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脑死亡疾病英文名称: brain death疾病概述: 脑死亡(brain death)...
养生
疾病名称: 脑死亡
疾病英文名称: brain death
疾病概述:
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大脑和脑干是人体接收信号和传出命令的“最高指挥官”,一旦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机体的其他器官将无法继续协同工作,也无法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最终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各种脑干反射消失的临床死亡结局。脑死亡的判定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详细查体和确认试验,在排除各种可引起可逆性昏迷的情况下最终确定。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及心跳
主要病因: 主要由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CT、颅脑MRI
重要提醒: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出现脑死亡。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脑死亡是一种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的过程。其主要由脑损伤引起,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方面。
病因-基本病因:
1、原发性脑损伤
指原发于脑的疾病,例如,高处坠落或车祸导致的头颅外伤,可直接引起脑组织坏死;脑内大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也可能导致脑死亡。此外,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脑死亡。
2、继发性脑损伤
指由于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受损引起的脑损伤,例如,心脏骤停、严重窒息、溺水、急性药物中毒、低体温等,引起脑供血供氧不足,最终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一般来说,脑动脉血流中断超过4~6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全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的最终结果就是脑死亡。
症状-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没有自主呼吸、心跳,需要依靠各种仪器及药物来维持呼吸、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
症状-典型症状:
1、深昏迷
脑是维持觉醒状态的中枢,脑死亡时没有“醒着”和“睡着”的区别,全天都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的深昏迷状态。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是感知世界的中枢,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会通过脑干传导到大脑皮层并整合出相应信息。因此脑死亡时会丧失上述功能。
3、无自主呼吸、心跳
脑是发出指令的中枢,人主动地行走、讲话,甚至维持某种姿势,都受到大脑的调控,因此脑死亡时没有自主活动,也无法自行呼吸,没有心跳,无法咳嗽、咳痰,无法进食、进水,无法控制排尿、排便等。
症状-并发症:
脑死亡等同于死亡,没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突发意识丧失、昏迷。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者都有哪些不适?
2、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患者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患者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患者以前有哪些疾病?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立即就医诊治。医生通常会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进行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医生会首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2、意识状态
医生会用力按压患者双侧眼眶上缘,或用针刺患者面部,如果患者面部无任何反应,提示深昏迷。
3、脑干反射
(1)瞳孔对光反射:以右眼为例,用强光照射患者右侧瞳孔,正常情况下,无论光照右眼或左眼,右侧瞳孔均会缩小,即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脑死亡时,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即无论光照右侧瞳孔或左侧瞳孔,右侧瞳孔均无反应。
(2)角膜反射:用棉花丝触及患者眼睛的角膜,正常情况下,出现眨眼反应,脑死亡时无眨眼动作。
(3)头眼反射:用手托起头部,撑开双侧眼睑,以向左侧转动为例,正常情况下,将头迅速从右侧转向左侧,患者的眼球反射性向右转动,脑死亡时眼球无此运动。
(4)前庭眼反射:将0~4℃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外耳道,20毫升,注入一侧外耳道,注入时间20~30秒,同时撑开两侧眼睑,观察有无眼球震颤。正常情况下,注水后1~3分钟,出现眼球震颤,脑死亡时无眼球震颤。
(5)咳嗽反射:用较长的吸引管刺激患者的气管黏膜,正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咳嗽反射,脑死亡时无咳嗽动作。
4、自主呼吸激发试验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要求患者满足试验先决条件,包括核心体温、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患者暂时脱离呼吸机并向气道内输入纯氧,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如果先决条件的PaCO2为35~45mmHg,试验结果显示PaCO2≥60mmHg或PaCO2超过原有水平20mm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判定无自主呼吸。如果先决条件的PaCO2>45mmHg,试验结果显示PaCO2超过原有水平20mm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判定无自主呼吸。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肌酶、血气分析等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脑电图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电活动的动态,脑死亡时表现为平直线,即等电位。脑电图对脑死亡诊断基本可靠,平直线的脑电图表现已被许多国家列为脑死亡诊断条件。但由于平直线的脑电图表现并非脑死亡所特有,且受低体温、休克、抑制性药物等的影响,应用时应注意。
2、正中神经短潜伏期诱发电位
用于反映刺激正中神经后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的通路是否完整,双侧N9和N13存在,提示周围神经至颈髓传导正常;双侧P14、N18和N20消失,提示中枢传导异常,即大脑与脑干功能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颅内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有助于脑死亡的诊断。
2、颅脑CT或MRI
对脑部原发疾病诊断很有帮助。随着脑血流灌注成像和MRI加权扩散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发现严重脑损伤后解剖和血流改变,也能显示继发于脑死亡的超微结构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脑死亡的判定医师均为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仅限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急诊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和儿科医师(对于29天~18岁儿童),并经过规范化脑死亡判定培训。脑死亡判定时,至少两名临床医师同时在场(其中至少一名为神经科医师),分别判定,并且意见一致。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诊断-诊断依据:
1、成人脑死亡诊断标准
(1)判定先决条件
①昏迷原因明确: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②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低温、严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
(2)临床判定标准
①深昏迷: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分。
②脑干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等。
③无自主呼吸,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临床判定标准必须全部符合。
(3)确认试验标准
①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②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确认试验至少两项符合。
在满足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的前提下,3项临床判定和2项确认试验完整无疑,并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即可判定为脑死亡。如果临床判定缺项或有疑问,再增加一项确认试验项目(共3项),并在首次判定6小时后再次判定(至少完成一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并证实无自主呼吸),复判结果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即可确认为脑死亡。
2、儿童脑死亡诊断标准
29天~18岁儿童,诊断脑死亡时,不仅需要满足成人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进行复判。29天~1岁以内婴儿,需在首次判定24小时后复判,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1~18岁儿童,需在首次判定12小时后复判,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严重颅脑损伤或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应至少等待24小时再行脑死亡判定。
诊断-鉴别诊断:
1、持续植物状态
持续植物状态时,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心血管功能保持稳定,存在睡眠-觉醒周期。脑死亡诊断只需要一较短的观察期(2~24小时),持续植物状态须观察几个月。
2、去大脑皮质状态
表现为睁眼昏迷,貌似清醒,能睁眼,吞咽进食,对周围毫无认识,呈持续性植物状态,系大脑皮质神经元广泛死亡所致,脑干反射存在。
3、去皮质强直状态
脑干严重损害但尚未死亡,深昏迷伴肢体强直性发作、肌张力增高、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严重时出现角弓反张。
4、闭锁综合征
见于脑桥基底部病变。患者脑桥以下脑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因大脑半球及脑干被盖部的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意识清醒,能以眼球活动、睁闭眼示意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却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昏迷。
治疗-治疗原则:
脑死亡一旦确诊,等同于宣布临床死亡,没有治疗措施可以逆转,所有复苏措施都应该停止,避免患者承受徒劳无益的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逆转脑死亡。
治疗-相关药品:
无
治疗-手术治疗:
脑死亡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脑死亡等同于死亡。因此脑死亡的诊断需要非常慎重,当大脑或脑干的功能没有完全丧失时,都不能诊断为脑死亡。脑死亡时如果没有呼吸机支持,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缺氧,继而发生心跳停止。
预后-危害性:
脑死亡属于不可逆损害,一旦出现脑死亡,意味着患者生命的终结。
预后-治愈性:
脑死亡无法治愈。
日常-总述:
脑死亡一旦发生,即宣告个体死亡,家属应做好心理准备。
饮食调理:
脑死亡一旦发生,即宣告个体死亡,无需饮食调理。
预防措施:
暂无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脑死亡,但积极预防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心跳骤停、溺水等情况,可减少脑死亡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