皮损的部位、大小、颜色、范围、边缘等情况,还可评估有无糜烂、破溃、红肿等异常。
2、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皮温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异常、局部压痛、感觉异常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感染、出血、过敏等。
2、真菌学检查
怀疑足癣引起者者,医生会从患处取一部分皮屑,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进行培养,以确定诊断并明确真菌类型。
3、皮肤过敏原测试
对于过敏引起者,医生会进行皮肤过敏原测试,可以检测出皮肤对哪些物质过敏,确定过敏原。
4、斑贴试验
对于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
5、癣菌素试验
如患者出现癣菌素试验阳性,可提示过去或现在有皮肤癣菌感染,是诊断癣菌疹及皮肤癣菌病的依据之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足部水疱、瘙痒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脚上起水泡的发生原因较多,而且不同情况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医生会首先明确病因,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摩擦性水疱,如水疱较小多能够自行吸收,可无需处理;若水疱较大,可使用消毒后的针在水疱表面刺个洞,进行引流,然后使用碘酒或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使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好。
2、对于过敏引起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治疗-药物治疗:
1、炉甘石洗剂
对于早期的水疱损害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干燥止痒作用。
2、润肤剂
对于局部反复脱屑、干燥疼痛者,使用尿素霜、羊毛脂软膏等。
3、抗真菌药物
对于水疱型足癣引起者,医生会综合考虑足癣的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选择外用抗真菌药、口服抗真菌药或二者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剂型通常选用无刺激的溶液、霜剂或乳膏。
4、糖皮质激素
对于足部湿疹、汗疱疹引起者,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病情严重者,可口服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5、抗组胺药物
对于接触性皮炎、足部湿疹、癣菌疹等过敏反应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治疗-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尿素霜、羊毛脂软膏、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强的松、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氯雷他定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的烧烫伤,医生会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脚上起水泡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脚上起水泡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足部烫伤、烧伤引起者,不要擅自弄破水疱,可立即进行冷敷,之后尽快到院进行创面处理。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外用药物治疗,以免误诊误治,加重病情。
预后-危害性:
1、足癣引起者,本病具有传染性,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或自身扩散为头癣、体癣、手癣等。
2、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瘙痒、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部分患者认为脚上起水泡就是足癣所致,自行使用药物治疗,延误诊治,常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4、如水疱处理不当,发生破溃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预后-自愈性:
对于摩擦性水疱、接触性皮炎、汗疱疹所致者,如病情较轻,水疱可自行吸收。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皮损可有效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足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皮损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常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家属应积极劝导,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焦虑。
3、注意个人足部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鞋袜。
4、建议穿着透气、大小合适的鞋子,不要穿硬底皮鞋,鞋子不宜过大、过小,鞋垫要平整。
5、避免足部接触致敏物质。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不要用手随意搔抓患处。
8、足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预防传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的作用。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生姜、芥末、大蒜、浓茶等。
2、少吃油炸、油腻食物。
3、少吃过冷、过热食物。
4、少吃甜食。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勤洗脚,洗完后彻底擦干。
2、穿透气性好、干净的鞋袜,脚汗多时可使用抑汗剂。
3、不要穿硬底皮鞋,鞋垫要平整。
4、在容易磨出水疱的部位可先贴一块创口贴。
5、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