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盆底肌松弛疾病概述: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这一肌肉...
养生
疾病名称: 盆底肌松弛
疾病概述: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松弛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盆底肌肉薄弱,患者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经积极正规治疗,一般可改善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盆腔
常见症状: 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 妊娠、分娩、年龄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盆底肌力评估
重要提醒: 盆底肌松弛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造成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临床分类:
根据盆底肌力评估,盆底肌松弛可进行以下分级:
1、0级
检测时手指未感觉到阴道肌肉收缩。
2、Ⅰ级
感觉到阴道肌肉颤动。
3、Ⅱ级
感觉到阴道肌肉不完全收缩,持续2秒,重复2次。
4、Ⅲ级
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3秒,重复3次,无对抗。
5、Ⅳ级
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4秒,重复4次,有轻微对抗。
6、Ⅴ级
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5秒,重复5次,有持续对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产后妇女。
病因-总述:
导致盆底肌松弛的病因包括妊娠、分娩、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此外,肥胖、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出现盆底肌松弛。
病因-基本病因:
1、妊娠
妇女非妊娠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当妊娠时,随孕周增加,胎儿体重渐增,腹腔压力亦增加,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隆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
2、分娩
经阴道分娩过程中过度牵拉导致的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导致盆底肌松弛。
3、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的支持力量减弱,会造成盆底肌松弛。
4、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妇女分泌的雌激素减少,会引起盆底肌肉松弛。
5、其他
肥胖、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症状-总述:
盆底肌松弛可导致盆底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性功能异常、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痛等。
症状-并发症:
盆底松弛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盆底疝的发生。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怀孕过吗?有几个孩子?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7、您原来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跟怀孕有关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尿失禁、产后性功能异常、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其做超声检查、盆底肌力评估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最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
检查-其他检查:
盆底肌力评估: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了解子宫的位置情况,评估是否有子宫下垂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以及尿失禁、产后性功能异常、盆腔脏器脱垂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超声检查、盆底肌力评估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康复锻炼(如提肛运动)、手术治疗、电刺激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有盆腔脏器脱垂者,可酌情行手术治疗,以恢复其正常解剖位置,改善相应器官的功能。
治疗-其他治疗:
盆底肌康复锻炼,如提肛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盆底肌张力。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改善症状,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造成盆腔脏器脱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恰当的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疾病进展。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解剖特点、私密性及神经分布等原因,患者在发病、就诊及治疗过程中承受一定的痛苦和不便,可能产生的恐惧情绪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家属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引导患者以明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从而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积极解决困难。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避免重体力劳动。
4、避免参与增加腹压的运动。
5、不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摄入含充足蛋白质的食物,如畜禽肉、鱼类、蛋类和豆制品等。
2、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3、少吃多餐。
饮食禁忌:
1、避免饮酒,并避免含酒精类饮品。
2、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咖啡、浓茶等。
预防措施:
1、注意分娩后的产后恢复。
2、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