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经前焦虑症疾病英文名称: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养生
疾病名称: 经前焦虑症
疾病英文名称: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
疾病概述:
经前焦虑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一种与神经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的慢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神经递质变化、遗传因素、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有关。本病通常发生在女性月经前的一到两周,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紧张和易怒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 焦虑、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乏力、心悸
主要病因: 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神经递质变化、遗传因素、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妇科超声、颅脑CT或MRI、心理测试
重要提醒: 经前焦虑症会给女性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损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应及时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
病因-总述:
经前焦虑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激素水平波动、神经递质变化、遗传因素、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激素水平波动
在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的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发生波动。这些激素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和焦虑。
2、神经递质变化
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血清素)和多巴胺,在调节情绪和焦虑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女性月经前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作用,从而导致经前焦虑症。
3、遗传因素
遗传可能在经前焦虑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患有经前焦虑症的女性,其母亲和姐妹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4、生活压力
生活中的压力和心理创伤可能会加重经前焦虑症的症状,应对压力的能力较差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经前焦虑症的影响。
5、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锻炼、不合理的饮食、睡眠不足等,可能会加重经前焦虑症的症状。
症状-总述:
经前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在月经前一到两周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乏力、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月经开始后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腹部胀痛、乳房胀痛、头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焦虑
患者在月经前可能会感到持续或反复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
2、情绪波动
患者可能会比较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易怒、抑郁、哭泣等。
3、睡眠障碍
患者通常会有入睡困难或早醒的症状,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注意力障碍
患者注意力集中困难,容易分心。
5、社交障碍
患者可能会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或回避社交场合。
6、乏力
患者可感到疲劳、乏力或缺乏精力。
7、心悸
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率加快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经前焦虑症可能会并发抑郁症。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腹部胀痛、乳房胀痛、头痛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月经前出现焦虑、情绪波动。
2、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3、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测试,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发作时间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女性月经前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乏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通常会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妇科超声、颅脑CT或核磁共振(MRI)、心理测试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以判断患者有无器质性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激素水平测定、血糖、血脂和甲状腺功能等,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内分泌疾病或营养不良。
检查-其他检查:
心理测试:医生可能会让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测试量表,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妇科超声
可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月经前不适。
2、颅脑CT或MRI
可以判断患者有无脑部疾病,部分脑部疾病可能会影响激素的分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经前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三种方法综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一般治疗:
1、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焦虑症状。
2、保持均衡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减轻焦虑。
4、学会放松,可尝试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帮助减轻焦虑。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可减轻焦虑症状。
2、抗焦虑药物
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但需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
3、激素类药物
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调节药物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要医生评估后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前焦虑症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在进行适当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有一些患者,即使经过治疗,仍可能持续遭受经前焦虑症的困扰。
预后-危害性:
经前焦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
预后-自愈性:
经前焦虑症可能会在月经开始后自行减轻或消失,但下次月经前可能又会出现。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日常-总述:
经前焦虑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在生活中的管理,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经前焦虑症患者可在月经前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尝试使用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情绪,并与医生密切沟通,了解病情,还可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医生寻求支持和帮助。
(2)家属要对患者有耐心,多关心和陪伴患者,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战胜疾病。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换药或更改药物剂量,服用药物期间应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则需及时就医咨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2、月经前,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3、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于减轻焦虑、改善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
4、可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关注点在兴趣和爱好,从而减轻焦虑。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2、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等,可稳定血糖,缓解焦虑症状。
3、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全谷物、绿叶蔬菜和坚果等,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情绪波动。
4、摄入足够的钙和镁,如绿叶蔬菜、牛奶、豆腐和坚果等,可以帮助舒缓紧张和焦虑。
5、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亚麻籽、核桃等,有助于改善心情和减轻焦虑。
6、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因脱水引起的头痛、疲劳和焦虑症状。
饮食禁忌:
1、减少咖啡因摄入,如咖啡、茶、巧克力和含咖啡因的饮料等,因为咖啡因可能会加重焦虑和紧张症状。
2、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食物,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和饮料,因为糖分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经前焦虑症:
1、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学会放松,尝试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
3、学会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如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等。
4、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以帮助分散注意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