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脓肿疾病英文名称: abscess疾病概述: 脓肿(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后...
养生
疾病名称: 脓肿
疾病英文名称: abscess
疾病概述:
脓肿(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组织溶解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生于皮肤和内脏,如肺、肝、肾、脑、脾等。此外,腹腔、盆腔、骨、牙髓等,也可发生脓肿。脓肿灶一般呈局限性且有包囊。浅表脓肿可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就诊科室: 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口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红、肿、热、痛、波动感、压痛、发热、寒战
主要病因: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穿刺活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超声、X线、CT、MRI
重要提醒: 若不及时治疗,脓肿可能会发展为脓毒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进而出现脓肿。
病因-总述:
脓肿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多发生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后期,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疖、痈或损伤后感染,也可从远处感染灶经血液转移而形成,有些脓肿还可以发生在局部受损伤的血肿或异物残留处。
病因-基本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能使局部组织坏死,继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崩解释放蛋白水解酶,使坏死组织液化并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等共同形成脓液,脓腔周围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腔壁。
症状-总述:
脓肿的症状主要与其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浅表脓肿可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脓肿
表现为局部皮肤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可破溃流脓,形成溃疡或窦道。
2、脑脓肿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
3、肺脓肿
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脓、胸痛、呼吸困难等。
4、肝脓肿
表现为右上腹痛、黄疸、肝肿大等。
5、肾脓肿
表现为腰痛、发热、尿急、尿频、尿痛等。
6、骨脓肿
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
7、牙髓脓肿
表现为牙痛、牙龈肿胀、咀嚼困难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波动感。
2、出现发热症状。
3、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出现咳嗽、痰中带脓、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5、出现右上腹痛、黄疸等症状。
6、出现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7、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
8、出现牙痛、牙龈肿胀、咀嚼困难等症状。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根据具体症状到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肾内科、骨科、口腔科等科室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等症状,或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穿刺活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超声、X线、CT、MRI(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
2、C反应蛋白(CRP)
发生感染时,CRP可能会升高。
3、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从脓液或血液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有助于明确感染原因,并指导抗菌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穿刺活检:对于部分无法确诊的脓肿,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抽吸或活检,以获取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对于皮肤、软组织和腹腔内脓肿较为敏感,能够初步确定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2、X线检查
可以检测到骨脓肿、肺脓肿等,但对软组织脓肿的诊断价值有限。
3、CT
适用于深部脓肿的诊断,如肝脓肿、脑脓肿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MRI
对脑脓肿、骨髓脓肿和深部软组织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CRP、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超声、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穿刺活检,脓肿一般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脓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脓肿的部位、大小、病因和患者的一般状况。通常,脓肿尚未形成时,可采取局部热敷、理疗等物理疗法;而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或穿刺引流。全身症状明显时,还应采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医生通常会先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
2、非甾体抗炎药
针对疼痛、发热等症状,医生可能会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类、头孢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对于皮肤、软组织等表浅脓肿,可以通过手术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在脓液排尽后,医生可能会放置引流管以确保脓液完全排出。此外,医生还会定期清洗和换药。
2、穿刺抽吸:对于深部脓肿,医生可能会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穿刺抽吸,将脓液抽出。这种方法创伤较小,但有时可能需要多次抽吸才能完全排空脓液。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脓肿的预后视其部位而定。若脓肿位于浅表部位且比较局限,一般行切开引流并应用抗生素后,多可治愈;但若为深部脓肿,并且比较弥散,则治疗周期一般较长。
预后-危害性:
1、脓肿可能会侵蚀周围组织,如骨、肌肉、血管等,导致疼痛、出血、坏死等并发症。
2、引起脓肿的病原体可能会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导致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3、位于器官内部的脓肿,如肝脓肿、脑脓肿等,可能会导致相关器官功能受损,甚至造成器官衰竭。
4、脓肿愈合后,可能会在皮肤或内部组织留下瘢痕,影响美观或功能。
预后-治愈性:
部分脓肿患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可能会达到治愈。
日常-总述:
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足量足疗程用药,同时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并注意心理调适,积极面对疾病。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遭受疾病的折磨,可能会出现无助、悲伤、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家属要注意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信心。
(2)患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如有心理压力,可通过与医生交流,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和可能取得的治疗效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获取支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换药或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加重病情。
5、病情允许时,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锻炼形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症状,应及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减轻伤口疼痛及出血。
2、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术后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一次性引流袋应定期更换,以防止脓液外流。
日常-特殊护理:
1、若患者体温超过38℃,可给予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等降温处理。
2、若体温过高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同时注意补液,防止因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3、若体温持续偏高超过39℃,可遵医嘱使用冰毯机持续降温,同时每4小时测1次体温,做好记录并告诉医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脓肿患者常有全身感染症状,体质较弱,营养状况差,必须给予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予以鼻饲流质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营养液,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2、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注意水及电解质的补充,维持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血及清蛋白,以改善全身状况。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高脂、高糖、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2、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饮用。
3、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有助于预防脓肿: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注意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
2、对于皮肤划伤、破损等小伤口,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细菌入侵引发感染。
3、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4、患有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注意控制病情,定期检查,以降低脓肿发生的风险。
5、尽量避免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公交车等。
6、在饮食上,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尽量避免食用未经检疫、生熟未分开处理的食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7、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诊,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防止脓肿形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