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臌疾病英文名称: qi tympanites疾病概述: 气臌(qi tympanite...
养生
疾病名称: 气臌
疾病英文名称: qi tympanites
疾病概述:
气臌(qi tympanites),是指因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临床以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为主要特征。发生与情志内伤、劳逸过度等有关。本病预后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病,经适当治疗调理,病情可得到控制,预后一般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
主要病因: 情志内伤、劳逸过度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B超检查、CT、MRI、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出现黄疸、出血等并发症,迁延不愈。
临床分类:
1、实证
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腹皮绷急,按之应手而起,胁下胀满或疼痛,食后胀满,嗳气不爽,脉弦。
2、虚证
主要表现为腹大,但胀满不明显,早上症状较轻,夜晚症状较重,面色苍黄,四肢瘦削咸下肢轻度肿胀,神情疲惫,肢体倦怠无力,舌淡脉细。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情志内伤、劳逸过度等有关。基本病机为七情所伤,气机郁滞或气虚,枢机不运,升降失常。病位在肝、与脾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内伤
长期情志不畅,不得舒展,损伤肝脾,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发为本病。
2、劳倦过度
长期过度劳累或长期卧床过度安逸,脏腑经络机能减弱,特别是脾胃运化饮食或水液代谢失调,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为主要特征。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腹部膨大,腹皮绷急;虚证腹大,但胀满不明显。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症状
初起脘腹作胀,腹皮绷急,饮食后尤为严重,病久腹部膨大,但胀满不明显。
2、伴随症状
常伴有饮食减少、精神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
症状-并发症:
1、黄疸
部分患者可能会引发黄疸,出现倦怠乏力、烦躁不宁,身目黄染,纳食减少或不欲食、恶心厌油,肝区胀痛等。
2、出血
部分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轻者见牙龈出血、鼻出血或肤下瘀斑,严重者呕血或大便下血。
就医-急诊指征:
1、如果出现失眠或嗜睡,甚至无原因的情绪异常。
2、或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发热、黄疸等。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初起出现脘腹作胀,腹皮绷急,饮食后尤为严重,或者病久腹部膨大,但胀满不明显。
2、或伴有饮食减少、精神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医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消化内科等相应科室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腹部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本病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症状?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肢体乏力,饮食不佳,精神萎靡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暴饮暴食,偏食过甜、肥腻、辛辣刺激食物的饮食习惯?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5、家族中有人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作息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睡眠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B超检查、CT、MRI、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
有出血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有黄疸时尿常规检查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
2、肝功能
包括血清酶学检查、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等检查,可配合其他检查全面了解肝脏功能状态,黄疸产生的原因等。
3、腹水检查
包括检查腹水比重、蛋白质、细胞数、细菌检查、乳酸脱氢酶、甲胎蛋白等,可以了解腹水的性质,是否为炎症引起、是否是恶性腹水。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腹部B超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2、CT和MRI等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可能,以便更好地明确病因及病情。
3、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
以胃镜较准确,可直观地检查是否发生静脉曲张、曲张部位、严重程度、是否有出血倾向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胸腹胀大,腹皮绷急,叩之有声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一般需要与同样可以引起腹胀的积聚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本病常有情志内伤,过度劳累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初起脘腹作胀,腹皮绷急,饮食后尤为严重,病久腹大,但胀满不明显。常伴有饮食减少、精神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B超检查、CT、MRI、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等,有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积聚与气臌
鼓胀虽可由积聚引起,可见青筋暴露,腹部胀大,但其病因并非一种,且其主症以腹胀大为主。而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初起多为实证,后期以虚为主。中医药治疗着眼于肝气郁滞、瘀血阻络、正气亏虚的状态演变过程,分清主次,采取疏肝解郁,配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补正气的治法,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实证
(1)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陈皮,厚朴、槟榔、木香、苏叶、大腹皮、枳壳、白术、茯苓、木通、甘草。
2、虚证
(1)方药:消气散加减。
(2)常用中药:白术,茯苓,薏苡仁、人参、山药、肉桂、枳壳、莱菔子、神曲。
治疗-相关药品:
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逍遥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太冲、阳陵泉,针用平补平泻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肝功能。
治疗-治疗周期:
气臌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气臌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病,经适当治疗调理,病情可得到控制,预后一般良好。
预后-危害性:
如果未及时治疗,反复发作,可出现黄疸、出血等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疾病早期,机体抵抗力强情况下,经及时正确治疗和调摄,腹水可以消失,病情可趋缓解。
预后-复发性: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如果引起的气臌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加强交流沟通,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及五行音乐疏导法,消除易怒、烦躁、忧虑、恐惧的心理。
日常-用药护理:
1、治疗前了解用药方法、作用,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观察用药效果。
2、中药汤剂宜浓煎,清晨空腹顿服。
3、服用十枣汤、舟车丸、控诞丹等峻下逐水剂时应中病即止,时间不宜过长,药量不宜过大,以防发生昏迷、出血等病变。
日常-生活管理:
1、轻度腹水者取平卧位,可适当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大量腹水者应卧床休息,宜取半卧位并应经常变换体位。
2、久卧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预防压疮。
3、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外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口腔护理,禁止抠鼻、剔牙,防止出血。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腹胀的情况及腹水的消长情况,定时测量腹围,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的出入量。
2、注意观察患者尿量、全身皮肤颜色、有无瘙痒,下肢有无肿胀及其程度等情况。
3、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舌苔脉象的变化。
4、注意观察腹部形态、尿量、出血等,出现腹部膨大大,脉络怒张、脐心突出,下痢频繁、四肢消瘦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要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B超检查、CT、MRI、胃镜检查或钡餐X线检查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肪、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坚硬、粗糙的食物,避免胀气食物,如豆类、薯类及过甜的食物。
饮食建议:
1、腹水严重者,应严格控制水钠盐的摄入,每日饮水量一般不超过1000mL,食盐控制在每天2g以下。
2、气滞湿阻患者宜理气健脾为主,可选柑橘、萝卜、扁豆等。
饮食禁忌:
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
2、忌食生冷食品,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3、忌食油腻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情志内伤、劳逸过度等有关。因此,保持充足睡眠、注意调畅情志,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严禁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
3、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的情绪。
4、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禁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切勿用力大便。
5、及时治疗黄疸、积聚等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