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眉棱骨痛疾病英文名称: pain in supraorbital bone,suprao...
养生
疾病名称: 眉棱骨痛
疾病英文名称: pain in supraorbital bone,supraorbital neuralgia
疾病概述:
眉棱骨痛(pain in supraorbital bone),是指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的眼病。发生与可单侧出现,也可双侧发生。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生与风热上扰、情志不调、饮食不节、肝血不足等有关。预后一般良好,中药内服、或配合针刺治疗,多能使疼痛迅速缓解。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眶上神经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
主要病因: 风热上扰、情志不调、饮食不节、肝血不足
检查项目: 眼部检查、视力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应及时就诊咨询,注意生活起居调理,必要时中药针灸同时治疗。
临床分类:
1、风热上扰证
主要表现为眉骨疼痛,突然发生,压痛明显,且疼痛走窜,可伴有发热恶风,鼻塞流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风痰上犯证
主要表现为眉骨疼痛,眼胀,不能睁眼,伴有头晕目眩,胸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脉弦滑。
3、肝郁化火证
主要表现为眉棱骨、眼眶骨及前额骨痛,眼珠胀痛,眩晕,伴有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胁肋胀痛,小便色红而短,舌红苔黄,脉弦数。
4、肝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眼眶微痛,眼珠酸痛,不耐久视,畏光干涩,可伴有身体倦怠,神情疲惫,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脉细。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风热上扰、情志不调、饮食不节、肝血不足等有关。病位在眉棱骨部或眼眶,与肝等脏有关。病性早期以实为主,病久多虚。
病因-基本病因:
1、风热上扰
风热之邪外袭,循太阳经脉,上扰目窍,发为本病。
2、肝血不足
素体肝血不足,目窍脉络空虚,不能滋养头目,发为本病。
3、情志不调
长期情绪失调,如恼怒,抑郁等,损伤肝脏,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肝火上炎,上攻目窍,发为本病。
4、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加节制,暴饮暴食,或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痰湿内生,上犯头目,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眼睛胀痛,不耐久视,畏光,阅读和夜间疼痛加重。
症状-典型症状:
1、自觉症状
单侧或双侧眉骨疼痛,或痛连眶内,或痛连两颞,时作时止,时轻时重,伴有眼珠胀痛,不耐久视,畏光,喜闭目,阅读后和夜间疼痛加重。
2、眼部检查
患眼眶上切迹处有压痛。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
2、或者伴有眼珠胀痛,不耐久视,畏光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症状?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眼珠胀痛,不耐久视,畏光等?
3、有经常熬夜疲劳用眼的习惯吗?
4、平时有偏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大量饮酒的习惯?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视力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等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西医眼部检查、视力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面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眼部检查
主要通过眼底镜、裂隙灯等工具进行检查,了解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病变情况。
2、视力检查
用于判断患者的视力有无影响。检查环境应保证光线充足,两眼轮流进行检查,检查一侧眼睛时,用遮眼板将另一眼遮住,但不能压迫眼球。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绿风内障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眉棱骨疼痛,常伴眼珠胀痛。
2、辅助检查
眼部检查患眼眶上切迹处有压痛,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眉棱骨痛与绿风内障
眉棱骨痛是眉棱骨部或眼眶骨疼痛的眼病。绿风内障主要表现为眼珠胀痛,痛连眉棱骨,且有视力下降,瞳孔散大,眼压增高等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临证时宜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必要时针药并施。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热上扰证
(1)如果出现鼻塞流涕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辛夷、细辛等。
(2)如果出现热象明显的患者,可去羌活,以防温燥太过。
2、风痰上犯证
(1)如果出现眩晕较严重的患者,可加用蒺藜、钩藤等。
(2)如果出现眩晕呕吐的患者,可加用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等。
3、肝郁化火证
如果出现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加用蔓荆子、夏枯草等。
4、肝血不足证
如果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首乌藤、酸枣仁等。
治疗-药物治疗:
1、风热上扰证
(1)方药:驱风上清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梢、酒黄芩、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甘草、蔓荆子、葛根、薄荷。
2、风痰上犯证
(1)方药:防风羌活汤加减。
(2)常用中药:防风、羌活、细辛、川芎、半夏、白术、黄芩、南星、甘草、天麻、僵蚕。
3、肝郁化火证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牡丹皮、栀子、白芷、细辛。
4、肝血不足证
(1)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川芎、牛膝、防风、炙甘草、白术、天冬、白芍、黄芪、桂枝、地龙。
治疗-相关药品:
龙胆泻肝丸、归脾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治疗
局部可取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风池等穴,全身取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等穴,均以泻法为主;也可采用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捻转至局部有酸、胀、麻等得气感即止,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2、穴位注射
取2%普鲁卡因注射液或2%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于攒竹穴。
3、外治疗法
可于眶上切迹压痛处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或取艾叶、生姜适量炒热布包温熨患处。
治疗-治疗周期:
眉棱骨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眉棱骨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诊断明确,经中药或针刺治疗,疼痛能迅速缓解。
预后-危害性:
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日久,可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诊断明确,正确辨证治疗,疼痛可迅速缓解,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的眉棱骨痛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避免感受外邪、生活起居有规律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开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以温热服用为宜,一般药物按时按量服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空气清新,舒适、安静,温度、湿度适宜。
2、注意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2、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舌象、脉象、精神的变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眼部检查、视力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适当多食羊肉、胡桃、海参等温性食物,忌食生冷、肥腻、寒性食品,禁止烟酒。
饮食建议:
饮食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2、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风热上扰、情志不调、饮食不节、肝血不足等有关。因此平时保持心情开朗,避免感受外邪,用眼不要长时间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阅读、看电视或暗房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
2、保持心情开朗,不恼怒、不忧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等。
3、气温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外邪。
4、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