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偏执性精神障碍疾病英文名称: paranoid mental disorder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偏执性精神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paranoid mental disorder
疾病别名: 持久妄想性障碍
疾病概述:
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是一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的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也称为持久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妄想内容及出现时间常与患者的生活处境有关。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长期持续性妄想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个人性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偏执性精神障碍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尽量改善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病因-总述: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个人性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有研究认为,酒精、药物等在本病中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病因-基本病因:
1、个人性格特征
患者病前大多有较特殊的个性,如主观、固执、自尊心强、自命不凡和自我评价过高,同时又敏感、多疑、好联想及情绪容易激动等。这类个性使他们不能虚心接受批评,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遭遇,可能与发病有关。
2、社会心理因素
移民(尤其是移民到一个非母语国家)、某些生理缺陷(尤其是听力障碍)、工作上的挫折和失败、生活中的不满和纠纷等,都可能与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4、其他
酒精与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与本病有关。
症状-总述:
偏执性精神障碍最主要的特征是长期持续性妄想,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妄想的内容及出现的时间与患者的生活处境密切相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患者人格保持完整,除了与妄想或妄想系统直接相关的行为和态度外,情感、言语和行动均正常。
症状-典型症状:
1、偏执狂
患者以被害妄想开始,继而出现夸大妄想。妄想系统性强,出现的内容与时间常与患者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关。患者常表现为好诉讼和夸大自己的才智,或狂热地追求某种理想,内容有一定现实性,他人常难辨是非。
(1)诉讼狂:最为常见,患者存在以遭受人身迫害、权利被侵犯、名誉被玷污等内容为主的被害妄想,为得到所谓公平合理的解决而反复诉讼。在法庭调查判决中“不屈不挠”,毫不退让,甚至自己将材料公布于众。
(2)夸大狂:患者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精力充沛、智力超常、才华出众、思维敏捷、洞察力敏锐和具有了不起的发明与创造。
(3)嫉妒狂:患者坚持配偶对自己不忠,有第三者,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及相应的行为。患者常采取跟踪、监视或偷偷检查配偶的办公室、提包、信件等方法,甚至限制配偶的日常活动,对配偶的内衣裤和隐私部位进行检查,以获得所谓的证据。
(4)色情狂:常见于女性。患者坚信某一男性对自己充满了爱慕之情,但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敢公开表达,只能以暗地秋波或眉目传情的方式将所谓真挚的感情流露出来。在患者大胆表露遭到拒绝后,却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而非真正拒绝,并坚信自己的推理与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2、偏执性精神病
症状以妄想为主,多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的曲解发展而起病,经病态的推理逐渐发展而形成妄想。妄想内容往往接近显示,妄想对象多涉及家庭成员、邻居或同事。妄想内容多为被害、夸大、嫉妒、诉讼和钟情等。
3、其他
主要症状为妄想,妄想的内容以嫉妒、关系、被害、罪恶、疑病等较为常见。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有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月经紊乱、停经等)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慌、面红出汗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如长期认为有人迫害自己,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2、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精神心理科诊治范畴,患者可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
2、是否越来越严重?
3、您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4、您使用过什么药物?
5、您有过抑郁、暴力倾向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酗酒吗?
7、您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
8、您的家人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吗?是否会遗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有风险吗?
6、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7、治愈的概率大吗?
8、这个治疗方案如果失败,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9、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长期持续性妄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其行血常规、生化检查、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会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查看患者有无阳性体征,判断是否存在相关的躯体疾病。
2、精神状况检查
医生会进行精神状况检查,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直接观察全面了解患者精神活动各个方面情况,交谈的重点是患者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除有妄想症状之外,患者的精神状况检查一般是正常的。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排除相关的器质性疾病有一定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有无器质性疾病,对诊断有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典型的妄想症状,再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病变,结合精神检查,一般可以确诊。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某些物质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鉴别点在于偏执性精神障碍除系统妄想外无精神分裂症活动期的其他特征性症状,如明显的听或视幻觉、怪异妄想、言语紊乱、明显的行为紊乱或紧张症行为,以及阴性症状等。此外偏执性精神障碍也较少引起职业或社交功能的严重损害。
2、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都会有明显的偏执的性格,并且会有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是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妄想,如关系妄想或者被害妄想等,单单用人格障碍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的。
3、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躯体疾病可以引起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因此需与之鉴别。从躯体疾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的结果,可以判定患者的妄想是躯体疾病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而且躯体疾病与妄想发作或消失具有时间上的联系,这些支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
4、某些物质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滥用药物如兴奋剂苯丙胺和可卡因,以及某些治疗药物等,可以引起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因此需与之鉴别。从患者的用药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尤其是体液内的毒物检查结果,可以判定患者的妄想是患者所用物质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而且物质使用与妄想发作或消失具有时间上的联系,这些支持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
5、感应性精神病性障碍
本病可以出现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妄想症状,但感应性精神病性障碍具有特征性的病因和病程。患者的妄想是由另一个人的妄想“感应”而来的,患者(即被感应者)的妄想内容与感应者相同。感应者与患者之间关系密切,通常感应者的地位高,为患者所崇拜。将患者与感应者分开,前者的妄想可很快减轻或消失。
治疗-治疗原则:
偏执性精神障碍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都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方式来治疗,药物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传统抗精神病药
包括匹莫齐特、氟哌啶醇等传统抗精神病药,可以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从而治疗本病。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首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药物副反应较小,根据症状表现,给予适当治疗剂量。如果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也可以采用长效抑制剂来治疗。
3、其他
同时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抑郁症状,也可以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紧张,可考虑合并使用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
治疗-相关药品:
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匹莫齐特、氟哌啶醇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则可能长期持续,甚至终身存在,部分患者老年后由于体力与精力日趋衰退、症状会有所缓解。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有一定遗传倾向,下一代患病风险增高。
2、多数患者不愿就医,可导致本病终身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的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少数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日常-总述:
本病病程较长,家属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加强护理,不仅要做好心理护理,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协调人际关系,对改善症状有帮助。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在患者产生妄想时千万不要和患者争论,以免引起患者的反感产生新的妄想观念,尽量使患者理解自己的疾病,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在疾病稳定以后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日常活动,如和别人一起爬山、逛公园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从妄想状态解脱出来。同时,通过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接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并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腹泻等症状,当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可以停药,然后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劳逸结合,避免工作压力过大,规律作息,充分休息。
2、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转移注意力,增强体质。
3、吸烟的患者尽量戒烟,避免病情加重。
4、调整工作、协调好人际关系,尽量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患者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尽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合理搭配。
2、定时定量用餐。
3、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含咖啡因的食物。
2、戒酒。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疫苗以及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对降低发病风险可能有一定帮助:
1、合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和锻炼,恰当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难题。
2、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上的缺陷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基础,而良好的性格特征,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性格是可以培养的,但最好从小做起,逐渐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灵活适应各种环境的良好心理特征,同时克服孤僻、懦弱、胆小、敏感多疑、多愁善感、想入非非等不良个性。
3、合理用脑
工作、学习的合理安排,可以避免造成脑力的紧张。生活有规律,每天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少看或不看情节紧张、恐怖、惊险和悲痛的文艺作品及节目。
4、注意卫生与保健
在劳动生产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防止脑外伤、中毒、感染等意外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5、家庭和睦
父母在家里不要“大权独揽",有事要共同商量,不打骂孩子,敬养老人,夫妻恩爱,家庭欢乐,邻里和睦,也能让精神和胸襟放的更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