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面瘫疾病概述: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常见...
养生
疾病名称: 面瘫
疾病概述: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常见疾病,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一侧的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泪腺功能障碍、味觉异常等。年轻患者一般预后较好,年老患者伴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面部
常见症状: 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泪腺功能障碍、味觉异常
主要病因: 主要由面神经炎、卒中、肿瘤、炎症免疫、感染、外伤等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CT、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口角歪斜或下垂等症状时,应及时治疗,避免遗留有后遗症,如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
临床分类:
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的不同,面瘫可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两类。
1、中枢性面瘫
面神经核以上大脑皮质病变引起面肌麻痹者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为非完全性面部表情肌麻痹,多见于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脑内炎症。
2、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核及其以下面神经各段病变引起面肌麻痹者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单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麻痹,周围性面瘫远多于中枢性面瘫,而周围性面瘫又以颞骨段病变最多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病因-总述:
引起面瘫的最常见原因为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另外,卒中、肿瘤、炎症免疫、感染、外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因素均可以导致面瘫。
病因-基本病因:
引起面瘫的病因包括:
1、卒中
脑梗死、脑出血等。
2、肿瘤
脑干肿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脑膜瘤、桥小脑脚肿瘤等。
3、炎症免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
4、感染
亨特综合征、莱姆病、脑炎(真菌、细菌、病毒)、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腮腺炎等。
5、外伤
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医源性损伤、新生儿产伤等。
6、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病因-危险因素:
1、妊娠状态。
2、严重先兆子痫。
3、上呼吸道感染。
4、高血压、糖尿病。
5、肥胖人群。
6、免疫力低下者,发病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面瘫患者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泪腺功能障碍、味觉异常等。
症状-典型症状:
1、中枢性面瘫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表现为面部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不能做露齿、鼓颊、吹哨动作,但额纹存在,可以皱额、皱眉、闭眼;病灶对侧的面部随意动作丧失,但仍有哭、笑等表情。
2、周围性面瘫
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绝大多数发生于一侧,双侧者较少。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在吹口哨和大笑时尤为明显。部分患者起病前1~2日有患侧耳后、耳内或面部的轻度疼痛。典型症状有:
(1)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2)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眼球常露在外面。
(3)口角歪斜,表现为嘴巴歪向一侧,常流口水。
(4)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鼓气、吹口哨等动作。鼓气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出现漏气。
(5)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白眼(白色巩膜)。
(6)进食时,食物常滞留在患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从同侧流出。
(7)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出现流泪。
(8)部分还会出现患侧舌头前2/3的味觉消失,对声音异常敏感。
症状-并发症:
1、联带运动
联带运动是一种异常的同步运动。表现在一组面肌随意运动或反射性收缩时,另一组肌群亦发生不自主收缩。如闭眼时出现口角向上抽动,眨眼时颏部肌肉轻微抽搐等。
2、鳄鱼泪综合征
可出现进食时患侧溢泪的现象。
3、镫骨肌收缩
面肌运动时耳内有胀满感或出现轰鸣声,可伴有面肌痉挛。
4、半面痉挛和面肌挛缩
面肌重新获得神经支配后,有时可出现痉挛或挛缩,表现为部分肌肉(如睑)颤动,鼻唇沟过深等,严重者半侧面肌出现抽搐。
症状-伴随症状:
1、中枢性面瘫
(1)脑叶卒中可伴有病灶对侧单个肢体瘫痪,甚至偏侧肢体瘫痪、癫痫、双下肢运动障碍及尿失禁等。
(2)内囊卒中可伴有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等。
2、周围性面瘫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伴有耳内、耳后轻度疼痛,听觉过敏,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减退,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面部感觉异常等伴随症状。
(2)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除了伴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等症状外,还可伴有外耳道、鼓膜上出现疱疹,耳廓、外耳道感觉迟钝。
(3)吉兰-巴雷综合症常伴有双下肢瘫痪、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伴有四肢袜套感、蚁行感、麻木、发热、触电样等感觉异常。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持续出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
2、眼睛无法完全闭合。
3、舌头味觉消失,对声音异常敏感。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可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什么原因会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7、您平时吸烟、喝酒吗?
8、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9、您之前受过外伤吗?
10、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怎么治疗?能治好吗?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6、治疗费用高吗?
7、如果治好了还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一侧的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泪腺功能障碍、味觉异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先会对患者做体格检查,以及肌电图、CT和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因,确定诊疗方案。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观察患者有无面瘫,有无额纹,鼻唇沟有无变浅或消失,眼裂有无增大,眼睑能否闭合等。主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肌力减弱、反射消失等症状。医生嘱患者做抬眉、微笑、皱眉、鼓腮、噘嘴等动作,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用针电极刺入肌肉进行刺激,测出其运动单位的特殊电位。可了解患者面部神经的损伤程度,医生可推断恢复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协助发现导致面神经受压的病因,如卒中、肿瘤或颅骨骨折等。
(1)病因是卒中,CT上可看见面神经附近有高信号影存在。
(2)病因是颅脑肿瘤,MRI上可看见面神经的强化信号存在。
(3)病因是颅骨骨折,则可在CT上看见颅骨不连续影像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一侧的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或下垂、泪腺功能障碍、味觉异常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CT、MRI、肌电图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面肌痉挛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动,没有额纹和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同侧面部表情丧失等阳性体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与本病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治疗措施。主要采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水肿、炎症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等。
治疗-对症治疗:
眼部的保护治疗: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常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
治疗-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可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加快康复进程。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其可减轻局部的水肿、炎症。
2、抗病毒药物
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但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尤其是严重面肌无力或完全性面瘫患者可能会获益。抗病毒药物可选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由带状疱疹者引起者,需加用抗病毒药物。
3、神经营养剂
可用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维生素B12等。
4、抗生素
对于因细菌或真菌引起的面瘫,需根据感染的病菌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引起的面瘫,常用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泼尼松、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甲钴胺、维生素B1等、维生素B12、多西环素、阿莫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面神经减压术
曾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但由于手术风险较高,可能造成面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听力下降或丧失,现今已不推荐使用面神经减压术对该病进行治疗。
2、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3、其他疾病
如脑卒中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是否要进一步手术,如机械取栓、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治疗-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碘离子透入等康复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4~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脑出血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医生嘱患者卧床休息,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并保持患者血压平稳,防止继续出血。
2、脑梗死导致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及发病时间,在可行的情况下争取溶栓。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监测其心脏功能、氧饱和度、血压、血糖、体温等,并予以吸氧,必要时采取特异性治疗,如血管内取栓等。给予患者吸氧和通气支持,控制体温和血压,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溶栓治疗。
3、吉兰-巴雷综合征
伴有严重肢体无力和呼吸肌受累者,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电、呼吸道监测管理,给予营养支持,早期应用免疫治疗及神经营养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神经功能康复。
治疗-中医治疗: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是不同的专家对针灸和理疗的疗效和时机尚持不同的意见。针刺疗法以祛风、通经络、调气血为原则。理疗和推拿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预后-一般预后:
大部分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可恢复。其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可在发病后2~4周好转,3~4个月后完全康复;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中,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70%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得到完全恢复。
预后-危害性:
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能会遗留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后遗症。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患者需及时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护理应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闭眼不能或闭眼不全患者应对眼部进行特别护理。口部肌肉功能失调的患者,应改变饮食方法,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可能有助于疼痛缓解。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有面部口角歪斜、眼睛不能正常闭合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
(2)本病若不积极治疗,有可能遗留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后遗症,对患者产生长远的影响,患者可能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存有心理负担。
(2)患者应该相信医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多参加文娱活动,避免集中过度的注意力在疾病上。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适宜的居住环境。
2、患者应当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睡觉时戴眼罩,可以保护眼睛夜间免受持续刺激,并记得关闭窗户,避免面部受凉。
3、患者应该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如散步、太极拳等。并且在外出锻炼时注意面部保暖和眼部保护,可以带适宜的面罩。
4、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常用温热的毛巾敷面部,并多尝试面部动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5、闭眼不能或闭眼不全的患者,白天出门的时候可戴上眼镜或护目镜,有助于防止阳光刺激和风沙的直接侵害或划伤。
日常-特殊护理:
1、面部护理和康复
睡前可用50°C~60°C的热毛巾温敷病侧眼睑部。排除面部损伤等病因后,可加强面肌的运动,如协助患者从病侧的口角向上方用掌根螺旋式按摩面部。配合医生做康复运动,鼓励患者多锻炼病侧的面肌,并加强表情肌的运动,如多做睁眼、开口笑、撅嘴唇、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2、眼部护理
闭眼受影响的患者应对眼部进行特别护理。白天可使用润滑滴眼液,晚上使用眼药膏以保持眼部湿润。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或可有助于缓解疼痛。
3、口部护理
口部肌肉功能失调的患者,改变饮食方法,如用吸管吸食液体、进食软质食物、细嚼慢咽。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异性要求,用餐时尽量用健侧口腔咀嚼食物,细嚼慢咽;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养成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
2、患者可多吃燕麦、玉米等粗粮。
3、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4、患者可以多吃鸡、鸭、鱼等食物,供给身体新陈代谢。
5、建议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应多补充维生素B,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6、对于有饮食障碍的患者,家属可为其准备软质或者半流食物,帮助患者进食。
饮食禁忌:
1、患者应戒烟酒。
2、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生活中糖类物质的摄入,少吃炼乳、蜜饯等食物。
3、患者要避免食用垃圾食品。
预防措施:
应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态,生活作息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免疫力,学会自我保健,调理自身状态。对其他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疾病,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病因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等。
2、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缺乏维生素B。
3、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避免遭受严重外伤。
4、注重面部保护,避免面部长期遭受冷风侵袭。
5、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控制体重。
6、经常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7、戒烟戒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