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流泪症疾病英文名称: lacrimation疾病概述: 流泪症(lacrimation)...
养生
疾病名称: 流泪症
疾病英文名称: lacrimation
疾病概述:
流泪症(lacrimation),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外的眼病。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有冷泪、热泪之分。热泪多为某些外障眼病的一个症状。本节仅讨论流冷泪及所流眼泪无明显冷热感的流泪症。发生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邪毒侵犯有关。常见于病后体弱的妇女、老年人。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个别患者失治误治,可形成漏睛等变证。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溢泪。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外
主要病因: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邪毒侵犯
检查项目: 眼部检查、染料试验、泪道冲洗法、泪道探通术、X线碘油造影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外,迎风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治疗不及时,导致漏睛、漏睛疮等变证。
临床分类:
1、血虚夹风证
主要表现为流泪,迎风更加严重,两目干涩不适,患眼无红肿疼痛,伴有头晕眼花,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
2、气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无时泪下,泪液清冷稀薄,不耐久视,伴有面色无华,神情倦怠,肢体乏力,心悸健忘,舌淡,苔薄,脉细弱。
3、肝肾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或泪液清冷稀薄,或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邪毒侵犯有关。病位在眼,与肝、肾、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肝肾两虚
泪为肝之液,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泪窍空虚,风邪乘虚引泪而出。
2、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不能约束泪液,而致冷泪常流。
3、邪毒侵犯
椒疮邪毒侵犯泪窍,窍道闭塞,泪液无以排泄,而致无时泪流。
症状-总述:
本病以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眼睑为主要特征。轻者时作时止,入冬或遇风加剧。重者眼泪频繁流出。
症状-典型症状:
1、自觉症状
患眼无红赤肿痛,仅有流泪或迎风流泪加剧,在冬季、初春寒风刺激时流泪。
2、眼部检查
按压睛明穴下方,泪窍无黏液溢出。冲洗泪道时,泪道通畅或狭窄,或不通,或有泪窍外翻现象。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外,迎风加剧,无红赤肿痛。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迎风流泪症状?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头晕眼花,不耐久视等?
3、有经常熬夜疲劳用眼的习惯吗?
4、平时有偏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大量饮酒的习惯?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眼睛无红肿,迎风流泪等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西医眼部检查、染料试验、泪道冲洗法、泪道探通术、X线碘油造影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面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染料试验
于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2分钟后用湿棉棒擦拭下鼻道。若棉棒为绿黄色,提示泪道通畅或不完全性阻塞;若棉棒无染色,提示泪道阻塞。
2、泪道冲洗法
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的流向判断泪道是否阻塞并估计阻塞部位。
3、泪道探通术
以判断泪道阻塞部位。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碘油造影
可显示泪囊的大小和阻塞部位。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外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漏睛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泪液清稀,轻者时作时止,重者时时频繁流泪,入冬或遇风加重。
2、泪窍无异常或有外翻,按压睛明穴下方,无黏液褴出。
3、冲洗泪道通畅,或狭窄,或不通。
诊断-鉴别诊断:
流泪症与漏睛
二者均有流泪。但流泪症按压内眦部或冲洗泪道时,无黏液或脓液流出;而漏睛按压内眦部或冲洗泪道时,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滋出。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多为虚证,故宜以补虚为主,可酌加祛风止泪药,并可配合针灸。如果为泪道阻塞不通,可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血虚夹风证
如果出现流泪迎风更加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白薇、菊花、石榴皮等。
2、气血不足证
(1)如果出现迎风流泪较多的患者,可加用防风、白芷、菊花等。
(2)如果出现遇寒流泪较多,肢体不温,怕冷的患者,可加用细辛、桂枝、巴戟天等。
3、肝肾两虚证
(1)如果出现流泪较严重的患者,可加五味子、防风等。
(2)如果出现泪液清冷的患者,可加用巴戟天、肉苁蓉、桑螵蛸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血虚夹风证
(1)方药:止泪补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蒺藜、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木贼、防风、夏枯草。
(3)中成药:复方石斛片。
2、气血不足证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中成药:当归养血丸、参归养血口服液、归脾丸。
3、肝肾两虚证
(1)方药:左归饮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茯苓、炙甘草。
(3)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治疗-相关药品:
复方石斛片、当归养血丸、参归养血口服液、归脾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泪道阻塞
病程较短,用泪道探通联合逆行鼻腔鼻泪管插管术或泪道激光成形术。病程长,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配合中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滴滴眼液选用含硫酸锌的滴眼液。
2、针灸治疗
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证以补法为主,可选肝俞、太冲、合谷、风池;肝肾两虚、约束无权证以补法为主,针灸并用,可选肝俞、肾俞、涌泉、太冲。
治疗-治疗周期:
流泪症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流泪症的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个别患者失治误治,可形成漏睛等变证。
预后-危害性:
极个别患者因泪窍阻塞而失治误治,可形成漏睛、漏睛疮等变证。
预后-治愈性:
本病泪道通畅,药物治疗配合针灸,可获得治愈。泪道不通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也可获得痊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的流泪症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起居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避免感受外邪、注意用眼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开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以温热服用为宜,一般药物按时按量服用。
3、滴眼液应单独保存,避免和其他类似的危险物品一起放置。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外出戴有色眼镜,避免风沙、强光刺激。
2、擦拭眼部时,动作宜轻,避免损伤皮肤。
3、注意不要长时间看书、工作,避免眼部疲劳。
4、注意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眼部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及眼周皮肤等。
2、观察有无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眼部检查、染料试验、泪道冲洗法、泪道探通术、X线碘油造影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适当多食羊肉、胡桃、海参等温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寒性食品,禁止烟酒。
饮食建议:
饮食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凉茶等。
预防措施:
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注意用眼卫生,户外带护眼镜,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户外活动戴防护眼镜,减少强光、风沙和尘埃的刺激。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脏手或手巾擦眼。
3、积极治疗慢性结膜炎等疾病。
4、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