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念珠菌性皮疹疾病概述: 念珠菌性皮疹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皮肤、黏膜的颜色、形态发生局限性改...
养生
疾病名称: 念珠菌性皮疹
疾病概述:
念珠菌性皮疹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皮肤、黏膜的颜色、形态发生局限性改变,比如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疣状增生等,具体因累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若能通过早期积极的治疗将感染控制住,则大多可达到治愈;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则念珠菌可能会从原发感染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侵入内脏器官,引起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等问题,严重危害机体健康。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疣状增生
主要病因: 念珠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念珠菌性皮疹具有传染性,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避免传染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带菌者以及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等。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
(1)如果皮肤破损处接触了患者的皮损部位,则可能会被传染。
(2)如果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进行无保护的性生活,则也可能被传染。
2、间接接触
(1)如果皮肤破损处接触了被患者污染的毛巾等物品,则可能会被传染。
(2)如果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被念珠菌污染后没有及时进行消毒,则也可能被传染。
(3)食用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也可能被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念珠菌性皮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病因-总述:
念珠菌性皮疹主要是由于念珠菌感染皮肤(比如腋窝下、尿布区等处)、黏膜(比如口腔黏膜、外阴黏膜等处)所致。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
病因-基本病因:
念珠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通常寄生于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及阴道等处,致病力极低。当机体整体防御力减弱、皮肤黏膜破损时,其可侵袭组织而致病。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严重基础疾病
比如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班狼疮、大面积烧伤、粒细胞少症等,患者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念珠菌。
2、长期应用某些药物
比如应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治疗、过度应用抗生素等,也会导致免疫功能减弱,增加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3、医疗操作
比如长期中央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以及手术等,会为念珠菌入侵机体提供机会。
症状-总述:
念珠菌性皮疹的表现较多,比如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疣状增生等,具体因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念珠菌感染
(1)念珠菌性间擦疹:又称擦烂红斑,多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指缝间及肛门会阴等处,皮损特点为边界清楚的红斑、表面糜烂,外周散在米粒大丘疹,其上覆细屑。
(2)念珠菌性甲沟炎、念珠菌性甲床炎:甲沟红肿,因甲床受累可导致甲生长不良,表面有沟纹,但不影响原有光泽。
(3)婴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病变以尿布区为主,可向邻近皮肤蔓延,并累及颈、腋等处皮肤皱襞处以及面部。皮损特征为大片不规则红斑,边界清楚,边缘为白色膜状脱屑,周围散发有丘疹、水疱或脓疱。
(4)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主要发生于口腔黏膜、指甲及深部组织等处,初发疹为红色疣状增生,然后逐渐隆起,表面结痂,形成结节,其下为疣状糜烂。
2、黏膜念珠菌感染
(1)口腔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部口腔黏膜上附着乳白色薄膜,比如舌、上腭、齿龈、唇颊等处,严重者可累及咽喉下直至食管或气管;白膜边界清楚,易被剥去而留下鲜红色湿润基底。
(2)念珠菌性唇炎:多累及下唇,呈慢性过程。其中,糜烂型可表现为唇红的中央呈鲜红糜烂,周边角化过度,表面脱屑;颗粒型常在下唇出现弥漫性肿胀,唇及皮肤交界处的边缘以及唇部具小颗粒,微凸于皮肤表面。
(3)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黏膜上有乳白色薄膜附着及有黄色或白色凝乳状渗出物,分泌物可刺激黏膜引起红肿糜烂,并伴有白带过多、瘙痒等表现。
(4)念珠菌性龟头炎:阴茎包皮龟头呈轻度潮红、干燥而光滑,包皮内冠状沟处有乳白色乳酪样斑片。
(5)念珠菌性角膜炎:角膜坏死、溃疡,其边缘隆起呈放射状浸润,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出现视力下降。
症状-并发症:
若未及时治疗,则念珠菌可从口腔等部位直接蔓延或者经血行播散,导致系统性疾病,比如念珠菌性败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性脑膜脑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皮肤黏膜出现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等皮疹;
2、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局部皮肤黏膜出现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等等损害,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注意着装,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疹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皮疹有增多或变大吗?
3、您还存在瘙痒或疼痛等不适症状吗?
4、您有基础疾病吗?您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5、您是否与念珠菌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经历?
6、患病前是否去过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
7、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6、平时应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疣状增生等皮肤损害时,应积极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皮损的部位、形态、颜色等,来作出初步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医生会取部分皮损组织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种类,通常可以发现大量菌丝和成群芽胞。
2、真菌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检查-病理检查:
如果皮损不典型、难以诊断,则可在皮损处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组织中同时存在芽胞和假菌丝或真菌丝可诊断为念珠菌病。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糜烂、丘疹、水疱、疣状增生等损害,并结合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扁平苔藓、梅毒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和骶骨前区,常伴有瘙痒,直接涂片镜检不会发现菌丝和芽孢。
2、梅毒疹
梅毒疹常见于二期梅毒、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红色、红褐色斑疹、斑丘疹和丘疹,少数为斑块、结节和脓疱,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念珠菌性皮疹患者应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发病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机体免疫状态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每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抗菌产品清洗局部皮肤,然后用干净卫生的毛巾轻轻擦干,以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2、注意加强皮肤保护,避免损伤。
3、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比如毛巾、剃须刀等,以减少传染的风险。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1)对于发生在腋窝、乳房下等部位者,可将制霉素软膏、克霉唑乳膏等,涂于皮疹部位。
(2)对于发生在口腔黏膜者,可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在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等,以抑制真菌生长。
(3)对于发生在生殖器部位者,可遵医嘱使用制霉素阴道泡腾片、制霉素阴道栓、克霉唑阴道片等。
2、全身治疗
对于局部用药无效、病情比较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抗真菌药物,比如酮康唑片、氟康唑胶囊等。
治疗-相关药品:
制霉素软膏、克霉唑乳膏、2%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制霉素阴道泡腾片、制霉素阴道栓、克霉唑阴道片、酮康唑片、氟康唑胶囊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可能为1~2周,具体因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念珠菌性皮疹的预后一般较好,早期积极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皮肤损害,使大多患者达到治愈。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念珠菌从原发感染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等问题。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传染他人。
2、严重者可并发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等问题,威胁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大多可达到治愈。
日常-总述:
念珠菌性皮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加强个人卫生、合理饮食以及遵医嘱用药等,以促进疾病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也不能自行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患处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或挤压,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2、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衣物等个人物品,以免传染他人。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皮疹部位接触后再接触其他身体部位,以防交叉感染。
4、加强皮肤保护,以防皮肤损伤。
5、发生在外阴、生殖道者,应暂时停止性生活。
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7、均衡饮食,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念珠菌性皮疹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损和不适。
饮食建议:
1、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胸肉、瘦牛肉、金枪鱼、鲈鱼、豆腐、豆浆等,以促进细胞修复和免疫系统功能。
2、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菠菜、西兰花、苹果、草莓、橙子等。
3、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比如炸薯条、炸鸡、香肠、培根、腊肉等。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麻辣烫等。
3、忌烟酒。
预防措施:
念珠菌性皮疹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皮肤和黏膜卫生、避免局部损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保护皮肤和黏膜,防止破损,以降低病原菌感染的风险。
2、进行导管插管等相关治疗时,遵医嘱进行护理和定请更换。
3、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改掉小儿咬手指、衣服、玩具等不良习惯。
4、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5、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
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