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霉菌性尿道炎疾病英文名称: mycourethritis疾病概述: 霉菌性尿道炎(myc...
养生
疾病名称: 霉菌性尿道炎
疾病英文名称: mycourethritis
疾病概述:
霉菌性尿道炎(mycourethrit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性病变。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如其他尿道炎那样明显,有时仅有排尿烧灼感、尿道瘙痒症状。霉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尿道
常见症状: 排尿烧灼感、尿道瘙痒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由于霉菌性尿道炎有可能引起霉菌性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积极做好本病的防治,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方式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霉菌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烧伤患者,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者。
病因-总述:
霉菌性尿道炎主要由于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引起。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人体都会存在上述霉菌,由于人体防御机制和菌群相互制约作用,不会发生霉菌性尿道炎。但是,当患者长期患病、全身衰竭、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等情况下,会导致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发生霉菌性尿道炎。另外,长期使用导尿管、造瘘管等亦可直接产生霉菌性尿道炎。
症状-总述:
霉菌性尿道炎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有时仅有排尿烧灼感、尿道瘙痒症状。尿道分泌物很少,呈水样或黏液状,有时尿中可见到白色团块样物质。
症状-并发症:
霉菌性尿道炎可并发霉菌性肾盂肾炎、霉菌性败血症等。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泌尿外科进行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的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吗?
3、您既往有过危险的性生活经历吗?
4、您是否患有免疫缺陷病?
5、您既往有哪些尿道的疾病吗?
6、您的症状出现后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
3、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5、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6、我需要注意哪些事情防止复发?
7、我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排尿烧灼感、尿道瘙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尿道部位有无皮疹、糜烂、异常分泌物、溃疡形成等,有助于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分析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
2、尿常规
可了解是否存在菌尿等异常表现,对判断感染是否累及尿道有一定价值。
3、病原学检查
可取尿沉渣、尿道分泌物、尿道拭子做涂片检查,找到霉菌孢子、假菌丝;或行尿液培养,如发现霉菌,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排尿烧灼感、尿道瘙痒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非特异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尿道炎
为非特异性细菌所引起,患者除有尿道瘙痒、灼痛之外,常伴有尿频、血尿,尿道分泌物多呈脓性,且量较多,尿液培养可发现非特异性细菌,可资鉴别。
2、滴虫性尿道炎
为毛滴虫感染所引起的尿道炎症改变,患者常有尿道瘙痒、不适,尿道分泌物为大量黏液性稀薄液体,尿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滴虫,一般不难区分。
治疗-治疗原则:
霉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对于病情严重者,可采取全身抗真菌治疗。另外,对于免疫力低下者,可给予一般处理,增强抵抗力,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治疗-一般治疗:
1、对于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及抗生素者,应停用或减少相应剂量,严格把握治疗指征。
2、加强营养支持,注意补充热量及维生素。
3、对于贫血或血浆蛋白低下时,可采取输血或输入白蛋白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4、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配偶如有感染时应同时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
可使用两性霉素B,注入尿道或膀胱进行治疗,直至尿霉菌培养阴性为止。
2、全身抗真菌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者,可采取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口服治疗。
3、碱性药物
对于尿道及膀胱感染者,可给予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进行治疗,以碱化尿液,影响霉菌的繁殖,有利于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两性霉素B、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碳酸氢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霉菌性尿道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霉菌性尿道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不仅可造成局部病变,还可向上尿路发展,发生上尿路霉菌性感染,甚至引起严重的霉菌性败血症,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止疾病传播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部分患者的霉菌性尿道炎可能由性接触传播导致,患者可能有羞愧、自责等心理,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甚至不配合治疗。
2、护理方式
患者首先要正视疾病,理解患病本身与道德无关,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才是首要目的。家属也要给予患者支持、帮助其走出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内裤,按时洗澡。
2、将患者的个人用品与其他人的用品分开,及时清洗、消毒。
3、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
5、患病期间禁止性生活。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
2、适量增加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4、保证每天的热量摄入。
5、多喝水。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少吃油炸、腌制、熏烤的食物。
3、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避免危险性行为。
2、注意个人卫生,应严格分开用毛巾、脸盆、床单等私人物品,并煮沸消毒。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