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尿崩疾病英文名称: profuse urine疾病概述: 尿崩(profuse urin...
养生
疾病名称: 尿崩
疾病英文名称: profuse urine
疾病概述:
尿崩(profuse urine),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肾虚下元不固、气化失司引起的以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年老久病、情志失调、颅脑外伤等有关。本病预后取决于其基本病因,如果轻度脑损伤或者感染引起的尿崩可完全恢复,肿瘤等所致尿崩,预后欠佳。本病常见于西医学尿崩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膀胱、肾脏
常见症状: 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年老久病、情志失调、颅脑外伤
检查项目: 尿液检查、血浆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X线检查、CT或MRI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可造成肾性尿崩的药物等。
临床分类:
1、肾气不固证
主要表现为尿多如崩,色清如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男子可出现滑精,女子月经淋漓不净,舌淡苔白,脉弱。
2、膀胱虚寒证
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量多,小腹冷痛,得温痛缓,舌淡苔白,脉迟。
3、阴虚燥热证
主要表现为口渴喜冷饮,但饮水后不解渴,尿频尿多,尿色清长,口咽干燥,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心悸,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4、阴阳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口渴引饮、尿频尿多,形体萎软,面色黧黑,口咽干燥,毛发干枯,耳聋耳鸣,手足心热,心悸失眠,不思饮食,腰酸肢软,记忆力减退。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青少年。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年老久病、情志失调、颅脑外伤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肾虚下元不固,气化失司,水津下泄。病位在肾与膀胱。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充,肾失濡养,阳虚津液不布,阴虚肺胃津伤,发为本病。
2、年老久病
年老体虚,或病程迁延,日久伤气耗精,热灼伤阴,阴液亏损,水失敷布。
3、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热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上燥下消,发为本病。
4、颅脑外伤
跌倒或手术致颅脑受伤,导致瘀血产生,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神明失主,津液输布异常,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发病以20~40岁人群为多,男多于女。起病可急可缓。
症状-典型症状:
1、多尿
最显著的症状就是多尿,尿量可达5~10L/天,甚至更多,尿色淡如清水。
2、口渴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从而兴奋下丘脑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患者一般健康可不受影响。但当病变累及口渴中枢时,口渴感丧失,或患者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出现严重失水,出现高钠血症,表现极度衰弱、发热、精神症状、谵妄,甚至死亡。
3、精神症状
失水严重,口渴、多饮使患者不能安眠,工作和休息受到影响,久之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虚弱、头痛、失眠、困倦、情绪低落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等症状。
2、或者伴有发热、头痛、失眠、困倦、情绪低落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尿多如崩,烦渴多饮等症状?多久了?
2、一般持续多久?是劳累后发生的吗?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头痛、失眠、困倦等?
4、之前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尿多如崩,烦渴,多饮?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治疗吗?
6、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液检查、血浆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X线检查、CT或MRI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量超过2500mL/d称为多尿,尿崩症患者尿量多在4~10L/d,比重常在1.005以下。
2、血浆渗透压
患者血浆渗透压正常或稍高。
3、禁水-加压试验
比较禁水前后与使用血管加压素前后的尿渗透压变化。禁水一定时间,当尿浓缩至最大渗透压而不能再上升时,注射加压素。
4、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
尿崩症患者抗利尿激素水平低于正常,禁水后不增多或增加不多。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CT或MRI
头颅、下丘脑-垂体部位的蝶鞍摄片、视野检查、CT或MRI以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对病因学作出诊断,尤其是颅内肿瘤。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尿多如崩,色清如水,烦渴多饮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小便症状的消渴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多尿,严重者昼夜排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尿清如水,烦渴多饮,常喜冷饮,如果限制,可迅速出现液脱,常伴皮肤干燥、唾液及汗液减少,便秘,消瘦,乏力。由脑神病变所致者,尚有头痛,视力和视野改变等。
2、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浆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X线检查、CT或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消渴
消渴除小便量多、口渴,饮水量多外,尚有饮食量多,容易饥饿,体重下降。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重在滋补肺肾,调其肺、胃、肾三脏功能,以清热泻火、益气养阴、固肾摄津为主要治疗方法,滋阴清热治其标,培补脾肾治其本。
治疗-药物治疗:
1、肾气不固证
(1)方药:桑螵蛸散加减。
(2)常用中药:桑螵蛸、茯苓、当归、煅龙骨、龟甲、石菖蒲、远志、党参、杜仲、山茱萸。
2、膀胱虚寒证
(1)方药:缩泉丸加减。
(2)常用中药:乌药、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龙骨、牡蛎、鹿茸。
3、阴虚燥热证
(1)方药:知柏地黄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知母、黄柏、麦冬、枸杞、天花粉、甘草、龟甲。
4、阴阳两虚证
(1)方药:济生肾气丸合保元汤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肉桂、生地、山药、山茱萸、益智仁、菟丝子、肉苁蓉、枸杞、桑螵蛸、五味子、甘草。
治疗-相关药品:
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前列通片、尿塞通、龟鹿补肾口服液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替代疗法
主要用于完全性尿崩症,部分性尿崩症在使用口服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包括加压素水剂、垂体后叶粉剂、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等。
2、利尿治疗
包括氢氯噻嗪、氯磺丙脲、卡马西平等。
3、病因治疗
对于继发性尿崩症患者,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如不能根治也可基于上述药物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尿崩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尿崩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基本病因,如果轻度脑损伤或者感染引起的尿崩可完全恢复,肿瘤等所致尿崩,预后欠佳。特发性和遗传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须坚持服药治疗,在饮水充足和适当抗利尿治疗下,通常可以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对寿命影响也不大。
预后-危害性:
1、有充足水分摄入,患者可有轻度脱水症状,多尿多饮影响患者休息,久而久之影响工作,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及情绪低落。
2、得不到饮水补充情况下可出现高渗征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变、神志改变。
预后-治愈性:
本病辨证明确,正确及时用药,并注意饮食起居调护等,症状可逐渐改善。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尿崩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情志舒畅,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消除久病忧伤,避免气机郁结化火,加重病情。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服药,注意药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
2、中药汤剂宜温服,一般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应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
2、重症或卧床不起患者,应给予气垫床,经常翻身、拍背,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外阴及肛周的清洁,便后应作局部清洗,女性尤其要注意经期卫生。
4、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净,皮肤干燥时可涂甘油、凡士林等。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饮水量、进食量及种类、尿量及体重等变化。
2、注意有无头痛、失眠、困倦、情绪低落等精神症状。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尿液检查、血浆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X线检查、CT或MRI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以保证营养又不加重病情为原则,根据患者的活动度、体重等情况,实行总量控制,合理配制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持充分的饮水供应,防止脱水或水中毒的发生。
饮食建议:
1、燥热伤肺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清热养阴生津食物品,如黄瓜、番茄、菠菜、鳝鱼等。
2、胃燥阴伤证患者宜用瘦肉、番茄汤、石斛汤、萝卜汤等。
3、阴阳两虚证患者可用猪肾、黑豆、黑芝麻等补肾助阳。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不足、年老久病、情志失调、颅脑外伤等有关。防止颅脑损伤,保持精神舒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加强防护意识,防止颅脑损伤。
2、积极控制感染,防止累及脑部。
3、保持精神舒畅,思想开朗,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
4、少食肥腻或辛辣刺激食物,慎饮茶、咖啡等饮料。
5、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避免服用可造成肾性尿崩症的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