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胫前黑斑疾病别名: 胫前色素斑、糖尿病性胫前斑点疾病概述: 胫前黑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
养生
疾病名称: 胫前黑斑
疾病别名: 胫前色素斑、糖尿病性胫前斑点
疾病概述:
胫前黑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皮肤病。本病主要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有关。患者的典型皮损为胫前部褐色萎缩斑,一般无自觉症状。胫前黑斑的治疗包括针对皮疹的局部治疗和针对糖尿病的全身治疗。本病往往1~2年可自愈,但新的皮损可相继发生,呈慢性经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增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小腿、皮肤
常见症状: 胫前部褐色萎缩斑、多食、多饮、多尿
主要病因: 主要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眼底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皮肤病,需强调积极到院诊治,控制糖尿病进展,防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胫前黑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皮肤病,其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4%~65%,女性的发生率为4%~39%不等。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病程超过5年的男性糖尿病患者。
病因-总述:
胫前黑斑主要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糖尿病造成患者的皮肤血液循环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皮肤营养不良,当有轻微的外界刺激作用于胫前皮肤时,即可导致胫前黑斑的发生。
症状-总述:
本病多见于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起初在胫前部出现红斑、水泡或紫癜,边缘清楚,中央可有鳞屑及浅在溃疡,之后逐渐形成不成形的褐色萎缩斑,常对称分布于胫前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存在多食、多饮、多尿等典型糖尿病表现。
症状-并发症:
胫前黑斑可并发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糖尿病性水疱病、糖尿病性无汗症等其他皮肤损害,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糖尿病患者出现胫前部褐色萎缩斑。
2、伴多食、多饮、多尿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损出现多久了?
2、皮损近期有什么变化吗?
3、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还有其他不适么?
5、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0、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1、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2、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跟糖尿病有关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胫前部褐色萎缩斑、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眼底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仔细观察皮损的颜色、形状、大小、数目、分布特点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还会观察有无溃疡、糜烂、鳞屑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消毒、温暖双手后,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等情况。
3、听诊和叩诊
可以评估患者有无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肾区叩痛等全身受累征象,协助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用于判断患者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
3、血糖测定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通过一日内多次血糖测定,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可与血糖测定相互补充,作为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也是判断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检查-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能反映患者是否出现眼部并发症,对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胫前部褐色萎缩斑、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糖尿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眼底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胫前黑斑的治疗原则是,重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积极防治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同时,针对胫前黑斑可以采取局部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医学营养治疗
俗称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医生及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患者自身情况等,制定每日的膳食计划,包括每日总热量、热量分配、确定食谱、满足特殊需求等。医学营养治疗可以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还能够使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等。
2、运动疗法
可协助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30~60分钟,每天一次或每周5次。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硼锌霜、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等。
2、降糖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降糖药物,帮助控制患者的血糖,阻止疾病进展。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米格列醇、西格列汀等。
3、胰岛素
对于所有1型糖尿病及具有胰岛素使用指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炉甘石、硼锌霜、复方地塞米松、格列本脲、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米格列醇、西格列汀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胫前黑斑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胫前黑斑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往往1~2年可自愈,遗留色素沉着,但新的皮损可相继发生,呈慢性经过。
预后-危害性:
本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皮肤病,患者很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往往1~2年可自愈,但糖尿病本身不可自愈,患者需积极到院诊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原发病的存在,多需终身用药,在用药时需严格遵医嘱,应用胰岛素时,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适当进行运动,同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平时注意观察足部和其他部位皮肤是否有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治疗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常因脱水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发痒,也易合并皮肤感染,应定时给予擦身或沐溶,以保持皮肤清洁。此外,应避免袜紧、鞋硬,引起血管闭塞而发生坏疽或皮肤破损而致感染。
3、自我监测血糖,把握血糖控制情况。
日常-病情监测:
包括血糖监测、其他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
1、血糖监测
基本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建议病人应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持续血糖监测(CGM)可作为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病人SMBG的补充。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临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开始治疗时每3个月检测1次,血糖达标后每年也应至少监测2次。也可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来评价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其中,血糖部分指标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
2、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对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人群,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病人每次就诊时均应测量血压。
3、并发症监测
每年至少1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尽早进行相应的处理。定期检查足部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是否有感觉异常,一旦有问题,及时找到专科医师诊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基础,患者需在医生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每日的膳食计划,可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2、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3、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可每天在膳食中添加燕麦片、玉米面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炖、卤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
饮食禁忌:
1、限制高糖食物,如白糖、糕点、甜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
2、限制高脂饮食,如肥肉及油炸食品等。
3、限制高盐饮食,如酱油、咸菜、酱豆腐等。
4、限制饮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
预防措施:
由于本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皮肤病变,因此对于本病的预防与糖尿病的预防基本相同,随着对糖尿病病因学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预防已成为可能。
1、一级预防
通过健康宣教、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进入或晚进入到糖耐量受损阶段。
2、二级预防
通过加强糖尿病教育,结合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加强糖尿病的控制,尽早发现和处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