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颈源性头痛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ogenic headache疾病概述: 颈源性头...
养生
疾病名称: 颈源性头痛
疾病英文名称: cervicogenic headache
疾病概述: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是一种继发性头痛,是由颈椎及其组成部分如骨骼、椎间盘和/或软组织疾患引起的头痛,头痛多以慢性、单侧为主,为间歇发作的钝性胀痛或牵拉样痛,通常但不总是伴有颈部疼痛,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常见症状: 慢性、单侧头痛,钝痛、胀痛或牵拉样痛
主要病因: 颈椎炎症、机械刺激、肌肉紧张
检查项目: X线、颈椎MRI、CT、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
重要提醒: 颈源性头痛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颈部姿势,避免颈部劳损,有助于减少头痛发作,帮助疾病康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病率约为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17.5%为颈源性头痛【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颈源性头痛好发于长期维持低头姿势的人群,比如学生、教师等。
病因-总述:
颈源性头痛的重要病因与颈椎的解剖结构改变有关,可能的病因包括颈椎炎症、机械刺激、肌肉紧张等。
病因-基本病因:
1、颈椎炎症
风湿、椎间盘炎等颈椎的炎性疾病可导致头痛。
2、机械刺激
突然的外伤、外力作用或长期的压迫、慢性劳损,会导致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松弛,椎体脱位、钩椎关节紊乱等颈椎病变,变形的颈椎结构压迫刺激颈神经或交感神经,可导致头痛。
3、肌肉紧张
长期的不良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肉持续紧张。肌肉供血减少,继而发生痉挛、疼痛,并损伤韧带、筋膜等组织,累及脊神经,导致头痛。
病因-危险因素:
1、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头颈姿势,如低头看手机或电脑、伏案学习工作等。
2、偏头痛等其他类型头痛病史。
3、陈旧性颈部损伤或创伤病史。
4、长时间低头工作、举重、颈部重复运动等职业因素。
症状-总述:
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症状为头部疼痛,是由颈部的疼痛蔓延而来,多为慢性、单侧疼痛,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疼痛、活动受限,以及恶心、头晕、耳鸣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典型症状为头部疼痛。疼痛首先发生于颈部,在数分钟内扩散至病变侧的额、颞及眶部,以颞部(即太阳穴附近)最为多见。多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为钝痛、胀痛或牵拉样痛。颈部活动、劳累或处于不良姿势时,可加重头痛。
颈源性头痛为间歇性发作,单次发作一般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发作时间和间隔无规律,不可预测。随病情加重,单次发作会逐渐发展为慢性、波动性发作头痛。
症状-并发症:
长期存在的颈源性头痛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还可出现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伴有同侧肩部和上肢疼痛。大多数患者还会有恶心、头晕、耳鸣等表现。
就医-急诊指征:
1、剧烈头痛、难以忍受,伴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2、头痛急性发作,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清,抽搐,甚至意识障碍;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应尽快就医,必要时于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痛程度较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2、头痛发作的时间延长、频率增加、程度加重;
3、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或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头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头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如胀痛、刺痛、跳痛?
3、您头痛部位在哪里?是单侧还是双侧?除了头痛以外,还有其他部位的疼痛吗?
4、您的头痛在发作前有什么诱因吗?
5、头痛多久发作一次?一次持续多长时间?
6、您除了头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
7、您在头痛前是否有过什么疾病?有外伤史?
8、您的工作是什么?您平时会经常低头或对着电脑工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头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头痛能减轻、治愈吗?需要多久?会复发吗?
4、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阵发性单侧头部钝痛、胀痛或牵拉样痛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X线、颈椎MRI、CT、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明确病因,诊断性神经阻滞可用于确诊颈源性头痛。
检查-体格检查:
除常规的生命体征、心肺部检查外,医生需进行完整的头颈部及颈椎查体,和完整的神经系统评估,可有以下阳性发现:
1、颈椎活动受限
颈椎不能正常旋转、前屈、后仰等。
2、压顶试验阳性
让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医生双手交叠,用手掌在头顶施压,可诱发或加重患侧头痛。
3、多处压痛
第二颈椎和第三颈椎横突压痛,疼痛放射至患者头部。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枕下肌群压痛,枕颈部、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压痛。头面部通常无压痛点。
4、神经压痛和痛觉过敏
单侧或双侧的枕神经压痛,可伴有单侧或双侧相应神经支配区痛觉过敏。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
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肌肉僵硬、痉挛,患侧颈部及同侧肩部、上肢活动受限症状时,需要进行肌电图来明确是神经损伤还是肌肉病变。医生会将针电极插入颈部肌肉,通过电子仪器记录并放大肌肉安静和收缩时的电信号,由此检查神经肌肉是否有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肌肉之间的信号传输问题。
2、诊断性神经阻滞
在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医生向关节内注射麻醉药物,若麻醉阻滞后头痛症状消除,则说明颈部结构是头痛的来源。针对性神经阻滞可用于确诊颈源性头痛。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颈椎MRI和CT、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并不用于确诊颈源性头痛,而是用于寻找继发性头痛的病因,从而支持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后续治疗。
1、X线
可发现颈椎椎体和关节位置的改变,特别是寰枢关节、小关节的双边影,钩椎关节的不对称等。
2、颈椎MRI和CT
可发现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以第2~5颈椎为主。
3、经颅多普勒超声
使用超声能够观察神经形态、大小及周围组织结构,枕大神经走行于寰枢关节附近,穿过多处肌肉筋膜,此处病变可刺激或压迫枕大神经,从而引起头痛。可发现患者疼痛侧的枕大神经较无症状侧神经边界和内部纤维显影模糊,提示存在枕大神经损伤[3]。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要症状、体格检查来进行初步判断,采用诊断性神经阻滞来确诊,并通过X线、颈椎MRI、CT、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来帮助明确继发性头痛的病因,并除外原发性头痛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头痛。
诊断-诊断依据: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以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3)为标准[1]。
1、存在源于颈部疾患的一处或多处的头面部疼痛,满足第3点和第4点。
2、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
3、至少符合下列 4 项中的 2 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1)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
(2)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
(3)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
(4)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4、头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变成功治疗后3个月内消失。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头痛
(1)偏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痛,活动后加重。典型偏头痛发作可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并有先兆症状,如同侧视觉闪光、暗点、线条或感觉麻木等,对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有效。可通过临床症状与颈源性头痛鉴别。
(2)紧张型头痛多为双侧颞部、枕颞部、枕后或头部周围的较长时间紧缩和/或胀痛,疼痛部位肌肉有触痛或压痛。同样可通过临床症状与颈源性头痛鉴别。
(3)丛集性头痛,多为单侧、重至极重度疼痛,眶周、颞部疼痛多见,可伴有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头痛发作密集,有时间规律,发作迅速并可突然停止。可通过临床症状和询问发作病史与颈源性头痛鉴别。
2、继发性头痛
(1)外伤后头痛,通过询问外伤病史结合头颅MRI和CT可以鉴别。
(2)血管源性头痛,如卒中后头痛、血管瘤头痛和高血压头痛等,根据相关临床表现,结合头颅MRI、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
(3)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根据畏寒、发热等感染性征象,血常规、血沉等炎性反应指标,以及脑脊液细菌培养等检查可以鉴别。
(4)高颅压头痛,根据持续性剧烈头痛,肿瘤、炎症等病史,可以鉴别。
(5)低颅压头痛,根据继发于腰椎穿刺操作之后,平卧后缓解,直立后加重等症状可以鉴别。
(6)眼、耳、鼻窦、牙齿等颅部结构病变引起的头痛,可根据明显的原发病症状和体征鉴别,比如鼻窦炎,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前额钝痛、触诊时单侧或双侧前额或上颌疼痛、发热、疲倦、咽痛、流鼻涕。
(7)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巨细胞颞动脉炎等免疫性疾病,根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可以鉴别。
(8)躯体症状障碍,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均正常,以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焦虑、抑郁,根据多变的症状和正常的辅助检查结果可以鉴别。
(9)药物源性头痛,通过询问既往病史和用药史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颈源性头痛应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措施的综合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治疗原则如下:
1、物理治疗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初始疗法。
2、药物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法。
3、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选择性神经阻滞、微创介入、外科手术治疗,推荐在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操作。
4、治疗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中医药、心理及其他康复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对于病程较短、疼痛程度较轻、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片等。
2、中枢性肌肉松弛剂
如果非甾体类抗炎药难以缓解头痛,可选择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来提供一定的镇痛效果,尤其是有明显的颈部肌肉僵硬、痉挛的患者。常用药物为盐酸乙哌立松片、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
3、抗癫痫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如果合并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选择抗癫痫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来抑制神经元活动、降低神经的敏感性,从而缓解神经痛。常用药物为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盐酸文法拉辛缓释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等。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盐酸乙哌立松、替扎尼定、巴氯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治疗-手术治疗:
通常采取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不推荐普通手术治疗。
1、微创介入手术
若诊断性神经阻滞(具体详见其他治疗)有效,可考虑应用射频、臭氧、等离子等微创治疗技术。比如射频介入治疗可用于由第二、第三颈椎关节突关节引起的颈源性头痛,以及经诊断性神经阻滞后疼痛完全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2、普通外科手术
由于颈部的重要结构较多,普通手术的操作风险大,一般不推荐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颈源性头痛。但对于其他所有疗法均无效的顽固性头痛患者,外科手术可以矫正颈椎异常结构,对于血管/韧带结构压迫C2脊神经、外侧寰枢关节、上或下位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治疗-其他治疗:
若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进行选择性神经阻滞,也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入病变部位,通过发挥麻醉作用,阻滞神经的感觉传导而达到止痛效果,应根据具体的疼痛部位及特点选择关节注射和神经阻滞。
1、若为枕下或枕部疼痛,颈部旋转时加重的患者,可进行寰枢关节注射治疗。
2、若为上颈部疼痛并向枕部放散,颈部旋转或后仰时加重的患者,可进行第二、第三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
3、若为合并经根型颈椎病症状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可进行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
4、试验性第三枕神经阻滞往往用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也可在射频治疗前作为筛选标准。
5、枕神经阻滞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枕区疼痛,临床上可多次、间断行枕神经注射以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药技术治疗原则为分清证型,辩证施治;风寒湿热,对症施术;配合微创,综合治疗。建议患者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后进行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颈源性头痛的预后良好。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及其组成部分如骨骼、椎间盘和/或软组织疾患引起的头痛,如果及时就医,患者多可以缓解症状,甚至痊愈。
预后-危害性:
1、慢性疼痛
若疾病长期未得到妥善处理,阵发性的颈源性头痛会逐渐发展为长期的、持续的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进行。
2、睡眠障碍
颈源性头痛发作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易早醒等睡眠障碍,继而导致白天注意力下降、乏力、困倦。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
3、情绪问题
长期存在的颈源性头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4、药物滥用
长期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疼痛缓解效果,最终导致患者的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物会增加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的风险,药物代谢也会增加肾脏负担,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加重副作用或降低其他药物的疗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缓解症状,甚至治愈。
日常-总述:
颈源性头痛与颈部的不良姿势有关,且劳累、精神压力及不良情绪可诱发或加重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矫正颈部姿势,适当活动、锻炼颈部并维持良好情绪,有助于防止颈源性头痛。
日常-心理护理:
1、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过度的精神压力,都可诱发或加重颈源性头痛。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学会调节情绪,放松压力,有利于减少头痛的发作。
2、颈源性头痛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患者会有较大的治疗压力,应多和医生沟通交流,从而正确的认识本病,相信医生的治疗技术,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姿势
避免久坐、过度负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维持良好姿势,保持颈部平直。
2、注意保暖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在寒冷和潮湿时易加重,平时应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空调或电风扇直接吹颈部。
3、适当锻炼颈部
适当的颈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部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如屈颈运动、旋颈运动、亚历山大健身方法等。
4、规律作息
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及睡眠不足。
饮食调理:
颈源性头痛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应注意均衡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的健康状态,从而帮助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1、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坚果等,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高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增加镁、钙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如奶制品、豆类、鱼类、瘦肉、绿叶蔬菜等。这些物质不仅能补充机体营养,还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并营养神经,从而帮助专业治疗。
3、饮食规律,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不过度节食。
饮食禁忌:
1、适当减少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的摄入,咖啡因可导致神经兴奋和肌肉紧张,从而加重头痛症状。
2、避免饮酒。
3、某些食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从而引起头痛,应了解自己的过敏食物并避免摄入,常见的过敏原食物包括乳制品、麸质、甲壳类海鲜等。
预防措施:
可通过避免颈源性头痛的诱发因素来减少头痛发作。
1、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过度负重,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可间隔一两个小时就适当的活动颈部,如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头颈前伸、旋转及环绕。
2、如果发现存在颈部原发疾患,如颈部外伤、颈椎间盘突出等,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避免颈源性头痛产生。
3、适当的心理护理,如深呼吸,冥想,自我催眠或生物反馈等有助于防治颈源性头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