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筋痹疾病英文名称: tendon bi疾病概述: 筋痹(tendon bi),是指以筋急...
养生
疾病名称: 筋痹
疾病英文名称: tendon bi
疾病概述:
筋痹(tendon bi),是指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僵直、步履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筋脉损伤、年老体虚等有关,多在春季发病,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本病疾病初起,如果治疗得当,多能控制病情,一般预后尚好。如果筋脉失养日久,肢体功能受限,严重的可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腱鞘炎以及一些创面、慢性劳损等引起的肌腱粘连而活动不便的病证,可参考本节有关内容辨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筋脉损伤、年老体虚
检查项目: 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CT、MRI、B超检查、肌电图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肢体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久病失养,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临床分类:
1、寒湿阻滞证
主要表现为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拍举困难,遇阴雨天加重,遇暖缓解,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
2、湿热蕴结证
主要表现为肢体沿经脉走行方向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疼痛明显,伴有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3、瘀血痹阻证
主要表现为肢体刺痛,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局部寒热不明显,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脉沉涩或细弦。
4、肝肾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筋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隐隐作痛,筋脉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无力,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病因-总述:
本病原因较为复杂,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筋脉损伤、年老体虚等有关。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筋膜失养,病位在筋脉,可累及多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关节。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正气虚之人,行走急剧致腠理疏松,或久居湿地,严冬涉水等,风寒湿邪感受,致使气机运行受阻,筋脉痹阻,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刺激,肝气郁滞,或风湿病日久,迁延不愈,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畅,气血阻滞于筋,发为本病。
3、筋脉损伤
外伤筋脉,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于筋,发为本病。
4、年老体虚
平素体质虚弱,或年高体虚,风湿病日久,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僵直、步履艰难等为主要表现。疾病初起属实,病位表浅,病多在气分,晚期多虚、多瘀,病位较深。
症状-典型症状:
1、本病以肢体屈伸不利,拘挛疼痛为特征。
2、疾病初起,起病急,或伴发热、关节肿胀等;日久不愈,病情反复发作,疼痛隐隐,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肢体拘挛、抽掣疼痛。
2、或者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步履艰难。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风湿免疫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摄片检查、CT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肢体拘挛、抽掣疼痛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形体消瘦、关节屈伸不利等?
3、有没有受伤过最近?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偏食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习惯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肢体拘挛、抽掣疼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需做西医的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CT、MRI、B超检查、肌电图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关节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是否升高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液学的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感染,并可推测感染的预后等情况。
2、血清抗体检查
包括抗体抗Jo-1抗体、抗SRP抗体、抗Mi-2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对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有很大价值。
3、炎性标志物
血沉检查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可了解病情活动是否在活动期,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
主要用于检查神经与肌肉疾患,对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及肌原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并可作为评定肌肉功能的指标,对治疗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了解骨与关节伤病部位、范围、性质、程度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为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2、CT、MRI
通过CT、MRI,可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
3、B超检查
是一个无损伤的检查法,可为早期诊断肩周炎提供依据。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利、腰背僵直、步履艰难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骨痹、痛痹、行痹、肝痹等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感受寒冷或潮湿,或外伤劳损病史。
2、临床表现
以肢体屈伸不利,筋挛节痛为特征。寒湿或湿热者,以青少年多见,起病急,伴发热、关节肿胀等;肝肾亏虚,寒邪凝滞者,以年老体虚多见,起病较缓,缠绵难解。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CT、MRI、B超检查、肌电图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骨痹
骨痹后期可伴有筋挛节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但骨痹以肢体沉重,关节酸痛,甚至关节变形、僵硬为主要表现。
2、肝痹
筋痹日久不愈,可致肝痹。肝痹临床上虽有筋痹的筋脉挛急疼痛等症状,但以胸胁胀满,睡眠不安,或阴囊缩小等肝系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行痹
行痹以四肢肌肉、关节疼痛酸楚,呈游走性,部位不定,且多见于上肢、肩背部,初起多兼表证,脉浮缓等。
4、痛痹
痛痹以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得温痛减,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甚至关节屈伸不利,痛处有冷感,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等。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舒筋通络为主要原则,常用祛邪方法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扶正方法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等。此外,尚可根据病变阶段特点,配合调理气机及其他治法。
治疗-药物治疗:
1、寒湿阻滞证
(1)方药:独活散加减。
(2)常用中药:羌活、独活、粉防己、木瓜、薏苡仁、川乌、草乌、桂枝、炙麻黄、五加皮、伸筋草、桑枝、炙甘草。
(3)中成药:寒湿痹冲剂、痹苦乃停片、九味羌活片、稀桐片、昆明山海棠片。
2、湿热蕴结证
(1)方药:宣痹汤加减。
(2)常用中药:防已、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晚蚕沙、赤小豆、伸筋草、甘草。
(3)中成药:湿热痹冲剂、龙胆泻肝丸、豨莶丸。
3、瘀血痹阻证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乳香、没药、元湖、地龙。
(3)中成药:化瘀通痹丸、瘀血痹冲剂、大活络丸。
4、肝肾亏虚证
(1)方药:老寒腿方加减.
(2)常用中药:何首乌、熟地、桑寄生、独活、狗脊、当归、丹参、鸡血藤、木瓜、川牛膝。
(3)中成药:尪痹冲剂、独活寄生丸。
治疗-相关药品:
寒湿痹冲剂、痹苦乃停片、九味羌活片、稀桐片、昆明山海棠片、湿热痹冲剂、龙胆泻肝丸、豨莶丸、化瘀通痹丸、瘀血痹冲剂、大活络丸、尪痹冲剂、独活寄生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对于寒湿阻滞,可选用大椎、肺俞、曲池、足三里穴,或阿是穴,平补平泻,隔日1次。对于湿热蕴结,可选曲池、合谷、太渊、血海、阴陵泉、太冲等,强刺激,或刺血法,不留针,隔日或多日1次,也可用耳穴,如心、胃、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压丸。
2、按摩疗法
证属寒湿阻滞、瘀血痹阻,可选取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髀关、伏兔、鹤顶、膝眼,足三里、三阴交、然谷、太溪、内庭,或肩井、肩贞、曲池、外关、内关、合谷等穴进行点穴,配合按、揉、搓、推、擦、提拿、扇打、劈叩、归挤、捋等推拿手法。
治疗-治疗周期:
筋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筋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患者正气强弱,感邪轻重、治疗措施得当等有关。疾病初起,如果治疗得当,多能控制病情,一般预后尚好。如果筋脉失养日久,肢体功能受限,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如果筋脉失养日久,肢体功能受限严重,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预后-治愈性:
疾病初起,如果治疗得当,多能控制病情,恢复功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筋痹的病因没有彻底根治,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可能会使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保持情志调摄,避免感受外邪等,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悲伤、忧伤情绪,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调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给药,祛风利湿药应在饭后服用。
2、应用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性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先煎30~60分钟,以缓解毒性。
3、应用全蜗、蜈蚣等药性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可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保持清洁干燥,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避免阴暗潮湿。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关节活动。
3、注意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以免发生受压畸形。
4、关节不利或僵直的患者,应定时做被动活动,从被动到主动,由少到多,由弱而强,循序渐进,以恢复关节功能。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
2、注意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
3、注意了解关节是否有强直畸形、活动受限的程度。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CT、MRI、B超检查、肌电图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无盐或低盐食物。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以及盐碱过多食物。
饮食建议:
1、湿热蕴结证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多饮水,或用玉米须、丝瓜络代茶饮。
2、肝肾亏虚证患者可适当配合药膳,如木瓜粥、羊肉汤等进行调养。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筋脉损伤、年老体虚等有关。因此,避免感受外邪,注意调畅情志,加强体育锻炼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防寒、保暖、防湿,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2、饮食宜高蛋白、清淡可口、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煎炸等食物,可多饮水。
3、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4、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并根据自己体质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