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虚感冒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with qi deficiency s...
养生
疾病名称: 气虚感冒
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cold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
疾病概述:
气虚感冒(common cold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素体气虚,感受外邪所导致的感冒证候。临床以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脉浮无力为主要症状。发生与素体气虚、感受外邪有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导致病情恶化,老年、婴幼儿以及体质虚弱患者,可出现表邪入里化热,预后相对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脉浮无力
主要病因: 素体气虚、感受外邪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病情加重,入里化生其他变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平素体质虚弱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素体气虚、感受外邪有关。基本病机为平素气虚,外邪乘虚而入。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因-基本病因:
1、素体气虚
正气不足或人体护卫不当是导致发病的内因。久病体弱或者过于劳累,或者久咳久喘,耗损肺气,以致卫外不固,容易为风寒所侵犯。
2、感受外邪
气候骤变、寒暖失常等为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风邪为主要病邪,常兼寒邪、热邪等。外邪从皮毛,或从口鼻而入,导致肌表营卫失和,肺经肃降不行,变生诸证。
症状-总述:
本病以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脉浮无力为主要症状。四季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症状
恶风或恶寒,发热,自汗,鼻塞,流清涕,咳嗽无力,呼吸短促,活动后尤为明显,平时体质虚弱,肢体倦怠。
2、次要症状
头痛头昏,胸痞满闷,痰涎清稀。
3、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如果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中医科、呼吸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多久了?有咳嗽、咳痰吗?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肢体倦怠、自汗、精神萎靡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6、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常体质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发热、恶寒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做西医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高低、强弱,呼吸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作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对肺部结构有比较直观的观察。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恶寒发热、咳嗽、气短、自汗、脉浮无力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同时应与有恶寒发热症状的阴虚感冒等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2、病程一般3~7日一般不传变,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诊断-鉴别诊断:
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
两者是虚人感冒中最常见的两个证型,气虚感冒时的气虚表现在气短懒言、倦怠无力,成因有肺气虚弱、肺气不足或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肺脾气虚,不论成因为哪种,都是以气虚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时感冒的症状并不突出。阴虚感冒的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头晕心烦是阴虚表现,是肺阴不足,或心阴不足,或肾阴不足,或肝胃阴虚的反映,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阴虚,感受外邪之前已经存在,不论是感受风寒还是风热,外邪表现得也不十分突出,而阴津不足的现象却相对地明显。二者症状之间的不同是由于体质的差异决定的。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气实卫,发散表邪为主要原则。不宜发散太过,耗伤津液,也不宜早期进补以防留邪,甚至内传于里。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参苏饮。
2、常用中药:人参、茯苓、甘草、紫苏叶、葛根、前胡、桔梗、半夏、陈皮、枳壳、木香、生姜、大枣。
3、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苏丸、表虚感冒颗粒。
治疗-相关药品:
玉屏风颗粒、参苏丸、表虚感冒颗粒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选取支正、风门、列缺、迎香、太渊、肺俞,配合谷、足三里、风池。
2、推拿疗法
(1)风寒袭肺
直擦背部膀胱经,以温热为度。再用按法或揉法在背部两侧肺俞、膈俞治疗,每穴约2分钟。
(2)肺气虚弱
重点揉擦前胸上部及背部心俞、肺俞区域,均以透热为度。再用轻柔的推法或按、揉法在两侧肺俞、脾俞、肾俞治疗。每次约1~2分钟。
治疗-治疗周期:
气虚感冒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气虚感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病程较短且容易痊愈。少数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导致病情恶化,老年、婴幼儿以及体质虚弱患者,可出现表邪入里化热,预后相对较差。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恶化,出现表邪入里,出现高热不退,胸痛,喘促、神志改变等。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只要合理诊断治疗,可较快痊愈。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气虚体质的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起居、寒热失调等,可能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保持情志舒畅,乐观开朗,有利于增强正气,祛邪外达。
2、年老体虚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应注意生活起居,树立治疗的信心,合理调摄情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体虚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再进热粥或热饮,卧床休息避风,盖盖被以利汗出。
3、服发汗药后,忌服酸醋生冷食物,以免收涩,影响发散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舒适、整洁,周围宜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2、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休息。
3、体虚感冒者平时应根据体质状况适当运动,以增强正气。
4、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勿对着他人,使用的器具每天消毒。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恶寒、发热的轻重程度。
2、注意观察汗出情况,是否畅爽。
3、注意观察有无鼻塞,鼻涕的性质、颜色和量,有无咳嗽及咳痰的色、质和量,口渴的程度,咽喉是否疼痛,舌苔脉象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食物,多喝热稀粥或饮生姜红糖茶。并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滋补类食物。
饮食建议:
气虚感冒患者可选食山药粥、黄芪大枣粥、牛奶等健脾补气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油腻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肥肉、奶油、蟹黄、乳制品等。
2、忌食温燥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助热。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素体气虚、感受外邪有关。因此,平时增强体质,生活起居有规律,服用预防中药汤剂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可选用太极拳、八段锦等。
3、易感冒患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太阳、风池等穴。
4、根据体质情况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洗澡等。
5、感冒流行季节,也可服用预防感冒中药汤剂。
6、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