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疝疾病别名: 小肠气、偏气、偏坠疾病概述: 气疝又称小肠气、偏气、偏坠,是指气血虚弱、...
养生
疾病名称: 气疝
疾病别名: 小肠气、偏气、偏坠
疾病概述:
气疝又称小肠气、偏气、偏坠,是指气血虚弱、肝郁气滞导致气机运行不畅,积结于小腹而形成的疝,多发生于一侧,主要表现为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相当于西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以减轻不适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大小便不通畅
主要病因: 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抑郁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超声、CT、MRI、阴囊透光试验
重要提醒: 气疝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气疝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小儿。
病因-总述:
气疝主要是由于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抑郁等原因,导致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气机运行不畅,阻滞在腹股沟、阴囊部位而引起的。
症状-总述:
气疝患者主要表现为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可伴有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大小便不通畅等症状,具体因证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气滞气疝
阴囊肿胀坠痛,痛无定处,胀比痛明显,因愤怒、哭号、情志不舒而加重,可伴有胸闷、喜欢叹息、胸胁胀痛、下腹满闷不适等症状。
2、气虚气疝
阴囊肿胀,偏坠疼痛,反复发作,遇劳即可发生或加重,下腹胀痛,有下坠感,舌淡苔白,脉虚弱。
症状-并发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
2、伴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
3、伴大小便不通畅;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气疝是一种中医疾病,患者应及时前往中医科进行诊治。
2、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可到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做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尽量穿宽松易脱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
2、这些情况出现多久了?
3、这些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时候会加重?什么时候会减轻?
4、您之前进行过检查吗?结果如何?
5、您进行过治疗吗?治疗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6、您的体质怎么样?
7、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情绪怎么样?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呢?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4、服用中药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5、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大小便不通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进行超声、CT、MRI、阴囊透光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阴囊或阴唇部位的肿胀情况等,以初步了解病情。
2、闻诊
医生会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情轻重。
3、问诊
医生会通过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月经、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的具体过程。
4、切诊
医生会通过切脉,来明确脉象特点。
5、阴囊透光试验
患者进行阴囊透光试验的结果为阴性。检查时,医生会于暗室里在阴囊的下面用电筒的光线直射,如果阴囊里面含有液体,则可以透光,结果为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然后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轻轻接触腹股沟、阴囊等部位的皮肤,并在显示屏上观察肿块的结构与内容物,有助于确定诊断。
2、CT、MRI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块的病变情况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体质虚弱、情绪抑郁等病史,出现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大小便不通畅等症状,并结合超声、CT、MRI、阴囊透光试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气疝患者应在专业中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脉象、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再针对证型进行治疗。比如,气滞的患者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气虚的患者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治疗-药物治疗:
1、气滞气疝
(1)方药:柴胡疏肝散或天台乌药散加减,常用中药包括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
(2)中成药:乌药散、化滞十香丸等。
2、气虚气疝
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药包括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等。
治疗-相关药品:
乌药散、化滞十香丸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药熨法
(1)气滞气疝:取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各等份,面粉适量,研细末,温开水调和成膏,取适量药膏分贴于神阙、气海、中极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2)气虚气疝:取小茴香、胡椒各等份、研末,放入膏药内,贴涌泉穴。
2、针刺
取中极、冲门、关元、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确定是否留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气疝的预后与治疗是否得当、日常护理是否适宜等因素有关。疾病初起,多为实证、轻症,如果能正确进行辨证论治,则预后一般良好;但如果病程迁延日久,失治或误治,则气疝可能由实转虚,由轻转重。
预后-危害性:
气疝患者可出现阴囊或阴唇肿胀坠痛、腹胀、下腹部牵引不适等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早、正确的辨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
日常-总述:
气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适当休息,选择柔软、宽松的内裤,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用药以及定期复查。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选择柔软、宽松的内裤,禁穿紧身衣服,以免摩擦肿大的阴囊或阴唇。
4、平时不要举过重的物品。
5、不要久站或长时间行走,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减少弯腰。
6、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酌情调整用药。
饮食调理:
气疝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适当多饮水,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番茄、苹果、葡萄、草莓、橘子、西瓜等。
2、适当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通畅。
3、可适当吃一些具有理气功效的食物,比如莲藕、萝卜、山楂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比如动物油、油炸食品、乳制品等。
3、忌烟酒。
预防措施:
气疝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便秘的发生。
2、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刺激。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4、保持健康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注意减肥。
5、避免提举过重的物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