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水疾病英文名称: skin edema疾病概述: 皮水(skin edema),是指因...
养生
疾病名称: 皮水
疾病英文名称: skin edema
疾病概述:
皮水(skin edema),是指因风寒湿热毒邪侵袭,使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水液潴留,以新起浮肿,尿少,蛋白尿,血压高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发生与感受外邪、疮毒内侵等有关。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石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肾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新起浮肿,尿少,蛋白尿,血压高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疮毒内侵
检查项目: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突然出现颜面、眼睑及下肢浮肿,小便量少,或有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治疗不及时,发展为石水。
临床分类:
1、风水相搏证
主要表现为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小便不利,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2、湿热毒蕴证
主要表现为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腰膝重着疼痛,身发疮疖,甚至破溃,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3、湿热壅盛证
主要表现为浮肿较剧,肌肤紧绷,腹大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4、水湿浸渍证
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食少,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沉缓。
5、膀胱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小便短少、鲜红,或镜下血尿,腰痛身热,面部浮肿,心烦口渴,舌质红,脉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疮毒内侵等有关。主要病机为肺失宣发,脾失健运。肾不能蒸腾气化,导致水液停聚。
病因-基本病因:
1、疮毒内侵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肌肤患有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攻,损伤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本病。
2、感受外邪
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又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如果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新起浮肿,尿少,蛋白尿,血压高为主要表现。发病前1-3周左右可有咽喉肿痛、皮肤脓疮等病史。病情轻重不一,起病急,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年。
症状-典型症状:
以突起浮肿、少尿为主症,每日尿量可少于400mL,血压高,或有血尿。浮肿以颜面、眼睑及下肢为主,重者波及全身。部分患者有微恶风寒、头痛、恶心、疲乏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突然出现颜面、眼睑及下肢浮肿,小便量少,或有血尿等症状。
2、或者有微恶风寒、头痛、恶心、疲乏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家长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头面、眼睑、四肢出现浮肿,小便减少的症状?这种情况多久了?从哪里开始肿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微恶风寒、头痛、恶心、疲乏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暴饮暴食,偏食肥腻、辛辣食物的饮食习惯?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如上呼吸道感染、疮疡等?
6、有治疗过吗,是怎么治疗的,用过哪些药?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头面、眼睑、四肢浮肿,小便量少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以晨起中段尿为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对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2、血液检查
病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降低,呈轻度贫血,感染未愈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3、免疫学检查
一过性血清补体降低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起病初期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活性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4、肾功能
肾功能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确定疗效和调整某些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但诊断肾脏疾病敏感性低。
检查-病理检查:
肾穿刺活检
少尿3~7天或进行性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功能呈进行性损害,疑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者。或者病程1~2个月,临床表现无好转趋势,考虑其他原发或者继发肾小球疾病者考虑进行肾穿刺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新起浮肿,尿少,蛋白尿,血压高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肾瘅、石水、正水等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发病急,起病于前驱感染后1~3周,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浮肿,中度血压升高。
2、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肾瘅
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及尿频、尿急、腰痛,一般无少尿、水肿,血压不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
2、石水
有长期水肿或反复发作病史,面白虚浮等症状明显,肾功能减退,持续性血压高。
3、正水
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发展迅速,肾功能减退,贫血,低蛋白血症呈进行性加重。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发汗为主法,兼行疏风、通阳利水。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还须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
治疗-药物治疗:
1、风水相搏证
(1)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白术。
2、湿热毒蕴证
(1)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生姜、甘草、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梓白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
3、湿热壅盛证
(1)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商陆、椒目、泽泻、木通、赤小豆、槟榔、大腹皮、羌活、姜皮、秦艽。
4、水湿浸渍证
(1)方药:胃苓汤加减。
(2)常用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肉桂、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5、膀胱蕴热证
(1)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小蓟、滑石、通草、蒲黄、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
治疗-相关药品:
肾炎解热片、荆防颗粒、肾炎四味片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主穴为水穴、水道、三焦俞、委中、阴陵泉。风水泛滥者,加肺俞、列缺、合谷;水湿浸渍者,加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治疗-治疗周期:
皮水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皮水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石水,或并发厥头痛、肾衰、心衰等。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石水,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并发厥头痛、肾衰、心衰等。
预后-治愈性:
如果诊断明确,正确辨证用药,绝大多数患者在1~4周内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随之好转。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皮水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生活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同时,保持心境平和乐观、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和个人卫生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病情来势迅速,多有恐惧、忧虑、急躁情绪,应注意保持心境平和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2、急性期和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眼睑及头面部水肿较甚者,宜抬高头部。
3、水肿消退后可适当锻炼,以不疲劳为度。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
5、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清水漱口,及时发现口腔隐患并进行治疗。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水肿的起始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及小便的色、质、量、次数。
2、观察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呕吐等情况,及时发现危重变证。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低盐或无盐,少食多餐,戒烟限酒,忌食辛辣、海腥等食物以防水肿复起。
饮食建议:
1、浮肿尿少者可频饮赤小豆汤以利消肿,以尿量增多肿退为度。
2、湿毒浸淫证患者可选食豆类、瓜类、菠菜等清热化湿食品。
3、水湿浸渍证患者宜食健脾利水渗湿舒筋食品,如薏苡仁粥、鲤鱼赤小豆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疮毒内侵等有关。因此,避免感受外邪,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尤其冬春感冒流行时节,更应预防外邪侵袭。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因疖肿、疮痍而诱发水肿。
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海鱼、虾、蟹、辛辣刺激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4、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