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老年人骨质疏松疾病概述: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指发生于老年人,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伴随骨的微...
养生
疾病名称: 老年人骨质疏松
疾病概述: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指发生于老年人,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伴随骨的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腰背或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老年患者若不能完全恢复,脆性骨折可能伴随慢性疼痛、残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
发病部位: 骨
常见症状: 为局部轻微疼痛、驼背、乏力
主要病因: 主要由性激素减少、维生素D缺乏等导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查、DXA检查、定量CT检查、定量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老年人骨质疏松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剌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衰老过程中,还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病因-危险因素:
1、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2、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
3、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
4、心血管疾病患者、绝经后妇女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也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
症状-总述: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局部轻微疼痛、驼背等。随着病情发展,老年人可出现全身剧烈疼痛、骨骼变形、呼吸功能下降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可表现为腰背疼痛,膝关节疼痛,严重的可出现周身疼痛,不能触碰。疼痛和骨质疏松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2、乏力
容易疲劳,劳累后加重,持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持重。
3、身高变矮
严重的骨质疏松可有身高变矮,驼背,有的可以低两三公分,甚至10公分以上。
4、腿抽筋
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一般在夜间受凉候出现腿抽筋。
5、骨折
骨质疏松的骨折,有一部分是外力作用的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有胸椎、腰椎、髋部、桡骨等。发生过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症状-并发症:
骨质疏松出现骨折,通常是胸椎椎体的压缩变形。它不仅影响身高,还可压迫心肺,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等症状。此外,病理性骨折常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就医-门诊指征:
1、莫名的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2、自感疲劳,劳累后加重。
3、身高缩短、驼背。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去老年病科、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患处的体格检查,请穿方便暴露患处的衣服。
3、行X线检查,要去除身上的金属制品,请穿方便穿脱的衣物。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近期有没有骨折的经历呢?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您的家族中出现过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出现乏力、腰背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会建议行X线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查、DXA检查、定量CT检查、定量超声检查等,进一步了解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的脊柱形状是否正常,再轻轻按压判断有无骨疼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骨转换标志物检查:分为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两种,分别反映骨形成情况、骨吸收情况,可用于鉴别骨质疏松属于原发,还是属于继发,以及预测骨丢失速度,了解病情进展,以及检测药物疗效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因为脊柱椎体骨折,常常会因为没有明显症状,从而被忽略,因此需要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中,通过胸腰椎的X线影像学方法,开展椎体骨折的筛查。不仅可以反映骨骼的病理变化,还可以判断是否发生骨折,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但早期病情较轻时X线不易显象,且其结果不能进行量化评估。
2、骨密度测定
(1)DXA法:目前WHO规定,骨质疏松诊断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它可以诊断本病,预测骨折风险,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2)定量CT法:分别测量松质骨、皮质骨的体积密度。通常用它来测量腰椎/股骨的松质骨骨密度。它将专业的体膜和分析软件与传统CT相结合,测量真正的体积骨密度,不受周围组织的影响,可以较早反应骨质疏松的情况,判断临床用药效果。
(3)定量超声:常用于跟骨测量,目前主要用在风险人群的初筛、监测骨骼的变化,以及评估骨折的风险,尚不能用于诊断和药物疗效的判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X线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查、DXA检查、定量CT检查、定量超声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症、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内分泌代谢疾病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缺乏症等。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生化或特殊检查逐一排除。
2、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肿瘤的骨损害有时酷似骨质疏松,此时有赖于骨髓检查、肿瘤特异标志物或骨扫描等鉴别。
3、骨软化症
骨有机基质增多,但矿化发生障碍。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泻、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患者常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故X线表现实际上是骨软化症和全身性纤维性骨炎的混合体。
4、成骨不全
骨损害特征是骨脆性增加,多数是由于Ⅰ型胶原基因缺陷所致,其临床表现因缺陷的类型和程度而异,轻者可仅表现为骨质疏松而无明显骨折,必要时借助X线片、生化标志物测定或Ⅰ型胶原基因突变分析鉴别。
5、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症
主要包括肾性骨病、风湿疾病、胃肠疾病和药物所致骨质疏松等。有时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同时或先后发生。
6、其他疾病
转移性骨肿瘤(如肺癌的骨转移)或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表现与骨质疏松类似。临床高度怀疑骨肿瘤时可借助骨扫描或MRI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主要依靠药物治疗。除此之外,日常的康复锻炼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治疗-一般治疗:
锻炼肌肉:选择适当运动方式锻炼肌肉,保护骨骼。如游泳、跑步、慢走等。即使行动不便也可以在家练练踮脚、双臂上举等动作。
治疗-药物治疗:
1、钙剂
充足的钙摄入可帮助获得理想骨量峰值,减缓骨丢失,维护骨骼健康。目前提倡尽可能通过膳食补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给予补充钙剂。
(1)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也容易吸收,不过容易便秘;
(2)枸橼酸钙,含钙量低,但水溶性好,也不容易刺激胃肠道。补钙需适度,高钙血症的人禁用,过量补钙还会导致肾结石、心血管病。
2、维生素D
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同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3、抗骨质疏松药物
适用于有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常用药物包括特立帕肽注射液。
4、降钙素类
如鲑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不仅能减少骨量的丢失,而且还能缓解骨痛。
治疗-相关药品:
碳酸钙、枸橼酸钙、维生素D、特立帕肽注射液、鲑降钙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若发生骨折,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预后良好。一旦发生骨折或严重疼痛、活动受限等,则预后较差,甚至出现致残或致死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造成骨痛、驼背、局部压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还易引起骨折,老年人一旦骨折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容易并发肺炎、褥疮等疾病,甚至致残或致死,增加国家及家庭的财力与人力负担。
预后-治愈性:
治疗虽不能使变细断裂甚至消失的骨小梁完全恢复其原有结构,使骨量恢复到年轻时的水平,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维持现有骨量,减少骨吸收,防止骨量快速丢失。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阳光普照、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的出现。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手术患者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在家属帮助下进行擦浴。
5、家属可适当改变家中设施,增加扶手及防滑垫等,防止患者跌倒骨折。
6、肥胖患者可适当控制体重,科学减重。
7、家属可为患者定制合适的支具、助行装置。
饮食调理: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无较大关系,但可通过规律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和高铁的食物,增加晒太阳时间,来促进疾病恢复。
饮食建议:
1、建议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和高铁的食物为主,如猪瘦肉、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芝麻、菠菜等新鲜蔬菜,多饮水。增加晒太阳时间,以增加骨中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折修复。
2、对不方便到户外晒太阳的患者,要注意补充鱼肝油滴剂、维生素D片、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和酸奶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喱、螺蛳粉等。
3、患者可少吃过油、过甜、过咸的食物及碳酸饮料。
预防措施:
1、积极重视骨密度测试。
2、多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大量活动可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3、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