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梅毒合并HIV感染疾病别名: 梅毒合并艾滋病疾病概述: 梅毒合并HIV感染,是指梅毒患者...
养生
疾病名称: 梅毒合并HIV感染
疾病别名: 梅毒合并艾滋病
疾病概述:
梅毒合并HIV感染,是指梅毒患者同时患有HIV感染。本病主要由于梅毒造成的生殖器溃疡使患者通过性传播感染HIV几率明显增加所引起。梅毒患者同时感染HIV会影响梅毒螺旋体的自然病程、诊断及治疗。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硬下疳、淋巴结肿大、发热、关节疼痛、头痛、树胶样肿等。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治疗应在治疗梅毒的同时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早期接受规范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性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硬下疳、淋巴结肿大、发热、全身不适、厌食、关节疼痛、头痛、树胶样肿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梅毒造成的生殖器溃疡使患者通过性传播感染HIV几率明显增加所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HIV感染检测、脑脊液检查、超声、X线、CT、MRI、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HIV感染会掩盖梅毒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临床分类:
梅毒合并HIV感染根据梅毒的病程主要分为一期梅毒合并HIV感染、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三期梅毒合并HIV感染。在HIV感染者中,梅毒各期的潜伏期较普通梅毒缩短,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可迅速从一期梅毒进展到三期梅毒。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梅毒和HIV感染均属于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梅毒患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等方式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梅毒的发病人数已居我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第3位,梅毒患者HIV检出率高于其他性病患者,约80%恶性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男性同性恋人群。
病因-总述:
梅毒合并HIV感染主要由于梅毒造成的生殖器溃疡使患者通过性传播感染HIV几率明显增加所引起。相关研究显示,梅毒感染会使得HIV感染的危险度增加5~8倍,同时,HIV还会掩盖梅毒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症状-总述:
大多数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与HIV阴性的梅毒患者相似,典型的梅毒分为三期,但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各期梅毒潜伏期较短,病程进展较快,可迅速由一期梅毒进展为三期梅毒。
症状-典型症状:
1、一期梅毒合并HIV感染表现
(1)硬下疳:潜伏期平均2~4周,为本病的典型损害,好发于外阴部及性接触部位,起初为红色小丘疹或硬结,随后出现糜烂、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约1~2cm,质硬,边界清楚,无脓液,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为重要传染源。HIV感染阴性的梅毒患者硬下疳多为单发,相关研究显示,至少25%一期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硬下疳为多发。
(2)腹股沟或患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在发生硬下疳1周后出现,可为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无痛、表皮不红肿、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破溃。
2、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表现
由于HIV感染会加快梅毒的进程,因此二期梅毒多发生于2~8周后。
(1)皮肤梅毒:皮损呈多形性,包括玫瑰疹(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脓疱疹、色素斑、白斑等,常泛发对称。另外,患者可在口腔出现黏膜斑,以及虫蚀样脱发等。
(2)流感样综合征:约60%~90%患者可突发头痛、头晕、厌食、疲乏、低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流感样表现。
(3)淋巴结肿大:约50%~85%患者会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4)骨梅毒:患者可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骨关节游走性疼痛,白天及活动后减轻。
(5)其他:包括眼损害、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3、三期梅毒合并HIV感染表现
多在感染后的3~10年内发生。
(1)结节性梅毒疹:临床表现为数十个黄豆大小的古铜色皮下结节,多见于前额、背部及四肢,通常无疼痛,部分结节可自行消退,留下浅瘢痕,边缘又可发生新的结节。
(2)树胶样肿:是三期梅毒的常见表现,约61%患者会出现树胶样肿,起初为皮下小硬结,之后可逐渐增大至蚕豆甚至李子大小的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质坚硬,触之可活动。斑块容易发生坏死、破溃,流出树胶样分泌物,并形成特异性的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溃疡。
(3)全身表现:通常全身表现轻微,当皮损侵犯骨膜及骨时可出现疼痛,夜间加剧。
症状-并发症:
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可并发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心肌炎、脑膜炎、脊髓痨、麻痹性痴呆、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恶病质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有高危性行为,怀疑自己染病。
2、生殖器官等部位出现可疑红斑、皮疹、溃疡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前往传染科、性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近期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吗?什么时候?
2、性伴侣有几个?性伴侣有疑似性病吗?
3、有过抽血、输血、吸毒等经历吗?
4、您是什么职业?
5、自己做过检测吗?结果如何?
6、以前在医院做过检测吗?结果如何?是否复查过?
7、有哪些症状不适?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传染吗?
8、我的伴侣需要一起来检查或治疗吗?
9、治疗期间我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HIV感染检测、脑脊液检查、超声、X线、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皮疹的性质、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压痛、破溃、活动度等,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评估有无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指导治疗。
3、病原学检查
在患者皮损处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然后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镜检查找梅毒螺旋体。
4、梅毒血清学检查
包括非密螺旋体血清检测(如RPR、TPPA、TRUST)和密螺旋体血清检测(如FTA-ABS、EIA等)。其中,非密螺旋体的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当滴度呈4倍变化时具有确诊意义。但HIV感染合并梅毒时,可出现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需进一步结合病原学检查及皮损区病理活检结果。
5、HIV感染检测
包括HIV抗体初筛试验、HIV抗体确诊试验、HIV-RNA检测、P24抗原检测等。其中,HIV-RNA检测、P24抗原检测有助于HIV感染的诊断和早期诊断,确诊仍需依赖于HIV抗体确诊试验。
6、脑脊液检查
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由于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血清学检查假阴性并不少见,因此,医生必要时会采取皮损区的病理活检,以协助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由于HIV感染容易并发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借助超声、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协助诊断,评估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硬下疳、淋巴结肿大、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病原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HIV感染检测、脑脊液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软下疳、银屑病、寻常狼疮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软下疳
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染,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初为炎性小丘疹,1~2天后变为脓疱,脓疱破溃可形成溃疡,约50%~60%患者在数天或3周左右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及波动感,可破溃流出脓液,形成溃疡和窦道。皮损分泌物中查不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
2、银屑病
二期梅毒出现鳞屑性皮损时,需与银屑病进行鉴别。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是银屑病的三个基本特征,皮损常为冬重夏轻,而二期梅毒无此特征。
3、寻常狼疮
三期梅毒发生结节性梅毒疹时,需与寻常狼疮进行鉴别。后者一般结节较小,常陷没于皮内,呈褐红色,浸润较轻,性质柔软,破溃后常融合形成较大溃疡,好发于颜面及口鼻附近,破坏组织而致毁容。
治疗-治疗原则:
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梅毒的同时要尽早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值得强调的是,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任何替代方案都需要进行密切的临床及血清学监测。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无论梅毒患者有无合并HIV感染,青霉素均作为梅毒治疗的首选,医生会根据患者梅毒的分期、有无神经梅毒等,制定青霉素的用法、用量。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采取脱敏治疗,或选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2、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梅毒合并HIV感染者需推迟抗病毒治疗,因此本病需在治疗梅毒的同时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为替诺福韦、恩曲他滨、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曲松、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替诺福韦、恩曲他滨、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司他夫定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早期接受规范治疗。梅毒方面,早期(一期、二期)梅毒经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后,约90%患者是可以获得根治的,只是晚期梅毒的疗效欠佳,所以梅毒的预后是越早治疗越好;HIV感染方面,如患者在无症状感染期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可停留于此阶段,不会进展为艾滋病,而进展至艾滋病者,预后凶险。
预后-危害性:
1、梅毒感染与HIV感染具有相互促进、彼此协同的关系。梅毒感染可使HIV感染几率增加,而HIV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受损,导致机体抵御梅毒感染的能力下降。
2、HIV感染会掩盖梅毒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3、HIV感染可进展至艾滋病阶段,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早期梅毒经规范诊治,一般可得到根治;HIV感染在无症状感染期进行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预后-生存周期:
HIV感染进展至艾滋病者,一般生存期为6~18个月。
日常-总述:
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应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管理好日常生活,保证自己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的同时,应同时避免传染给他人。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自卑、被歧视的心理:很多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和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更别提接受专业治疗,从而耽误了疾病治疗,不利于临床治疗成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害怕、恐惧的心理:因本病传染性特征突出,会传染给下一代,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因此,患者往往十分担忧,并伴有恐惧、害怕的心理。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认识较浅,误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绝症,因此,自身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担忧死亡,害怕临床治疗威胁到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另一方面,患者担心家人、朋友远离自己,担心被冷落与孤立,而且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担心连累家人,因此不配合临床治疗。
(3)失落、疑虑的心理:患者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因感染梅毒、HIV而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正常性生活和能力等,常常十分沮丧和消极,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心情沮丧时患者十分焦虑,对身边的事物十分敏感,当听到身边的人悄声议论时,往往认为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在讨论自己。同时,从医务人员细微的行为判定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存在疑惑心理的患者不仅不相信他人,而且对于他人询问的问题,往往存在被迫害妄想症。
(4)自罪、消极的心理:大部分患者是因滥交或性生活不洁被感染的,因此存在罪孽的心理,精神负担十分沉重,再加上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患者便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并且因患者亲人、同事、朋友对本病的偏见,往往十分冷漠、疏远患者,一些甚至断绝了往来,从而使得患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十分孤独无助,往往有一死百了,死有余辜的消极想法。同时,这一消极想法长期积压在心中,使得患者产生厌世、失眠、不安的情绪,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患者心理痛苦不已,且不利于临床治疗。
2、护理要点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梅毒及HIV感染的含义、病程进展以及传播途径,正确看待疾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和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来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针对个别出现偏激行为的患者,需要用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错误。同时,帮助其积极的面对现有的状态。充分尊重患者,为患者保密。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4、患者在治愈前应严禁性生活,性伴侣需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5、家属应避免与患者的体液、血液接触。
6、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每天进行功能锻炼。
7、患者不要与他人共用便器、浴巾,不在公共浴池洗澡,防止交叉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在治疗后应进行定期复诊,通过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一般至少坚持3年,第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第三年在年末复查一次。另外,神经梅毒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
饮食调理:
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的饮食并无特殊要求,但该类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仍需注意饮食的卫生,以减少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饮食建议:
1、由于HIV感染者会导致免疫缺陷,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因此应通过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来提高机体抵抗力,一般会建议给予高蛋白、清淡、温热、易消化的软食或流质饮食。
2、在烹调蔬菜时要轻微烧制,不能时间过长,否则会破坏维生素。
3、有恶心、呕吐、腹泻者,饭应做成软的或糊状,可有助于饮食。
4、对进食困难者,应采取少食多餐,可以加一些植物油或花生酱。
5、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3、忌暴饮暴食。
4、忌不洁饮食。
5、忌过冷、过热食物。
6、忌烟熏烧烤类食物。
预防措施:
梅毒合并HIV感染的预防主要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提倡使用安全套,减少或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2、及早发现、及早治疗HIV感染及梅毒患者,消除传染源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3、对嫖娼、卖淫、吸毒、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应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及HIV抗体的测定。
4、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需要输血治疗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梅毒合并HIV感染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
6、HIV、梅毒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哺乳。
7、严禁吸毒,特别是严禁静脉注射毒品。
8、被梅毒、HIV感染患者污染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处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