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磨牙疾病概述: 磨牙是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节律性、间断性...
养生
疾病名称: 磨牙
疾病概述:
磨牙是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节律性、间断性)产生牙齿紧咬或磨牙,进而中断下颌正常的生理休息位的现象,属于非生理性牙齿接触。简单来说,就是在未进食时上下颌牙齿不自主的紧咬或者不停磨动的不正常动作,被公认为是最为有害的口颌系统非生理性运动。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损害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病时孩子患病率会增高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夜间睡眠磨牙或白天不自主磨牙、紧咬牙
主要病因: 尚未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牙齿咬合因素、中枢神经机制、全身其他因素(如寄生虫、内分泌紊乱等)、遗传、职业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多导睡眠图检查、肌电图检查、上下牙接触、寄生虫检查、血清微量元素测定
重要提醒: 磨牙可以引起牙齿严重磨损、牙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疾病,当您发现自己有磨牙的症状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白天(日间)磨牙和夜磨牙。
2、根据下颌运动类型,分为磨动型和紧咬型。
3、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磨牙和成人磨牙。
4、根据磨牙的特点,分为磨动型、紧咬型、混合型(兼有磨动与紧咬)。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磨牙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夜间磨牙的发病率约为8%~10%,儿童磨牙的发病率为14%~20%,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青少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病因素复杂,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精神因素、牙齿咬合因素、中枢神经机制、全身其他因素(如寄生虫、内分泌紊乱等)、遗传、职业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精神因素
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情绪的功能,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压力、愤怒或沮丧等情绪都可能引起磨牙。
2、牙齿咬合因素
牙合,也称咬合,是在神经肌肉控制下,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包括静止和运动状态。神经紧张的个体中,任何牙齿咬合干扰均可能是磨牙的触发因素。
3、中枢神经机制
目前有趋势认为磨牙与梦游、遗尿、梦一样,是睡眠中部分大脑被唤醒的症状,是一种与白天情绪有关的中枢源性的睡眠紊乱,由内部或外部的、心理或生理的睡眠干扰刺激所触发。
4、全身其他因素
与寄生虫有关的胃肠功能紊乱、儿童营养缺乏、血糖血钙浓度升高、内分泌紊乱变态反应等都可能成为磨牙的发病因素。
5、遗传因素
磨牙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6、职业因素
汽车驾驶员、运动员、钟表工等要求精确性较高的工作,均有发生磨牙的倾向。
症状-总述:
磨牙患者临床表现不一,通常表现为夜间睡眠磨牙或白天不自主磨牙、紧咬牙。磨牙可引起牙齿的严重磨损,可出现牙磨损并发的各种病症。
症状-典型症状:
1、牙齿表现
通常牙齿只有在吞咽食物及唾液那一刹那,才会直接接触磨耗,因此正常人24小时上下牙齿直接接触的时间仅约17分钟,而磨牙患者不自主的磨牙,牙齿接触时间可高出数倍,因此牙齿严重磨耗,磨耗面超过功能区范围、磨耗不均匀,快速大量的磨耗,可致使咬合垂直距离降低而出现面部下1/3变短。
2、牙周组织表现
顽固性磨牙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或移位。长期磨牙也可能引起牙槽骨增生,表现为唇颊侧骨突起呈结节状,手术切除突出部分后若磨牙症未治愈仍可复发。
3、颌面部肌肉表现
双侧咬肌发达,因此外貌形似发胖,咬肌、颞肌和翼内肌可有触压痛。常在晨起时感觉颌面部肌肉紧张或疲乏,长期可能出现触压肌肉疼痛,甚至还伴有颈、背等部位的肌痛。
4、颞下颌关节表现
颞下颌关节是下颌运动的重要关节,磨牙患者上下牙紧咬,会导致关节组织损伤、关节结构紊乱及器质性破坏。
症状-并发症:
通常较轻的磨牙不会引起明显的并发症,严重的磨牙会因牙齿的磨损、肌肉过度运动等原因出现一些明显的并发症。如:
1、牙体组织严重磨耗,导致牙折、冷热刺激敏感、牙髓炎等。
2、口内的烤瓷冠崩瓷、金属冠破损、牙齿松动脱落、增加种植牙的失败风险、减少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
3、部分患者会出现耳前关节区弹响、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就医-门诊指征:
1、您或他人发现您总是有夜间磨牙或是白天紧咬牙的情况;
2、您的牙齿磨损严重或是出现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3、伴下颌肌肉疼痛、头痛。
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您可以选择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某些检查,衣物、饮食是否需要特殊注意。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磨牙的症状的?症状出现有多久了?
2、磨牙是您自己发现还是他人告知您的?
3、您在白天的时候会出现不自主的磨牙吗?
4、您出现磨牙前是否有精神压力大、紧张等情绪?
5、您的亲属中有磨牙患者吗?
6、您的牙齿磨损严重吗?是否曾患有牙周炎等疾病?
7、您是否曾就诊过?尝试过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磨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磨牙的症状可以缓解吗?我需要哪些治疗?
3、磨牙还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疾病吗?
4、磨牙可以根治吗?
5、我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我需要复查吗?
7、这个疾病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夜间睡眠磨牙或白天不自主磨牙、紧咬牙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详细的了解患者口腔情况,并通过X线、CT、MRI、多导睡眠图检查、肌电图检查、上下牙接触等检查,了解患者具体病情,还可选择寄生虫检查、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判断患者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具体如下:
1、视诊
看牙齿磨耗情况,有无变短,是否牙本质暴露牙尖磨损情况。
2、探诊
牙本质是否有酸感觉。有无穿髓,食物嵌塞情况。
3、叩诊
是否有疼痛,牙周是否有创伤。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寄生虫检查
判断患者的磨牙是否与寄生虫感染有关。
2、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检查患者的磨牙是否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检查-其他检查:
1、多导睡眠图检查
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均可出现,以NREM睡眠第2期最为多见。咬肌和颞肌活动增加,通常是节律性(每秒一次)的肌肉电位增加,一般在颏肌记录到可持续数秒钟。
2、肌电图检查
通过颌面部肌电图记录患者咬肌、颞肌的电位活动,了解患者夜间的咀嚼肌活动情况。
3、上下牙接触
通过特殊的装置记录患者上下牙接触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与常人差别较大。
检查-影像学检查:
可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牙齿、面部肌肉的情况。对严重磨损的牙照X线照片,可了解牙髓腔根尖及牙槽骨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出现夜间睡眠磨牙或白天不自主磨牙、紧咬牙等症状以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X线、CT、MRI、多导睡眠图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肌阵挛、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头部运动或躯体运动、 全面性癫痫发作、 颞颌关节疾病、生理性牙齿磨耗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磨牙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诊断标准:
1、儿童和家长抱怨睡眠时磨牙或咬紧牙关。
2、有以下表现中的一或一个以上:
(1)牙齿异常磨损。
(2)与磨牙有关的声音。
(3)颌肌不适。
3、睡眠多导图有下列两个表现:
(1)睡眠时颌肌运动。
(2)没有相关的癫痫活动。
4、无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如睡眠有关的癫痫、睡眠异常运动)。
5、可有其他睡眠障碍(如同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诊断-鉴别诊断:
1、 肌阵挛、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头部运动或躯体运动
磨牙只是在颏肌记录到节律性肌电位,而胫骨前肌和其他部位肌肉则没有;尤其是在颏肌出现节律性肌肉电位,是与磨牙的声音同时出现,容易区分。
2、 全面性癫痫发作
意识丧失、茫然而视、肌肉强直抽动,而后肌肉弛缓,小便失禁;脑电图呈多棘-慢波、棘-慢波或尖-慢波。其特异性表现与磨牙很好区分。
3、 颞颌关节疾病
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张口障碍与磨牙不难区分。
4、生理性牙齿磨耗
在正常咀嚼食物的过程中,牙齿的咬合面和邻面因摩擦而发生均衡的生理性的硬组织丧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属于正常磨耗现象。生理性牙齿磨耗不伴有夜间磨牙等症状,容易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磨牙的病因不明确、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多,目前较难根治,治疗以减轻磨牙对牙齿、肌肉、关节的损害为主,保护口颌系统的功能。治疗方法有心理及行为学治疗、肌松弛治疗、咬合治疗、药物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1、抗焦虑抑郁药
(1)地西泮可改善睡眠,并使咀嚼肌在睡眠时充分松弛,以达到缓解磨牙症状的目的。
(2)阿米替林可用于改善由度洛西汀等药物引起的夜磨牙,此药能抑制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有助于减少在此睡眠周期中出现的磨牙症状。
2、肉毒杆菌毒素
注射肉毒杆菌毒素,降低肌肉兴奋性,达到治疗磨牙症的目的。仅用于顽固性磨牙症的治疗。但有时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等症状。
3、驱虫药
有时肠道蛔虫病等寄生虫病也会出现磨牙症状,可使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驱虫药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阿米替林、肉毒杆菌毒素、甲苯咪唑、阿苯咪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肌肉松弛
通过理疗、咀嚼肌局部喷雾、肌痛点封闭、生物反馈疗法、肌松弛剂、生理功能训练等方式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紧张。
2、牙齿咬合治疗
在病因不明时,可以使用咬合板,睡前佩戴牙垫,可以减轻牙齿磨损、降低肌肉紧张度、避免牙咬合面磨耗和牙周组织的创伤。咬合板的种类较多,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咬合板。
3、牙周炎治疗
对于伴有牙周炎的患者,也要积极的治疗牙周炎。可以选择系统的牙周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此症与心、肝、脾以及阳明胃与大肠关系密切,而且有虚实之分,临床不可一味采用驱虫、清热、消食导滞等手段而损伤脾胃气血。准确辨治磨牙,大多可有满意效果。
预后-一般预后:
磨牙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难以完全治愈。症状较轻、对生活影响小的患者可以暂不处理。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齿重度磨耗、牙周组织疾患、颌面部肌肉酸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症状。
预后-危害性:
1、磨牙会对患者牙齿、面部肌肉、下颌关节等部位有影响,可能会引起患者饮食、张口不便。
2、夜间睡眠磨牙者,可能影响其他人休息,造成他人的恐惧和烦躁,反过来可能会加重夜间睡眠
3、严重的磨牙症还会导致患者牙齿严重磨损,出现牙周疾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等。
预后-治愈性:
磨牙目前较难根治,一般轻症患者对生活影响较小,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根治性:
磨牙目前较难根治。
日常-总述:
磨牙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放松的心态,保持口腔卫生,有利于缓解磨牙的症状。饮食方面应避免刺激性、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听从医生的安排,及时的复查。
日常-生活管理:
1、良好的生活习惯
(1)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放松心情,及时释放压力,保持良好情绪。
(2)伴有耳前关节区不适者,注意饮食,勿咬硬物,局部热敷理疗。
(3)调整不良的睡眠姿势,侧卧位或俯卧位睡眠可能导致夜磨牙发生。
(4)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嚼口香糖、嚼槟榔、咬铅笔、吃饭时只用一侧咀嚼、不良的睡姿等。
2、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以控制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2)宜选用软毛、小头牙刷或电动牙刷,可以使用含氟牙膏或抗菌牙膏。
(3)合理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辅助工具,正确选择和使用漱口液。
(4)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调理:
磨牙患者要注意避免摄入有兴奋作用的食物或饮料,比如酒类或含有咖啡因的饮食,不要嚼口香糖。日常饮食中应提供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2、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含脂肪量较低的食物。
3、适当摄入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过酸的食物,少吃油炸、熏烤的食物。
2、不要吃不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鱼类,避免感染寄生虫。
3、不喝烈酒,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
4、不要嚼口香糖,会使肌肉习惯于收缩状态。
预防措施:
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排解学习、工作中的压力。白天避免过于兴奋的活动,适当锻炼。注意尽量让牙齿保持放松的状态。
2、保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刷牙,尽量放松,不要吃的过饱,不要看恐怖、刺激的电影、电视节目等,睡前可以做一些舒缓的拉伸,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
3、少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不要吸烟、饮烈酒。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均衡饮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
5、注意寄生虫疾病,吃熟食,肉和蔬菜的厨具要分开,定期驱虫或去医院检查。
6、不私自使用含苯丙胺的药物,使用前征求医生的意见。
7、保护牙齿免受磨损,减轻耳前区颞下颌关节的损伤,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