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拳击手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boxer's fractures疾病别名: 第5掌骨颈骨折疾...
养生
疾病名称: 拳击手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boxer's fractures
疾病别名: 第5掌骨颈骨折
疾病概述:
拳击手骨折(boxer's fractures),通常指的是手部第5掌骨颈骨折,因这种骨折常发生于用拳头敲击物品后,在拳击手中常见,故有“拳击手骨折”之称。拳击手骨折主要表现为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进行手法复位,或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本病预后较好,经正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痊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手部
常见症状: 手部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主要由间接暴力引起,包括激烈的对抗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跌倒、交通事故、用手捶打墙面、搬运重物等行为。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血常规
重要提醒: 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手部骨折需要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造成手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期为10~29岁。
病因-总述:
拳击手骨折主要由间接暴力引起,是握拳时掌骨头受到冲击的传达暴力所致,第5掌骨因暴露于拳头外侧而最易受伤。
最常见于激烈的对抗运动,如拳击、自由搏击等,如篮球、攀岩等运用手部的运动,也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手部骨折。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跌倒、交通事故、用手捶打墙面、搬运重物等行为,也可能导致手掌受到高能量冲击而发生骨折。
病因-危险因素:
1、日常工作中需要过度使用手部,如拳击手等职业。
2、骨质疏松症等骨质疾病患者,骨骼脆弱,受到轻微的暴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
症状-总述:
拳击手骨折的典型症状是手部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还可伴有受伤区域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具体的症状体征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
症状-典型症状:
1、手部肿胀、疼痛
骨折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手部肿胀,并在第五掌骨颈部位感到明显的疼痛,在受压或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
2、手部变形
骨折后断端受骨间肌与蚓状肌的牵拉,而向背侧突起成角,掌骨头向掌侧屈转。又因手背伸肌腱牵拉,以致近节指骨向背侧脱位,掌指关节过伸,手指越伸直,畸形越明显。
3、手的活动受限
患者的手部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小指的伸屈动作,可感到明显疼痛。骨折还可能导致手指不自然的弯曲或伸直,无法活动。
症状-并发症:
1、感染
若为开放性骨折,开放伤口可能会受到外界病菌感染,加重局部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
2、周围神经血管损伤
严重的骨折可导致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引起出血、手部麻木等感觉障碍。
3、关节不稳定
如果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骨头错位愈合,会影响掌指关节的稳定性,手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下降,而且在受到轻微暴力时容易再次发生骨折。
就医-急诊指征:
1、开放性骨折出血较多,出血难以止住;
2、合并全身多处骨折或其他器官损伤;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小指运动障碍或明显缩短、屈曲等畸形;
2、出现手掌疼痛、肿胀;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严重,情况紧急者,请于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缓,符合门诊指征者,请于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对患侧手的制动,不要随意活动手指,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是哪里疼痛?疼多久了?
2、之前有没有受过伤?怎么受伤的?
3、除了疼痛外有什么其他症状吗?
4、手还能正常活动吗?
5、来医院前做过什么处理吗?有使用过什么药物吗?
6、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之前采取了什么治疗处理?
7、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多久能够恢复正常?
6、会有后遗症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受到手部外伤,或出现手疼痛、肿胀、无法自然活动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进行手部X线检查以及血常规等。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会首先看到患手的外观。患者外侧手掌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掌骨凹陷、变形,或小指呈不自然的弯曲、外展状态。若为开放性损伤,可见肌腱、血管或掌骨的暴露。
2、接着医生对损伤局部进行触摸,以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判断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
3、医生会让患者进行手指屈伸、转动、握拳等动作,根据活动状态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肌腱、神经损伤。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判断是否存在感染,通过血红蛋白计数,判断是否失血过多。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首选的检查方式,通过拍摄正、斜位片,来明确骨折是否发生,以及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移位方向,第5掌骨颈部可见明显骨折线。
2、CT检查
对X线检查结果不理想的病例,可进行CT检查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更清晰地显示隐蔽性骨折的情况,帮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明确的外伤史,手掌外侧的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以及X线、CT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不难做出。拳击手骨折主要与手腕部扭伤、腕舟骨骨折等其他手部损伤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手腕扭伤
手腕扭伤也是手部受到暴力后常见的疾病,手腕部扭伤主要表现为整个手腕区域的疼痛,而非手掌外侧疼痛,而且通常不造成明显的骨骼变形。手腕扭伤造成的活动受限主要针对腕关节,手指活动通常正常。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可帮助鉴别。
2、舟骨骨折
舟骨骨折通常引起手腕背侧的疼痛,并导致手腕的旋转和侧屈活动受限,同样可使用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来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拳击手骨折的治疗原则和目的是要求精确的解剖复位,稳定可靠的固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闭合性骨折,未移位或非复杂性骨折的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后进行外固定,让其自然愈合即可。对于有明显移位、涉及多个掌骨或指骨的多发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需采取手术治疗。包括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以及对开放伤口的清创止血。
治疗-一般治疗:
1、如果存在开放性伤口,应对创面进行冲洗、消毒,取出伤口中可能的异物并剪除创缘,使其变成清洁创口。
2、对于骨折无移位的患者,可用夹板、石膏等外固定装置固定伤侧手掌及手指,待其自然愈合。
3、对于存在较轻的移位的患者,可先尝试手法复位,先将掌指关节屈曲90°牵引,再手法推压第五掌骨的隆起处[2]。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预防感染。
1、止痛药
医生可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患者痛苦,帮助配合治疗。疼痛严重、用药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加用曲马多、布桂嗪等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2、抗生素
对于存在开放伤口,或采取了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通常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布桂嗪、头孢曲松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是切开固定术,按内固定方法分为克氏针固定和微型钢板固定。
1、手术指征[1]
(1)开放性骨折;
(2)复杂性骨折,或涉及多个掌骨和(或)指骨的多发性骨折;
(3)关节内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碎片影响关节运动时;
(4)骨折延伸至掌骨头,骨折移位超过1mm;
(5)掌侧成角超过40°;
(6)小指缩短超过5mm;
(7)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8)保守治疗无法复位;
(9)发生旋转畸形。
2、手术方法
(1)克氏针主要用于固定短小的骨折,在固定拳击手骨折时可能不够牢固,术后2周才能进行功能锻炼[3]。且可能刺激关节囊、肌腱,并有针道感染和针断裂的风险。但克氏针操作简单,对周围血管损伤小,骨折愈合较快。
(2)微型钢板是近年来逐渐普遍采用的方法。微型钢板能提高坚强的内固定,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固定时不通过关节,不会引起关节僵硬等并发症[3]。但微型钢板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以下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1、早期
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
2、中期
治宜接骨续损,内服正骨紫金丹等。
3、后期
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或补中益气汤。解除固定后,外用五加皮汤煎水熏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拳击手骨折如果复位良好,固定正确,护理得当,一般都可痊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或术后的康复锻炼措施不合适,则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手部疼痛、肿胀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手的活动障碍加重,小指无法自然屈伸,伤侧手握力减弱或不能进行抓握动作,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预后-自愈性:
拳击手骨折只有通过手法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才可以治愈,无自愈可能。
预后-治愈性:
拳击手骨折及时进行处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一般均可获得临床治愈,且预后良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可自由活动,但应注意保持伤侧手部制动,可将手悬吊于胸前固定。
2、保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严防寒冷刺激。
3、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4、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5、患者日常可以适当补钙,多晒太阳,促进机体骨骼生长和骨折愈合。
6、患者要对功能康复树立信心,相信可通过努力达到康复目标。
饮食调理:
拳击手骨折的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需求,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豆制品、动物骨头等,钙是骨的主要成分,有助于促进骨折恢复。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等,维持机体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应忌食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4、少吃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也应少吃。
预防措施:
1、增加安全意识
在日常活动中,要增加安全意识,尽可能避免摔倒、交通事故、突然地猛烈活动等。如果工作中需要大量、反复的手部运动,更要认真仔细,避免手的意外受伤。
2、使用防护用具
在进行拳击、攀岩、篮球等易出现手外伤的运动时,应按要求佩戴护腕、手套、指套等防护用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