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热秘疾病英文名称: heat constipation疾病概述: 热秘(heat con...
养生
疾病名称: 热秘
疾病英文名称: heat constipation
疾病概述:
热秘(heat constipation),是指燥热内结,耗伤津液,使大肠传导失润,大便干结而引起的便秘。临床以大便干结,身热,心烦,口干口臭,小便色红而短等为主要特征。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证过程中。发生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有关。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调治得法,大多可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增加老年人心梗、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大便干结,身热,心烦,口干口臭,小便色红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感受外邪
检查项目: 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肛门指诊、胃肠道气钡造影检查,纤维肠镜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大便干结,或大便不干而排出不畅,身热、口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及时排除器质性原因,不可单纯用泻下药,须辨清虚实。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的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有关。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肺、肝、肾等多个脏腑。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饮酒过多,或过度偏食辛辣刺激,肥腻食物,或者服用热药过多,导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发为本病。
2、感受外邪
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肠胃燥热,肠道失于濡润,可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大便干结,身热,心烦,口干口臭,小便色红而短等为主要特征。常伴腹胀、腹痛、纳呆、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大便干硬
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
2、内热表现
如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2、或伴有腹胀、腹痛、口苦口臭、身热等症状。
以上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患者需要到中医科、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相关胃肠道检查,建议前一天晚上禁食空腹。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口干口臭、身热、心烦等?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习惯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大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肛门指诊、胃肠道气钡造影检查,纤维肠镜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姿态肢体外形、动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二便、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是肛门疾病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指诊可早期发现肛门直肠的病变。也可以了解到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
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2、大便潜血试验
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
检查-其他检查:
纤维肠镜检查
能够发现结直肠的病变,帮助排查便秘的病因。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胃肠道气钡造影
用于排除肿瘤、结核、巨结肠症、梗阻等器质性便秘。如果经钡剂灌肠发现可疑病变,应复查结肠镜并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大便干结,身热,心烦,口干口臭,小便色红而短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要与同样以大便秘结为主症的冷秘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的患者多见。
2、临床表现
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身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同时有内热的表现如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3、辅助检查
腹部触诊、大便常规、潜血试验、肛门指诊、钡灌肠或气钡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査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冷秘与热秘
热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所致,以面赤身热,口臭,口唇生疮,小便色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特点。冷秘主要由阴寒内结所致,以面色晄白,小便色清,肢体不温,喜热怕凉,苔白腻,脉弦紧为特点。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热秘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所致,给予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治法,使邪去便通。便秘的治疗应以通下为主,但绝不可单纯用泻下药,须辨清虚实,结合病机加以配伍。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如果出现津伤较明显,口渴,舌红少苔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麦冬、玄参等。
2、如果肺热气逆,出现咳喘、便秘的患者,可加用瓜蒌仁、苏子、黄芩等。
3、如果郁怒伤肝,出现易怒眼红的患者,可加服更衣丸。
4、如果出现燥热不明显,或用药后大便不爽的患者,可用青麟丸。
5、如果出现痔疮、便血的患者,可加用槐花、地榆等。
6、如果热势较盛,出现痞满燥实的患者,可换用大承气汤。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火麻仁、枳实、厚朴、杏仁、郁李仁、瓜蒌仁。
3、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麻仁丸、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
治疗-相关药品:
麻仁润肠丸、麻仁丸、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可取天枢、曲池、内庭、支沟、太冲等穴,以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2、灌肠治疗
便秘严重者,可根据医嘱行灌肠法,如有发热、恶心或腹痛时禁用导泻剂。
治疗-治疗周期:
热秘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热秘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调治得法,大多可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增加老年人心梗、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
预后-危害性:
1、长期便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可增加老年人心梗、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引起痔疾、肛裂等肛肠疾病,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如果诊断明确,及时辨证治疗,注意饮食调护等,可明显改善症状。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不当,可能会引起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情志调护,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情志所伤。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七情内伤是便秘致病因素之一,便秘患者应注意情志调摄,以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润肠通便药,通便即止,以免太过。
2、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汤药以饭前空腹及临睡前服用为佳。
3、使用非药物疗法时要注意操作流程及不同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温针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时要注意小心操作,避免烧伤。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提供舒适隐蔽的排便环境。
2、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纠正忍便的不良习惯。
3、鼓励患者适量运动,进行腹部按摩和提肛训练,避免久坐少动。
4、肛门疾病患者可在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五倍子、苦参、花椒煎水坐浴。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及量,特别注意观察粪便形态变化。
2、注意观察伴随症状,是否有排便用力过度而出现虚脱等并发症。
饮食调理:
饮食宜选择清淡、富含纤维素和油脂类食物,如粗粮、蔬菜、瓜果,常服蜂蜜、麻油,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煎炸食品,禁烟酒。
饮食建议:
1、热秘患者宜多用清凉润滑之物,如梨、黄瓜、苦瓜、萝卜、芹菜、莴苣等。
2、晨起空腹饮淡盐水或蜂蜜水等,有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有关。平时注意饮食调摄、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作。
1、生活起居有规律,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坐少动。
2、保持心情舒畅。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尽量提供隐蔽条件,并保证充足的时间。
4、注意饮食调养,多吃蔬菜、粗粮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食瓜果,多饮水,常服蜂蜜、牛奶,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