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麻醉药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anesthetic drug intoxication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麻醉药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anesthetic drug intoxication
疾病概述:
麻醉药中毒(anesthetic drug intoxication),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患者对一定剂量的麻醉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本病主要与用药绝对过量、药物吸收过快、患者机体状态等相关。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药物种类、中毒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麻醉药中毒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急性期治疗和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情较重、未及时抢救者,可危及生命,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发绀、抽搐、昏迷
主要病因: 主要与用药绝对过量、药物吸收过快、患者机体状态等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药浓度检测、血气分析、超声、X线、MRI、心电图
重要提醒: 麻醉药中毒者应及时到院救治,否则可因严重中毒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麻醉药中毒根据麻醉药物的种类及给药途径分为局部麻醉药物中毒、静脉麻醉药物中毒和吸入性麻醉药物中毒。其中,以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多见;而全身麻醉药物中毒由于相关麻醉管理非常严格,临床上极为罕见。
1、局部麻醉药物中毒
局部麻醉药物,简称局麻药,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酯类(如可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等)和酰胺类(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等)。
2、静脉麻醉药物中毒
静脉麻醉药物主要包括超短小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等。
3、吸入性麻醉药物中毒
吸入性麻醉药物包括挥发性(如乙醚、氟烷等)及气体吸入麻醉药(如氧化亚氮、乙烯等)两大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麻醉药中毒并不常见,但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美国近年来处方麻醉药中毒数呈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机体状态较差者。
病因-总述:
麻醉药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用药绝对过量、药物吸收过快、患者机体状态差(如高热、恶病质、酸中毒、肝肾功能低下等)三个方面。
病因-基本病因:
1、用药绝对过量
例如普鲁卡因阈剂量为19.2mg/kg,利多卡因阈剂量为7.0mg/kg,丁卡因阈剂量为2.5mg/kg。当用药剂量超过上述阈剂量时就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反应。
2、药物吸收过快
主要与注射部位有关,比如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血管及注射于血运丰富区易发生吸收中毒。
3、患者机体状态
高热可增加药物的扩散及吸收,当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使用较低剂量的麻醉药物就可能会引起惊厥。另外,恶病质、休克、酸中毒、肝肾功能低下、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降低机体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力,容易出现麻醉药中毒。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药物种类、中毒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发绀、抽搐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表现
中毒较轻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舌或口唇麻木、视物模糊、神志淡漠、嗜睡、面色红润、多语、寒战等;中毒较重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肌肉抽动或震颤、发绀、惊厥,可伴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
2、静脉麻醉药物中毒表现
(1)硫喷妥钠中毒:主要表现为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痛等表现,病情较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氯胺酮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变浅、变慢、喉痉挛、支气管痉挛、面色青灰、呼吸困难、谵妄、躁动、皮疹、水肿、高热、昏迷等,可伴有血压波动、心率增快,以及幻觉、幻视、幻听等精神异常。
3、吸入性麻醉药物中毒
(1)乙醚:吸入高浓度乙醚气体多有流涎、流泪、咳嗽、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恶心、呕吐、咽喉及胃部灼痛、颜面潮红、精神紊乱、嗜睡甚至昏迷等。病情较重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2)氧化亚氮:主要表现为肌肉震颤、抽搐、昏迷。长时间吸入可出现骨髓抑制现象。
症状-并发症:
麻醉药中毒可并发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肺水肿、恶性高热综合征、尿潴留、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就医-急诊指征:
使用麻醉药物后突然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震颤、抽搐、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采取措施和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麻醉后出现口唇麻木、眩晕。
2、伴有耳鸣、视物不清、意识不清、言语不利。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2、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
中毒较轻者可前往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最近是否服用或接触过什么药物?
6、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发绀、抽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药浓度检测、血气分析、超声、X线、MRI、心电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脉搏,判断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发绀、黄疸、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口腔溃疡、肢体震颤、意识障碍等体征,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呼吸音异常、啰音、血管杂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肾区叩痛等心肺腹受累征象。
4、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判断患者有无肌力及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减弱、深浅感觉异常、病理征阳性等体征,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过敏等。另外,当患者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则提示利多卡因、丙胺卡因中毒可能。
2、血生化
患者根据麻醉药类型及中毒严重程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黄疸指数升高、肝肾功能异常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3、血药浓度检测
可明确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以指导治疗及监测病情变化。
4、血气分析
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抑制、呼吸性酸中毒等异常。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判断心功能是否异常,有无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等问题出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借助超声、X线、MRI等影像手段,评估局部受累情况,以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发绀、抽搐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用药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血药浓度检测、血气分析、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药物接触史,即可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麻醉药中毒的治疗原则是,本病一经发现,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及接触,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静脉快速输液并加入大剂量维生素C加速药物排泄和分解。
3、积极控制惊厥、抽搐、心律失常等。
4、高热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
5、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
6、分泌物多时应立即吸引清除,防止误吸、窒息。
7、如误饮乙醚,可口服石蜡油或蓖麻油,继之用温水洗胃、倒泻。洗胃后可使用牛奶以减轻胃黏膜刺激。
8、严重缺氧者应按脑复苏处理。
9、呼吸、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治疗-一般治疗:
1、有呕吐可能者应头部侧倾。
2、注意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注意导管、输液是否通畅。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过敏药物
适用于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者,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麻黄碱、地塞米松等。
2、升压药物
适用于血压下降者,常用药物为多巴胺。
3、治疗喉痉挛的药物
发生喉痉挛时,可使用阿托品、氯化琥珀胆碱进行治疗。
4、抗惊厥药物
发生惊厥时,可使用地西泮等镇静药物进行治疗。
5、脂肪乳
若为酯类局麻药中毒,可使用脂肪乳进行解毒。
治疗-相关药品:
肾上腺素、麻黄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阿托品、氯化琥珀胆碱、地西泮、脂肪乳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麻醉药中毒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麻醉药中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立即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及接触,部分轻度中毒者可给予吸氧观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中毒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情较重或未及时诊治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毒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2、本病可并发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小部分中毒严重、未及时诊治者,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克服紧张心理,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并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肌肉震颤、发绀、抽搐、昏迷等表现,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到多数患者的中毒情况是可逆的,并且存在相应的对症及解毒药物,通过积极诊治,中毒反应可得到控制及缓解,以此加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出现皮疹、全身瘙痒者,尽量不要搔抓,同时勤洗澡,勤换衣物、床单等,避免感染。
4、建议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出汗后及时清洗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
5、病情稳定后,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增强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呼吸、大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麻醉药中毒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科学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注意营养均衡,建议清淡、易消化饮食。
2、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3、无明显肾功能损害者,可适当多饮水,也可以饮用一些清茶。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油腻、生冷、坚硬的食物。
2、忌不洁饮食。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针对麻醉药中毒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用药前应仔细核对药物类型及用药剂量,严格控制相关药物的用药剂量。
2、部分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应做好过敏测试。
3、避免同时使用异烟肼、氯霉素等延长局麻药毒性反应时间的药物。
4、避免麻醉药误入血管而未被发现。
5、妥善保管麻醉类药物,以防误服。
6、年老体弱及其他机体状态较差者,应慎用麻醉类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