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疾病概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是指妊娠期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
疾病概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是指妊娠期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经过及时的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治疗,有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产科
发病部位: 尿道
常见症状: 尿痛、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感
主要病因: 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B超
重要提醒: 孕妇出现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临床分类:
1、根据感染发生部位
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指肾盂肾炎,感染部位包括输尿管、肾盂和肾实质;后者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
2、根据患者有无基础疾病
复杂性尿路感染指患者同时伴有尿路功能性或结构性异常或免疫低下。单纯性尿路感染主要发生在无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女性,多数为膀胱炎,偶然可为急性肾盂肾炎。
3、根据发作频次
分为初发/孤立发作性和反复发作性。反复发作性尿感指一年发作至少3次以上或6个月发作2次以上,可为复发或再感染。复发指病原体一致,多发生于停药2周内。再感染指病原体不同,多发生在停药2周以后。
4、根据有无症状
分为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细菌尿。
流行病学-传染性:
能够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很多,部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比如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被污染的衣物等都可能是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在引起尿路感染的众多因素中,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间接接触而进行传播,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发生感染病变。
流行病学-发病率:
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0.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多种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累及尿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临床上以细菌感染多见。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子宫增大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可经由尿道上行,引起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等部位感染,此种感染途径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此外,其他部位的病原菌还可通过血液运输、直接侵入、淋巴道感染等途径累及尿道。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2、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因孕酮等激素分泌增加,松弛尿路平滑肌,减弱蠕动、尿流减慢,容易造成细菌繁殖。
3、子宫增大
因子宫不断增大会对膀胱和输尿管造成压迫,膀胱也可因此发生移位。
4、其他
妊娠期间肾盂、肾盏以及输尿管各段在骨盆入口以上有所扩张,可造成尿液淤滞,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妊娠期尿液中氨基酸、葡萄糖及水溶性维生素等物质较多,利于细菌繁殖生长。
病因-危险因素:
年龄≥35岁、个人有尿路感染史、分娩史、流产史以及贫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等都是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症状与非妊娠期类似,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痛等不适症状。也有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尿液检查时发现。
症状-典型症状:
尿路感染可累及泌尿系的多个部位,其中上尿路感染主要为肾盂肾炎(有及急、慢性之分),下尿路感染主要为膀胱炎。
1、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分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反复发作性膀胱炎。
(1)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2)可有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3)尿液常浑浊,约30%可出现血尿。
(4)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
患者起病较急,患者临床表现与感染的程度有关。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以上。
(2)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部分患者泌尿系统症状不典型、不明显。
(3)腰痛: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体检时可发现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3、慢性肾盂肾炎
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可不典型。
(1)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史,可伴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
(2)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
(3)部分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4、无症状细菌尿
患者有真性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或白细胞增加,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
5、复杂性尿路感染
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为多样,从轻度的泌尿系统症状,到膀胱炎、肾盂肾炎,严重者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
症状-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尿路感染,特别是急性肾盂肾炎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有流产风险。
1、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发生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患者,属于严重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腹痛和血尿等,有时可出现肾绞痛。
2、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常存在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患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治疗主要是加强抗感染治疗和(或)局部手术引流。
3、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多见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尤其是接受膀胱镜检查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该并发症病情凶险,突起寒战、高热及休克,死亡率可高达50%。
4、尿路结石与梗阻
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使尿液碱性化,尿中磷酸盐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结石常为双侧性,结石的小裂隙内可藏致病菌,易致抗感染治疗失败。感染合并尿路梗阻时,导致肾盂积液、反流性肾病等,会加速肾功能损害。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需要去产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多大年龄了?排尿正常吗?尿痛吗?
2、您是否有寒战、高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7、您孕前及孕期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多久能治好?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这个疾病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时间需要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孕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B超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一些基本的体格检查。如会进行相应的体温测量,还会对腹部、腰区等部位进行检查,判断有无压痛等异常现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尿液常混浊,可有异味。尿液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会有血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为白细胞尿,几乎所有尿路感染都有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
2、血常规
感染发生在肾盂,急性肾盂肾炎时血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可增快。
3、肾功能
感染发生在肾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可了解尿路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尿路结石、梗阻、肿瘤等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
诊断-诊断原则:
目前诊断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标准仍是依据尿沉渣计数(WBC>5/HP)与微生物学检测,清洁中段尿培养检出单种菌落数>105cfu/ml,即可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最近美国感染病协会/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的指南其诊断标准为:
1、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症状+尿中白细胞>10个/mm3或清洁中段尿培养单种病原体>103cfu/ml。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症状+尿中白细胞>10个/mm3或清洁中段尿培养单种病原体>104cfu/ml。
3、无症状菌尿
无尿道刺激症状+尿中白细胞>10个/mm3或间隔大于24h的连续两次尿培养病原体>105cfu/ml(也有学者认为应>108cfu/ml)。
4、复杂性尿路感染
清洁中段尿培养单种病原体>103cfu/ml,合并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导尿管中尿路感染。
5、复发性尿路感染
在过去的12个月里,至少3次尿培养有与上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记录并且没有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改变。
治疗-治疗原则:
对尿路感染的治疗上,要加强妊娠中、晚期中段尿液的检查,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严格以药敏结果显示的病原菌种类和特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尽量选择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1、尽量左侧卧位,避免仰卧位,利于尿液引流。
2、坚持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起到冲刷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1、β内酰胺类
杀菌性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低毒性以及极低的致畸率或胎儿中毒风险,怀孕期间可照常使用。常用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等。
2、磷霉素
杀菌性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泄,在尿液中可保持高浓度,尤其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磷霉素是安全的。
3、呋喃妥因
为抑菌性抗生素,可改变细菌的糖代谢,有效的抑制腐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但不针对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或假单胞菌属。
4、甲硝唑
杀菌性抗生素。即使经阴道使用,甲硝唑也能在胎儿体内达到高血药浓度。此药物不建议妊娠期间使用,应该只应用于有生命危险的厌氧菌感染。
5、大环内酯类
抑菌性抗生素,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它们胎盘穿过率低,在孕妇和胎儿中的血药浓度较低并且易变。多数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孕妇和胎儿内均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但也有报道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使胎儿的心血管畸形。大环内酯类不是妊娠期使用的一线抗生素,如必须使用,最好的选择是红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磷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红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非复杂性急性尿路感染经抗菌等治疗后,90%可治愈,而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治愈率较低,容易复发,持续性细菌尿或反复发作者超过半数。
预后-危害性:
1、尿路感染可累及泌尿系统多个部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败血症、肾衰竭等疾病,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
2、妊娠合并尿路感染还可能危害胎儿健康,甚至造成流产。
预后-治愈性:
单纯的尿路感染可通过药物治疗等方法而治愈,但是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治愈率较低。
日常-总述:
除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护理也很十分重要。注意会阴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还可减少再次感染的风险。
日常-生活管理:
1、每日换洗内裤、清洗外阴。清洗外阴时应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先尿道,阴道,最后肛门。清洗外阴的盆和毛巾应专人专用。
2、洗澡时尽量用淋浴,避免盆浴。
3、大便或小便后,用手纸从前向后擦拭,上厕所前洗手。
4、使用液体肥皂可以避免固体肥皂上沾染细菌。
5、避免仰卧位,利于尿液引流。
6、合理休息,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7、保持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
8、坚持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病情,患者需多饮水,同时加强孕期营养,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油腻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加强孕期营养,注意饮食规律,可每日规律加餐。
2、坚持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起到冲刷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油腻的食物。
2、戒烟、酒。
预防措施:
1、通过采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危险性生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可降低患病的风险。
2、妊娠早期常规对孕妇进行尿培养检查,可尽早发现,尽早诊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